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故事

又一次看完《阳光先生》之后,意识到一件事——故事是分形状的。和《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所以这两部史诗般的爱的故事都是环形,圆满的形状。
我喜欢圆,《诗经》也是圆的,读它的时候,我们做顺时针运动。圆环意味着一开始就预言了的结束,以及巴赫的曲子不能在桥上演奏的原因。
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过这么具备文学性的影视作品了,在我眼中,《阳光先生》比鬼怪更契合我的审美。命运回响,人物照镜,久违的历史之声,低伏视角,复杂所以不落俗套的情感关系。
讨厌刻意煽情,玷污了悲剧纯粹的美丽。这部剧不见无故激动,却充斥着一种幽默,或者说忧郁的俏皮玩笑。前天读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当如是。
生活在战乱年代主权丧失的国家的人,也不能永远苦大仇深地活着,他们也过自己的小日子,有哭有笑,在每个瞬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看过太多大义凛然,有些厌烦了,格式化的选择是不实的。决心战斗的战士不可以害怕吗?不可以哭泣吗?不能有退却的一分钟吗?从公德到私德都必须完美无缺吗?并不是这样。
历史本就是由不完美的小人物手把手推动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他们做对的或者错的事,逻辑是通顺的,因此是无法质疑的。
在故事里,一切发生的和未发生的都有迹可循。
我迷恋那种算命翻牌式的设定,有一锤定音之感,然后所有旋律里就揉进悲伤的基调。爱信学英文,会念的第一个词是Love,然后是Gun、Glory和Sad Ending。这就是她未来将遇见的一切,爱、枪炮、荣耀和悲剧收尾。
我也喜欢作家玩文字游戏。崔宥镇在法式面包房见爱信,在面粉铺满的桌面上写LOVE,指环代替字母O,是明目张胆却欲语还休的浪漫,而他伸手拿起指环,给爱信戴上,随后离开,镜头里的O消失,变成手指划过留下的I。所以,爱让位于生存的选择,变成活下去这样的愿望。
这个故事的迷人之处,必有不同文化间碰撞而产生的火花这点。因为文化、语言的分隔,让所有感情犹抱琵琶半遮面。直白从来不是东方美学之所以美的原因,百转千回才是。
浪漫有一千零一种方式,在这个故事里大概有一百种。
在枪与死亡之中,在街灯亮起电车轰鸣处,在阶级与新世界的交锋,在具东魅日本刀的刀鞘上,在金熙星插着雏菊的报社门牌上,在写着鱼腥草的药方抽屉里,在阳花手提利剑的同时屈膝提裙摆的动作,在出现斑马的大学校园,在什么都能做到的万能杂货铺,在凯尔深蓝色温柔又哀伤的眼睛里,在爱信跃出院墙飞奔追逐时掉落的唐鞋,在崔宥镇单膝下跪为爱信拂去袜底尘埃穿上鞋子的瞬间,在总是黄昏的猎户草坡,在李花飞舞日光侵蚀的宫墙下。
环形存在于方方面面,甚至是爱的源头。崔宥镇和具东魅爱一个人的方式,源头正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个温柔,一个酷烈;一个以生命换生机,一个用抛弃作保护。母亲的结局就是他们各自结局的暗示。
当浪人拖着具东魅的尸体自坡道下向右,而昔日的黑帮头子领着他的手下自坡道上向左,在如血残阳下,往昔泡影般消散,只剩一身暗红衣裳的那个人,那个孤独地走在他的道路上的人,若有所感回身垂目,于是,早在从前某日,具东魅就知晓了自己的结局,他神色漠然,并不为之动摇。是这一刻,这个人物的高光才真正被点上,他才终于从浓稠的血污中露出轮廓,怎样的壳,怎样的核。
对崔宥镇来说,高爱信是他的阳光。对具东魅来说,爱信小姐是他的月亮。而对金熙星来说,爱信是指引方向的北极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和信仰。
爱信的时间仿佛与他们的不同,她是天体时间,所以她看着花朵在她经过的道路上从容绽放,又次第凋零,而她的旅途远未结束,她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走在自己星系的轨道上。
-
豆友850684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16 18: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