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太极拳及传承过程中的转变——武式太极拳研究会 贾晓周
现在关于太极拳的认识及说法褒贬不一,时代在改变,很多东西也在改变,不仅仅中国的武术在改变,你能说国外的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柔术、泰拳等没有改变么?其实深入研究武术体系的人都知道,其实所有的东西都会随着时代而产生改变,多半都是跟着需求改变的,不同层次的人需求和意识也有偏差。
例如孙剑云谈孙禄堂练拳事宜,说老一辈武术家睁开眼就是练拳,你能看到一个人天天在练拳是常态,现在的人不能用业余来概括,就是专业练散打或者自由搏击的,也看竞技层次及水平的,很多泰拳手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要说入门需要老前辈的指导,那时间就是功夫的最基本保障,没有下功夫的人又怎么拥有高水平的功夫呢。
再说太极拳在传承过程当中的问题,以前老武术家教拳是一种完全的体系,其实这一点国内外是一样的,只是中国的传统武术很容易完成变身的,中国的拳种虽然比较多,但武术除了符合冷兵器时代的需求,还需要兼顾医疗方面的作用,高明的武术家多半都是性命双休的,如果不要命的训练当然会很快取得成就,当然随之也会出现很多伤病,这也是很多擂台竞技武术都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做保障,而传统武术很多大师在提高武技同时又要兼顾不能被训练反噬,这也决定了传统武术风格上的不断转变,当然也为现代太极拳在医疗保健作用方面打下了基础,这就好像一个天平一样,主题还是讲究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也就有了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考究,倒不是说真的需要十年那么久,武禹襄和孙禄堂都没有用十年去学习太极拳,但是这也决定了不同的祖师爷需要不同的基础。
传统武术练习方式随着时代完成了多元化的转变,有的以传统风格为主,也有以擂台竞技风格为主的,也有的以武术运动风格为主,也有以舞台展示风格为主,也有四六不着调风格为主的,这也决定了不同的群体在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好看的与好用的只是风格方面的差异性罢了,你不用带着自己的偏执视角去看某一种事物,也不用觉得国外的竞技擂台有多高尚。
很多中国的传统功夫大师也转变的很快,但这不足以完全给年轻人做榜样,或者说给有武技追求的年轻人做榜样,你会看到很多武术大师合影及收徒仪式,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是很难展现传统武技风格的,这也是很多人眼睛里的传统武技的没落,伴随着传承过程中的高门槛也不利于年轻人再继续学习,像八十年代后期学习、交流的环境已经越来越远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不是拳,而是仅限于某一些练拳或者教拳的人。

-
凌家公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5 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