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本书的智慧之旅,2023年汲取的知识与启示
2023年我读了很多书,如果你问我真的能吸收吗?我可以诚实的告诉你不能全部都吸收。
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了就会收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
这些书的一部分或者很小一部分成为了我的精神的养分,一点点地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本书,因为2022年开始我发现我有抑郁情绪。
经过一年的休整和自我疗愈,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其中阅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眼泪就莫名地往下流。
我是一个很喜欢工作的人,那段时间我听到和工作相关的事情,所有的烦躁情绪一下子就涌上我这颗不怎么聪明的大脑。
本来脑容量就不大的我,这种抑郁情绪就占了半边天。
尤其是看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原来的那种落日黄昏后的美景一下子像我当时的心一样破碎不堪。
这是一种难熬的情绪,难熬到看不到任何希望,难熬到怀疑人生种种。
人的失控都是因为失去了自身的平衡感,当自己找回平衡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甩掉心中的阴霾对我们的操控。
阅读不是唯一的解药,但却解了一部分思想的毒。
01
书和你的共鸣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在一些书中,每每看到书中的文字,好像是在读他人的故事,可是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023年阅读的这些书中,给我感触很深的一本书是《图书馆疗愈手记》,作者是英国的艾莉·摩根。

书中讲述了艾莉自己的故事,她因长期失业精神崩溃,在准备自杀的前一天接到了图书馆应聘消息,让她去当图书管理员,于是她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
艾莉在书中这样说到:“崩溃之后,我的私人生活完全压垮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摧毁了我的职业生涯、我的尊严,更是抹去了我试图在公共场域扮演一个神志正常之人的任何可能。”
后来艾莉在这个图书馆里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有贫穷到让人看了就想哭的人,还有其他不同身份却热爱阅读的人,大多人都生存于社会底层,或多或少都有着童年的创伤,他们交织在一起出现在图书馆里。
艾莉真诚地服务着她的客人,用自己的坦诚和理解帮助那些客人,也让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都让她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只要是真心的付出,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事情,都会让人变得有力量,有价值,有生命力。
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个我们经常困于其中的问题,她说:“生活就这么继续,然而在经历过创伤的幸存者毫无防备得某个时刻,这个人可能就遇上了创伤记忆中得某个碎片——可能是闻到一阵陈旧的烟味,也可能是听见一声汽车鸣笛,或者见到了那一种特别的蓝色墙纸——然后创伤的另一股力量就会猛然来袭,通常是情绪。”
没有任何人可以抚平曾经的伤痛,只是知道了如何去接受这种伤痛,从情绪的阴霾里走出来。
让生命再一次重新生长发芽,开出新的花来。
02
书上内容把控:优点可用缺点可控
2023年豆瓣的统计是我读了97本,我自己统计了一下有80多本,剩下的我们存在着时间差。豆瓣以我发表书评统计的,我是以收到书统计的。

读了一些书后,我开始慢慢会知道,不是所有的书都有营养价值,读多了就会分辨出一些自己需要的、对当下自己有帮助的、学会了一些独立思考、学会对一些观点的辩证,也读出世间万物的各种情感,无声中透着几分人生的沉重。
人找书不好找,但是书找书,简单升级。
后来我知道了自己想读些什么类型的书,而且可以从书中找书,书读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的阅读方法和找书的本领。
找书如遇人,你的能量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什么,便会吸引什么。
而你见人多了,遇事多了,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术及对事物的判断力,如何取舍,如何求同存异,应对便会自如。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了,也不可能每本书都能一字不落的读完。
而读完的书,我们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控好我们所选的书籍,如同把控好我们自己的人生。
读书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人生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以,将读书作为我们一种长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持续不断地吸取书中的知识,让知识和生活的历练相结合,成为我们的智慧。
03
用文字书写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
我现在读的书很浅,但是这些书依然像一面镜子反观自己。
于是,我把这些感受化作文字跃然于纸上,更加清晰地解析着自己。

书读多了,你会发现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把人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全部都写了下来。
解析后的自己,我有了更多的感受,我要学会理解别人,不要去抱怨,尽量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尽量去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见一些相见恨晚的朋友,还有几个我们多年的故交,我们总以为是因为志同道合、是因为我们互相了解,所以我们能成为朋友,而减少了界限感。
但是他们依然是他们,你依然是你,是不一样的个体,有一天意见不一样了就不一样了,仅此而已。
不是那些人变了,是自己一直想得太多了。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结果,而背后的三易其主,六易其主的那些过程,总会被忽略掉。
《杀死知更鸟》里有这样一段话:“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过她的鞋子去走她走过的路,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可当你走过她走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所以,当通过阅读、与书交流,写下自己的思考时,我发现对于真实的那个自己也很陌生。
幸好,我从当下开始,愿意看见自己、审视及内省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
写在最后:
通过阅读,看到书中种种,你会发现人皆凡人,来到人世间都会经过各种各样的磨砺,没有谁能幸免,也无人可替。
每个人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每个人也会有追悔莫及、遗憾终生的事,而唯一能解救自己的是自身能够强大起来,能够治愈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人生的年轮圈住的都是自己,而这些年轮线看似清晰有规律,却藏有无数个转弯处,每个转弯后都是一条笔直的跑道,然后再次转弯,转更大的弯,跑更长的路。
而我们需要在转弯中磨砺自己的韧劲、意志力,然后在直道中加速成长。
时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是来日并不方长,学会找到爱自己的方式,然后理解世界,成长自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