继续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读《分娩陪伴》后记录
寒假很快就要结束了,列好的寒假计划清单完成度还不到30%,可能是作业赶起来比较有效率,还是要在开学前尽力赶一赶。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围观iris_赵鑫的wb,她记录了自己的自然分娩经历(链接:https://weibo.com/2138516603/4986808249354434,https://weibo.com/2138516603/4989074378850772),其中关于她拒绝使用无痛的那一段让我意外且震惊,我的第一反应是“竟然还有人不想用‘人类之光’”。由于好奇她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对生产(主要是顺产)的好奇,我下单购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包含产妇、陪产人员、导乐以及助产士等医护人员,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对以上人员认识和操作的指导,但是由于人称总在变化感觉读起来有时候有点脑子转不过来(也可能是我太久没读书了,有点读不进去)。
要先澄清这个笔记并不是专业的要点知识梳理的意思,只是自己浅显阅读后印象比较深刻的章节+前期碎片化知识的一些梳理+个人感想和记录,不当之处还得继续学习。
【分娩前的准备】
在读这本书之前,分娩前的准备我大概只能想到待产包,看了一堆帖子及咨询了刚生产完的表姐们,我也在寒假之初就顺利列下了待购清单并完成了部分物品的购买。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其实分娩前对于分娩过程的了解、身体和心理的准备对于想要顺利生产的我更为重要,简单的说就是我不想不明不白的把孩子生了,除了痛苦和疼痛啥也记不住。
这本书的读者有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就是导乐师。在前期做医院功课的时候我了解到我待产的医院确实有导乐的费用,但是我没有检索到这家医院的导乐具体是怎样开展工作的以及评价。开始阅读这本书后,我继续更换关键词检索后,我大致猜想可能这家医院的助产士同时也承担了一定导乐师的工作,或者是助产士里面有一位是导乐的身份可能分享经历的小姐妹并没有把这两者做区分。Anyway,导乐就是一个来帮助产妇理解产程、安抚情绪、给予鼓励、帮助决策,最终推动产妇更好地完成生产的人,可以是医院的医护,也可以是专业的导乐师(也搜到有些医院里面可能就是电极片)。希望未来我在生产的过程中,无论有没有导乐师这样一个人或身份,医护小姐姐们(有小哥哥也可)都是温柔可亲的,感觉我应该可以做到心里不慌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赶紧看完了要抓紧时间让队友学习,是我想要推动的另外一个学习者,也是书中所说的分娩陪伴者。如果他能通过学习了解后能在产房里面给予我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一起完成生产的体验也会对我们这个小家庭有更好的反馈。PS,目前队友在生育这一块儿几乎是没有投入精力学习的,担心他未来在陪产/育儿过程会起反作用可能是另外一个想要push他学习的理由(吐槽的话,为什么要跟看上去“不靠谱”的队友生孩子呢!)。
进入孕晚期的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生产医院的选择、待产包的准备并开始为宝宝的出生规划和设计他的“小天地”。根据本书的目录和我们家实际情况,还有以下内容待完成:1.产前学习课程(医院或月子中心);2.适当的运动(例如凯格尔运动、拉玛泽呼吸法等);3.会阴按摩;4.分娩计划;5.家人的分工等。
【分娩过程的认识】
这一部分书里面主要讲了临产和分娩,分娩是孕妈妈将胎儿和胎盘娩出的过程,临产是指从子宫颈变薄、变软等直到宫口开始扩张的过程,是正式分娩前的信号。书中提到了先兆临产和临产,我个人读起来感觉这两个概念差别不大,印象比较深的是“真宫缩”和羊水渗出/破水都是临产征兆,羊水涌出比渗出要更接近生产发动。宫口扩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指,才是真正进入生产的标志。
有了临产征兆也不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在各种分享中也有很多姐妹去医院了又被“赶”回家了,我的理解是,1.见少量红可以立刻跟医生联系,可能不需要立刻住院;2.羊水渗出或者破水需要尽快跟医生联系,大概率需要尽快住院;3.规律且强烈的宫缩,持续超过1分钟、间隔4~5分钟的宫缩,尽快联系医生住院。
产程分为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和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和恢复观察期)。
