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访古行纪(登封、巩义、晋城)

2月13日 登封、巩义、晋城
昨日已到登封,面会忠杰、潘涛,苏华一家一道来。夜叙潘涛南京展览之事,回宾馆已凌晨。晨起酒店便餐,忠杰、潘涛前来送行,担心路上餐厅过年不开,送牛肉、烧饼、牛奶等便餐——后果然中午便用上。另退小树红包钱,太客气。
朝发午至,巩义石窟,时二次前来,前一次为疫情之前同唐雪康、魏春露、陈文波、倪源蔚等同行。北魏孝文帝皇室开凿,窟数不多,有精彩独到处。因石质问题,几个窟都有中心柱之设计,作承重之用,亦增加了刻凿面积。我想到仝天庆在C5CNM实验空间的水墨项目,也有借鉴石窟中心柱的设计。《帝后礼佛图》所在窟最精彩,大佛亦气质佳,空间上部有千佛图,亦精。其他窟或规模更小,或细节欠缺,亦有受保护不得进者。北朝气质的佛像温婉间有股猛劲,动物亦然,比如两旁的狮子像。



取道太行陉(虽为高速),从巩义至晋城,直奔青莲寺。途中停车就简餐,烧饼夹牛肉,配水果、牛奶。青莲寺名气甚大,也因此,足令我们失望甚大。上寺修缮,走下寺,大殿不开(唐塑因此不得见),进山门一小间,内有宋代彩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型甚佳,可惜面部白色石膏粉刷一新,有损文物。上攀而行,进入上寺。格局规整,整修闹腾,新旧杂交,体感不佳。大殿两座宋代古建不错,尽管其中一个上覆保护性顶棚,可看有限。大殿四角之“角神”为初见,造型有力而可爱。殿内塑像几无所存,或移至博物馆?实在遗憾。塑像可看者,竟然是进门两侧的四个力士像,看形体为宋塑,同样面部颜色惨遭粉刷,不忍卒视。所谓“晋南第一寺”,如此下场,实在遗憾。




感慨无奈,转至小南村“二仙庙”。1996年入选国保,在遥远而不起眼的小村里,必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二仙是姐妹,始于唐代,因孝道而起,进而神化,这一民间信仰只见于晋南。二仙庙的神殿平日封锁,守庙人是文保单位的长聘,前来开门。守庙守庙爷叔74岁,从村里支书退下来后继续守,说前后有27年了。教过书,文化人,90年代以来,接待不少清华北大考察教授,更是对文物情况如数家珍,元代配殿,明代壁画,等等等等。聊的更多的,当然是这一放着神像的主殿,北宋彩塑、微型楼阁在北宋古建中,旁有宋碑为证。木质斗拱之微缩空中楼阁实在惊人,横跨二仙与仕女,楼阁两侧内,仍有泥塑像。这些雕塑均为木架上的泥塑,工艺并不复杂,却耐受得了千年!守庙人说,二十年前,二仙的脑袋被盗贼割去,现为再补。泥塑不比青莲寺宋塑精细——或有民间、宫廷之别?不过这是全国仅存之二仙泥塑,甚为珍贵。不过无疑,这里最珍贵的是木质空中楼阁,庆幸它仍在此,庇护二仙,未被博物馆请去。守庙人姓杨,告诉我们北大教授90年代在一侧的青石柱上看到题记,新世纪清华教授碳14断代,多重证据,确认此宋代之时间。守庙人与我提及,做不好会“有愧后人”之说,为何这种共识,不能真正为人所共有,进而守护好所有的文化遗产?比照而言,青莲寺为何遭此祸害?与潘涛聊天,她讲,“名气越大伤害越大,那些只有一个看门人的小寺院反倒留存。”难道我们要依靠垂垂老者、村中穷人,来完成文化传承之大业?唏嘘无奈!这荒谬的时代,真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看完二仙庙,惊喜中掺杂着几分难过。行车回晋城市区,入住亚朵酒店。路上远望城中高楼,甚为不适。入住小歇,出门觅食。过年期间,好餐馆排队,在一连锁饸饹面简单就餐,便回酒店歇息,速就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