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予后取”:一场战国版“猫鼠游戏”
这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智慧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4大家族中,最强的是智氏。智氏族长智瑶用“得寸进尺”的计谋,轻轻松松就从韩康子那里捞到了一座大城,然后又向魏桓子伸出了手,结果也是如愿以偿。但这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智谋的较量!

《资治通鉴》中写道: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 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 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桓子曰:“善。” 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魏桓子怎么会甘心献土呢?因为他身边有位超级聪明的家相,名叫任章。任章是个明白人,他早就看透了智瑶的把戏。智瑶这么无缘无故地索要土地,哪个有家有业的贵族不害怕?但魏家如果满足了智瑶,他肯定会得意忘形,飘飘然。而其他贵族因为怕他,就会团结起来对付他。到时候,以团结的力量打击轻敌的智瑶,胜负可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周书》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句话简直就像是为智瑶量身定制的。你想打败谁,就先帮他一把;你想占谁便宜,就先给他点甜头。这和《老子》里的“柔弱胜刚强”不就是一回事儿吗?
而同时《吕氏春秋》里有:“将欲毁之,必重(chóng)累之;将欲踣(bó)之,必高举之”。意思是要想毁灭什么,先把它堆高;要想摔倒什么,先把它举高。
还有兵书《六韬》里,也反复强调这个道理。比如:“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有将动,必有愚色”。就是说猛禽和猛兽要发起攻击之前,都会先有个俯身收缩的姿态,圣人要发起行动之前,也一定会露出愚钝的神色。

再比如:“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还有“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这些文字可都是在阐释同一个道理:要想使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怎么让他疯狂呢?顺着他,宠着他,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而在得到出品的《资治通鉴•熊逸版》中说,其实,智瑶也是深谙“先予后取”之道的高手。就在蓝台宴会的前一年(前 458 年),智瑶攻打仇(qiú)由的时候,就用到了这个策略。仇由虽然是个小国,实力不强,但地理位置特殊,坐落在群山深处,和外界没有大路相通,所以外面的军队很难开得进去。可智瑶想了个诡计,铸了一口大钟,装上大车,作为礼物送给仇由国君。
钟在当时可是很贵重的东西,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仇由国君为了拿到这份礼物,派人开山修路,让大车可以畅通无阻。结果路修好了,钟收到了,但智瑶的军队也跟着掩杀过来了,仇由就这么灭国了。

大约在同一年,智瑶还打算袭击卫国,也是先对卫国示好,送来宝马和美玉。卫国国君高兴得不得了,大摆酒宴庆祝,卫国的贵族们也跟着一起高兴。可只有南文子一个人表情凝重,他讲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意思是,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好处一定是祸患的先兆。国君一下子就被点醒了,马上厉兵秣马加强边境防卫。智瑶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那么,智瑶这么会玩,为什么最后还是栽了呢?原来,虽然他懂得“先予后取”的道理,但却没能在关键时刻看透魏桓子和段规的计策。看来,智谋这东西,玩得再好也不如人心难测啊!这战国版的“猫鼠游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咱们拭目以待吧!
春泥读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野心无罪!她的逆袭没有捷径,只有答案 (5人喜欢)
- 余华:成年后还很单纯其实是因为没被父母保护过 (2人喜欢)
- 《西游记》唐生弟一难:佛祖给徒弟挖坑? (2人喜欢)
- 全了!《西游记》中,唐生经历的八十一难
- ��每日一点,守护你的身心健康!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