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是常说的宫颈管逐渐消失到宫口完全扩张,即开全指的过程,通常持续2~24小时,超快的是“急产”,超慢的也叫“产程停滞”。
这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这两个时期的分割线是开5-6指(过去是开3指),潜伏期占到整个产程的2/3~3/4,宫缩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要低于活跃期,开3~6指可能需要2~4小时甚至更长(身边的朋友好像普遍都长于4小时),开了6指之后进入活跃期也就是主动分娩阶段,随后会进入最大加速期,宫颈扩张至8cm左右,宫缩加剧(非常强烈),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间歇3~4分钟,初产妇的持续时间约30分钟~6小时。宫口扩张的最后1~2cm也就是进入了活跃期的减速期,宫缩达到最大强度,每次持续1~2分钟,通常会有5~20个宫缩,持续时间从15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认识到活跃期的积极意义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产程进展顺利,而产妇的身体正在做着它需要做的事情。疼痛并不是危险信号,更准确地说,这是子宫强烈收缩的表现,子宫内的压力以及宫颈的伸展,会把婴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分娩是和小崽子一起的第一长硬仗呢,好在我们的目标都是非常一致的。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开全宫口到胎儿完全娩出,这一阶段可能持续15分钟到3小时,初产妇一般会在2小时内完成,经产妇会更快。我的理解是这一产程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因为产道组织等受到较长时间的挤压容易有肿胀等导致更难生。第二产程整体也可以再细分为静止期(有些人可能没有)—胎儿下降阶段—胎头着冠和胎儿娩出期。
第三产程相比前面两个产程来说比较轻松,即胎盘娩出期和产后恢复和观察阶段。如果可以的话,我很希望宝宝能在第一时间和我贴贴并且尽快开始吸奶~
了解产程主要是增强一些自己的掌控感,但是据说实际情况更可能是与预期的完全不相符,生产的过程就是这么的“神奇”。
【减轻疼痛的方法】
书中花了一个章节的篇幅介绍各种缓解疼痛的方法,这一节我更愿意结合【分娩镇痛】一起阅读,毕竟我现在还充分相信无痛是“人类之光”。疼痛与痛苦不同,我也认可书中所述疼痛是为了更好的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状态,而不是心理上的折磨和痛苦。书中介绍的各种缓解疼痛的方式很多,可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条件实施部分,比方说散步放松、集中注意力和有节奏的呼吸和呻吟等等。目前我还是比较“自信地”认为上了无痛之后我应该能处理好与疼痛的关系,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我这一次就没有特别认真的阅读,准备等队友读完之后再一起讨论和尝试几种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如果真的因为急产等原因来不及上无痛,那至少疼的时间也相对来说比较短,我想也不会太过于痛苦。
【正常分娩时遇到的挑战】、【与妊娠相关的诊断和干预】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正常分娩时遇到的挑战包括急产、催产、潜伏期延长、禁止下床、胎儿臀位等。孕晚期的诊断包含B组链球菌、超声和无应激的检查等。干预手段有胎心监护、胎儿头皮刺激试验、人工破膜术、羊膜腔灌注水、引产和催产、会阴侧切术、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这一部分我阅读后还是决定相信医生的判断,由于我自己对这些没有所谓“禁忌”,虽然很希望能做到无侧切无撕裂,但是过程中很多不确定性自己也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判断,所以就决定到时候按照医护的安排来了。
【剖宫产】
本书主要内容还是在顺产上面,我个人对于剖宫产的态度就是如果实在是顺不下来了就顺转剖吧,也算是和队友跟小崽子一起努力过的经历。
本来还想写点啥感想的,记录被打断了之后好像又不知道写什么了,就这样吧。以后要多读多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