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伯俞犯了错,他的母亲就鞭笞他。他哭了。伯俞的母亲说:“我凭恃鞭笞你你都不会哭,今天怎么还哭了呢?”伯俞回答道:“以前母亲大人鞭笞我的时候我都感到疼痛,今天母亲大人的力量小了很多,根本就不痛,所以我才会哭泣。”所以说,父母发怒惩罚自己的时候,心中不记恨,脸上也没有表现出不满,坦诚地接受父母的惩罚使父母感到心疼,这是最好的。父母发怒惩罚自己的时候心中不记恨脸上也没有表现出不满,次一等。父母发怒惩罚自己的时候心中记恨,脸上也表现出不满,这是最下等的。
02
原文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03
补
伯俞:这应该是刘向原创的人物,只出现在这里。
04
感
这个故事就是纯纯的封建糟粕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被pua。其实很多时候,孔孟的那些东西不能说不好,不过被后世的这些不肖弟子胡乱解说就出了大问题。就像这里刘向编纂的这个故事,明显跑偏。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上原本就没有对错,只有度。比方说吃饭,吃得太多了也能撑死人。回到故事本身,孝顺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一旦过了,那就不再是孝顺了,是坏人别有用心的工具了。该孝顺的还是要孝顺,该受的委屈也可以受一些,但是差不多就得了。孝顺这种事,还是但求无愧于心吧。标准制定的太高就太反人类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