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甬、越自驾游(一)
吃好团年饭后还有几天假期,想去附近转转,走了慈溪、象山、宁海和绍兴,记个流水账。
第一天(2月13日)
早晨八点半出发,两个小时到达慈溪鸣鹤古镇。
来之前看鸣鹤的介绍,脱不了“宁静”“古朴”这样的字眼,但今天是大年初四,新春出游高峰,而且是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式的,感觉就是排着队绕古镇一圈。
鸣鹤古镇规模不小。镇上的叶氏家族以制药著称,在各地开设药铺,富足一方,镇上还有书院、银号等。大户人家留下的宅邸成为小镇的一大看点,清一色半人之高的石墙基,层叠的马头墙,青石板巷道,让你感受到井然秩序中的富裕。一个小镇,居然有这么规模的银号,想来这镇子当年是相当繁华的,只是旧日辉煌已化为历史烟尘。当我随着人流穿行在小镇街巷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各种以吃食为主的小摊铺,糟鸡糟鸭,年糕汤团,豆酥糖酒酿圆子,换了人间呵。
离开鸣鹤,我们去上林湖越窑遗址,先参观博物馆,再到湖边吹吹风。很多年以前,读余秋雨《山居笔记》,记住了“上林湖”这个地名。余先生余姚人,上林湖是他童年时与小伙伴玩耍的地方。他说湖水清澈,水底下有无数的碎瓷片,这些瓷片光洁细腻,比家里偶尔打碎的瓷碗不知道好上多少倍。这些美丽的瓷片静静地躺在水底,谁也不知道她们的来历。余秋雨先生少年时代离开家乡,两鬓霜白之际竟在异国他乡揭开了童年时的谜团:上林湖的碎瓷片原来就是越窑“秘瓷”。当年读书时闪过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能见见上林湖。没想到让它成真,竟隔了那么多年。在博物馆展厅里,看到各种形制的瓷器,碗、碟、钵、盘,以小型的日常器皿为主,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清一色的灰绿色,原来,这就是“秘色瓷”,神秘的古中国瓷。上林湖越窑的考古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随后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安法门寺地宫文物出土,其中的一批瓷器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为晚唐时期的越窑秘色瓷,而它们的质地形色与上林湖考古发掘的瓷器完全一致,终于,上林湖底的谜团水落石出。
沿着小径走向湖边时,我并不抱希望,余秋雨描述的童年场景又隔了半个世纪,何况眼前的上林湖已经发展为旅游公园,还能见到那美丽的碎瓷片吗?然而,当我驻足水边,清晰可见的,水底都是碎瓷片,只是比想象中的要小,多指甲盖大小。有点激动,捡了一小片,带回家留个纪念。
下午三点钟离开上林湖,两个小时后到达象山石浦观景台酒店。酒店顶楼的露台可以俯瞰渔港,天边的云霞泛着一点淡淡的红晕,渔港静静地,安详。











-
开花的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3 19:26:41
一树叶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明山古村落之李家坑 (1人喜欢)
- 四明山古村落之中村 (3人喜欢)
- 四明山里一日行 (2人喜欢)
- 四明山古村落之冠佩村 (3人喜欢)
- 清潭坑村的山樱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