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为力的事
奶奶病了大半年了。起初只是肠胃不适,但因为讳疾忌医,直到无法进食才肯去医院,只能靠鼻饲管注射营养液过活。中医西医看了许多,都宣布不治。出院后,爸妈把两老都接到家里照顾。几个月下来,奶奶竟然能用嘴吃流食了,出院两周,体重也长了十多斤。
年前回家,我才意识到“悉心照料”是什么意思。奶奶每天要吃7、8顿饭,均匀分布在一天24小时内,包括凌晨4点的一顿,又因为要吃降压、护心脏等诸多药物,时间与我们吃饭都是错开的。奶奶的病忌口颇多,做流食选择本来就少,又要考虑营养均衡,尤其是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父母每天琢磨饭菜都绞尽脑汁。要严格忌糖,盐、脂肪吃多一点点就要吐;钾和钠只能靠食物本身,量不够肠胃就没有蠕动能力了,身上还会水肿甚至胸腹腔积水,蛋白质也得足量摄入。爸摸索出了各种肉汤能吃的量:排骨汤一天可以吃三碗,鸡汤一碗,牛肉汤两碗,羊肉汤一碗。多了就要吐。
一天爸出门拜年,妈妈在家,爷爷摔碎了玻璃茶壶,我妈还没来得及收拾地上的碎片,奶奶说要吃东西;刚做完给奶奶吃上,我正好起床了,又要给我做吃的;我吃完了,爷爷又闹着要吃东西,做完了又要赶紧准备中午的饭菜,一堆玻璃碎片愣是放在客厅中央一两个小时没功夫清理。
后来听爸和人开玩笑,说明明只有五口人,每天家里却像摆流水席一样,从早到晚不停歇。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12月我回家了一阵,妈要上班,爸又有事情没法儿长时间照顾,就换我在医院照顾了几天。进食只是每日琐碎事务的一小部分,基本上奶奶醒着的时间,我就没有坐下的时候。吃饭、喝水需要把流食兑到合适的温度;要一直盯着注射液,不时喊护士来换;奶奶不能一个姿势太久,起身、翻身、上厕所都要人帮忙。现在只能说比那时稍好了一些。
照顾两老是一件磨人的事情,有时候真的不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医院时不相信医生,非要出院;出院了没两天又吵嚷着要去医院。前一次住院前,本来爸妈照顾得他们有起色了,非要回乡下,乱吃东西,还自己跑到乡下的医院做胃镜,搞得元气大损。年前武汉下大雪,奶奶听不知道什么人说她吃鸭子能恢复得快,就用微信找他们家边的店买了两只麻鸭,要我爷爷回去拿。那几天外面雪大,地上又结冰,大家都是尽可能不出门,爸妈怎么劝说过两天去拿都不行。那个鸭是可以放几天的,最关键的是,奶奶根本不能吃非流食。最后我爸被搞得没办法,又打不到车,只能坐地铁来回两个多小时去拿,出门前和刚进门还要赶紧给她做吃的。
这两天奶奶又住院了,爷爷在医院跟医生护士还有邻床的病人抱怨,说他也身体不舒服,而且都怪我爸,因为一天给他做四顿饭,并且晚上8点才吃晚饭。然而吃四顿是他自己闹着要求的,我们家晚饭也是因为他专门提前到六点前吃了。类似的胡说八道数不胜数,有天我在医院,爷爷又突然拉着我算账,说我爸没能力,这些年我读书都是靠他们接济的,总让我哑然。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和自己的孙子说他父亲的坏话,是什么动机?思来想去,唯一的解释是,他们大概是真的很看不上这个儿子,不希望我受影响吧。
这几次回家对我冲击挺大的,在许多方面。最直接的,是生死这个问题直接摆到了我的眼前。我家四个老人都在,我也从未经历过亲人离世。当时几个医院的医生都给奶奶判了“死刑”:“见过一样情况活得最久的病人,出院后活了一年”,看了几十年的中医也说,“完全没有胃气”“吃不了中药,还是想办法减少痛苦吧”。奶奶似是心里有数,我去照顾的那几天,交代后事般地和我聊了许多,大意是对我比较放心,但希望我以后能跟父母照看一下至今未婚的姑姑;又纠结走了以后葬在乡下老家还是撒长江;还有许多对我爸妈的感激和歉疚,对其他儿女不闻不问的不甘。
