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容易被勾住的人际互动模式


这段时间也把我自己折磨到这个女作家的状态了。
足够了。
要建立新模式,新网络,走出以前的种种。不然也对不起后来的朋友们。
因为当时年纪小,因为那时很危险,因为那时最渴望,所以也最失望。
后来是在失望中重新建立起来,后来也会常常孤独无助,但是也收到了很多陪伴,接纳,吃喝也可以,因为那是她们能拿出来的。燕塘也是,比起高中的同学,大三在会长位置上,当然成熟了更多。
我确实先有构建华工的不足,这群人的不足,但在交流中,重新建立的新体会,还是没有拿起来和历史老师平起平坐,甚至没有放在内在批判者的声音之上。
现在要改过来了。评价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移情和投射都只是一部分,还有接纳的一部分,支持的一部分,认可的一部分,陪伴的一部分,都算。
都是自己的一部分。都要敬重珍惜的一部分。
人间不完美,有黑暗有光明。对黑暗有了解,还是要走向光明,让更多光明照进来,甚至自己也能发点光和热。
华工的这段经历也可以理解为:如果只是壳的这条路走到尽头,我还是可以换条道路,真真实实长出肉来的新的路,真实的事,真实的人,经过检验的知识思考思想和经验,投入到真实里,我是有亲身经历的。
我容易上钩的互动模式
1、评价性语言
观察和描述的语言,主要是动作。评价性语言,对错,好坏,褒义贬义词。
2、主观评价性语言
你对历史老师羞涩地笑。笑是客观描述,羞涩是主观。给具体的动作,多了一些联想,多了一些修饰
3、负面评价语言,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人的维度
理工科思维,理中客,非黑即白,固执,不灵活……
和特性相关,和能力天赋相关
4、正面评价语言
害怕背后别人越来越高的期待
回应方式:
自己对别人怎么说话:
就事论事,就事论事,就事论事
先说别人3个优点,再提建议
往创造价值,共同受益,具体承受方能得到什么来提,有理有据有案例
先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再说自己的
往达成共识方向走,需要,痛点,我的方案
非暴力沟通:你说的、做的具体哪个点,让我感觉高兴、悲伤、受伤、难过,我需要……,我请求你做什么,探讨什么方案
应对主观评价的微攻击:用问题回应问题。你是这么想的啊?你说……的参考条件是什么?你觉得怎么办更好?
我容易上钩的壳:
我看别人的壳(文艺,职业,言辞)挺好的,最后却被扭曲和受伤到不行?
1、我有壳遮盖羞耻感,别人的动机和体验不一样,可以是为了有面子,或者是赚人情关系的钱,或者也是别的原因,和自己不一样很正常
2、如果知道对方只是用这个壳,尊重对方的需要和选择(有他们的经历和处境),那就不要把这个壳当成审判自己的标准,审判自己识人能力,审判自己选择能力,审判自己是否真的有现实业务能力的标准,不是新的审判,不是再次遇到这群人,而是要重新处理关系——我需要什么,这帮人能给到什么,如果给不到,我怎么办
3、壳有一天会碎掉,或者要蜕变去掉,自己想要的身份认同和能力,就真真正正长出肉来
去掉羞耻感,好好做个人,找容器一步步培养,在现实中碰撞和长大,一步步把新自我长出来
收集正面良性人际关系互动卡,新经验代替旧经验
迪文给我隔空投喂了美食和沃尔玛大礼包:给找工作的朋友,没法分享针对性的信息,吃喝生活上的一点帮助,也很感恩。
迪文给了开工利是:以后给宝宝们买衣服,买礼物。关系里的互动往来,礼尚往来,也很好。
辰辰的主动联系:我是个被动联系的人,主动也是一种信息
燕塘:耐心回答问题,分享经验和技能,虽然我能理解,但达不到他的思考层次,但我真的有好好想想,努力成长也是好的
敏洪:请我当伴娘,也主动联系我问好
历史老师:观察到我的变化,主动做了一系列动作把我拉回来,以及看见
堉林对我的邮件有认真回复,也展现了对行政法的学习的认真
少仪:安静,友好,在她家店的相处
博雅小学堂:我说自己家庭,有人听,也有人希望我讲新的东西,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