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死后不久战国就开始了?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战国早期诸如李悝、吴起、商鞅这些当时的风云人物,可以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儒家早期的分支,他们的师承关系上溯最多两三代都可以追溯到孔门七十二贤。也就是说,这些奠定了后世两千年政治格局的政治家们,其实都是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人才成果。
战国开始后,诸夏之所以产生了速度明显快于春秋时代的轮番改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孔子开创的平民教育使知识在民间快速扩散,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集团的崛起。
按孔门七十二贤算,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下,只需两三代人,士人集团就可以裂变成一个至少数万人的士人集团。如果按孔门三千弟子的说法,这个裂变的速度和规模将更快更庞大。各国正是在士人集团的帮助下,从行政管理到生产力组织都有了一个台阶式的提升,从而加剧了彼此的竞争,加快了兼并的步代。
所以,孔子死后不久战国就开始其实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他提倡的平民教育直接催生了一个理性繁荣的大时代,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虽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可能并不受多少人待见,也没有多少大智慧,但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事业确实让中国的历史从上三千年走向下两千年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而后世中国的历史走向,其实仍然跟知识的扩散呈正比。汉朝到唐朝这几百年,受世家门阀垄断学术的影响,知识的扩散速度放缓,整个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发展停滞。到了隋唐时,受科举制的刺激,民间教育再度繁盛,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数百年的大中兴。但科举制本身只是一种官员的筛选机制,对知识的扩散作用有限,所以最终没能挽回汉族王朝的颓势。直至1900年后西学东渐新式学校的兴起,中国才再次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
本齐马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11 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