奶奶说,现在每天浑身疼,如果不是我爸妈这样照顾,她就想自己回家等死了。我也只能劝她不要想这些。她又说,爷爷的妈妈去世前,反复说自己这个儿子从小被溺爱到大,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让奶奶多担待。我说,这些天住在我们家,照顾得很好。
这些话,放在这样的情形下,听起来似乎稀松平常,但放在我们家,又好像有很多弦外之音。我爸爸是家里最不受待见的小儿子,整个家族对他的评价都是脾气差、没本事,唯一会的就是打流(武汉方言,类似于当混混)。爷爷奶奶以前从来没指望过我爸给他们养老,也因此在过去诸多家庭内的事情上,对其他子女偏袒、偏爱,直到后来被其他子女伤到了心。从我读初中开始,这边家里就没有再吃过年夜饭;除了爷爷奶奶之间,家里的每两个人都曾积怨到要断绝血缘关系的地步。许多事情我也是近几年才知道,以前我问我爸,我爸都说,这些底层人民家里的鸡零狗碎,“你连知道都不要知道”,希望我离开这样的生活圈层。
奶奶这次生病,从头到尾只有我爸妈照顾。姑姑在得知事情后,到医院堵了两天,要求把爷爷奶奶的房子转到她名下,无果后就再也没出现;其他两个伯伯假模假样去了几次医院,实则他们自己遇到变故找我爸帮忙,我爸不接话茬,他们就坐着玩手机,不动手帮忙,也不提分担医药费的事。甚至,伯伯们还要在背后捣乱,找奶奶信的算命先生、家里常看的中医说些有的没的。
我有时想,真是性格决定命运,爷爷奶奶的固执、倔强,传给了每一个子女,他们诸多错误的处事方式,最后也导致了这一家子是这样的关系,他们晚年是这种结局。不知道奶奶有没有把她这两年的反思、歉疚讲给我爸听过,我觉得他会想听到的。
前几天和爸闲聊,我说之前在网上看到,最后照顾老人的,一般都是家里更不被爱的那个孩子,甚至是受过许多气的女儿、儿媳。他笑了,说好像有点道理。那个贴子说,这是因为这些孩子一直没有得到过父母完全的爱,潜意识里希望弥补这份缺失。但我没法儿问出口他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想,我即使问了,他也不会坦然回答我,或者说,他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不在意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情感需求,他也不会去体察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我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每次回家,都感觉自己重新充满了电。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觉得过年这么没有滋味。刚回家时,看着爸妈的精力完全牵扯在爷爷奶奶身上,从早忙到晚很心疼,他们也都快六十了,而我帮不上太多忙,也不是花钱请保姆能解决的,只能尽量不拖后腿,感觉自己像个废物,还要担心他们也累倒了。
父母都是e人,今年同时只能一个人出去拜年,还不敢出去太久。我甚至想,如果是我,就自己找个地方等死算了,不会给孩子成全孝心的机会。又觉得自己这个念头很糟糕,像在埋怨老人。
后来看友邻写的回乡记才意识到,这个年过得没感觉,是因为我习惯的那种热爱生活的氛围和心气没有了,老人熬着,父母也熬着,就是一天接一天地应付一件件事情。看到一个友邻发家里的水仙花,我又一阵难过,以前每年家里早早就摆上水仙花等它开了,老人喜欢摆弄花草,我妈也喜欢。今年老人病了大半年,家里光秃秃的。
过完年,我离开家,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但似乎对父母来说,这就是正常的,不像我有这么多情绪。也许这就是他们那个年龄的人的课题,在同龄人那里见得多了,习惯了,也知道这是自己这个年龄的课题吧。
我说,下一次我回家长住,应该是你们需要这样照顾的时候吧。爸妈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有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