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班更让我痛苦的是团建
结束了和同事们聚餐唱歌的路上,群里消息就响个不停,大家都默契的开始竞相刷屏:“感谢组织的用心安排,今天的活动真的太有趣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感受到了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好像发完朋友圈才算是团建活动搞完了闭幕式。
我从后视镜里看到自己空洞的眼神,似乎比加班之后还要更加疲惫和空虚,加班好歹是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大家就是看起来都像是在吃喝玩乐,每个人却又都像是在应酬。团建严格意义上似乎不算工作,所以总是安排在休息时间,但只要是同事聚在一起,不管是游戏唱歌又都不算是在休息。韩剧《我的解放日志》里有句话说,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像是在工作。而所有的团建都像是在工作又不能算工作。团建的意义似乎只是提供了发朋友圈和述职PPT上员工活动配图的素材。
今天去的是新潮的轰趴馆:一楼保龄球桌球冰壶,二楼卡丁车,三楼射箭四楼滑旱冰,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各种小游戏,听老板说生意很不错,很多大公司都愿意包车过来,虽然地方不算近但好在内容丰富且企业完全不用怎么操心等于外包出来花钱就好了。
如果只是这种娱乐性的性质的就只是投入时间,最怕集体活动还要人敞开心扉投入感情。我参加过最尴尬的一次团建叫“裸心会”,玩“生命年轮”的游戏,玩着玩着向来比较强势的领导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些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隐私的话题。有的同事突然讲出自己名字含义其实是因为自己是家里超生的缘故,有的同事流泪讲出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不公平待遇。那一瞬间我有种错觉,我们只是来打工来上班平时能做到不甩锅不踢皮球就不错了,现在这样挖心掏肺的还只差割破手指就地结拜为兄弟姐妹了。
到最后领导居然根据这些只言片语断章取义来归因同事的行事风格与这些较为隐私的事件的关系,比如有的同事不够自信是小时候的家庭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有的同事比较自我是因为独生子女。虽然这位领导没有任何心理学的背景,此刻她却立马成了心理医生开始各种解读,就算连赤脚医生不敢这么随意。后来大家对这次走心活动的评价是:“一次敞开心扉的团建阴影要用一年来治愈!”

如果只是员工本人参加的也就算了,现在越来越多活动还倡导带上家属一起参加。外企有“family Day”,民企有“家属开放日/回归日”,不管名字起成啥样,目的都是多带着点人来见你的同事!前段时间我要协助组织周末徒步的活动,光是活动地点就换了五六个地方,活动方案又过了七八遍才敲定下来。这些本来就已经够烦了,主办方还一直强调最好是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效果更好,工作人员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哦。我带孩子来怎么可能还有时间精力去随时关注活动物料和其他支持事项。到时只怕自己忍不住借着骂家属的机会敲打同事:“这么辛苦组织了这么好玩的活动,怎么还这么多意见怎么这么多牢骚!”
当晚的聚餐大家觥筹交错到十点多,我看着大部分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就跟上司说了声就离开了。当天凌晨一点多我就收到了上级发来的长篇大论,她说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从我的提前离场她看到了我并没有践行努力到无能为力的企业文化。完了,卷完办公室谁的加班时间长又开始卷团建谁最后一个离场了。
我终于忍不住在频繁加班后的周末团建报名中斗胆提出了请假。当时就被立刻找谈话:“你有什么非请假不可的理由吗?比你职位高薪水高的人都愿意投入时间跟大家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为什么你不愿意呢?你这样不融入大家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得好呢你要合群啊!大家都去为什么就你这么特殊呢?”
不说好了这些是自愿原则的嘛为啥不参加就要给我贴标签呢。但是的确不管是公司组织的大部门团建活动还是同事们私下组织的小范围聚会,我总是请假最多的那个人。尽管我知道有时大家一起玩愿意喊上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是我的确对所有的聚会都有着说不出来的抗拒。我并不算是社恐甚至有时可以算做社牛了,但实际上每次团建我却几乎都是在被迫营业。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在个人生活已经被工作切割的只剩下少的可怜的边角料情况下,比起跟大家一起出去热闹我更想一个人安静宅在家。比加班更让我痛苦的是团建。
真的想问一句,我可不可以只上班,不团建?只工作,不合群?
本文首发于各翁种号“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