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听从自己的主体性,还是要无我地对生命臣服?
昨天和两位朋友聊天,我听到了一个发生在朋友身上的臣服实验般的赚钱经历,感到不可思议。她觉察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和金钱的议题,后来在完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因为一个过去她帮助过的前同事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她靠着最早工作时的、已经几年没用过的技能赚到了一大笔钱。
她本职工作是心理咨询师,一个从业者都知道通常情况下攒钱很不容易的行业。她调整了心态,不再像以前一样设限要接多少个个案,敞开了自己的时间,有来访者预约就做,而刚好她合作的平台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个案导向她,而且个案数量总是刚好在她现在认为能接住的范围内,她做得也不累。等到她感到那个阶段差不多了时,平台的机会又刚好收了回去。而这使得她本来预计还30年的广州房贷,几乎在3年内就还完了。 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臣服实验》,迈克尔辛格接纳他的各种际遇,追随生命之流要带他去的地方,去到了自己根本无法设想的境地:从一个年薪不到5000美金的兼职教师,成为了市值数亿的上市公司的ceo。

从友人的经历里,我感受到了行云流水般上天的美妙安排,体验到了开放自己像命运臣服所能带来的超出想象的结果,但同时也在思考,自我的主体性与无我的臣服心态,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两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区别与关系。 当一个事件发生,友人对此的归因相对更随机、更由外部力量引发,而我则更关注内部状态与外部事件之间某种非线性但直觉式的关联。我会捕捉到她讲述整个经历的开端是,她在金钱上的议题得到了一些疏通,之后发生了这些改变,而有机会找到她也是源于多年前她自己播种下的善因。 我也觉得无法从一个因直接推导到一个果,而且那个果的量级和呈现方式是我们事先无法预计到的,但是我相信那个因的巨大力量,它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用它自己的方式,去吸引出一个果。
放在mbti的视角里来看,友人是infp,我是infj,她更习惯开放的去接收和感知外界信息,而我则容易形成一些判断和计划。我的第一优势功能内倾直觉Ni,善于对事物的整体发展和大局有较强的预感和把控。荣格认为人们所说的命运其实是无意识,当无法觉知自己的无意识时,我们被所影响,却以为那是来自外部的命运。我相信如果能更多去联通无意识与更大存在的能量,这种预感会更清晰,这也是这么多年我的工作和自我成长在做的事情,这些或许与我骨子里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觉有关。 我和友人两个人都想旅居,而关于旅居的行动与决定上,也有一部分体现了这种相对更跟随外部变化还是更跟随内心状态的区别。友人去年也决定想去旅居,本来计划了一个今年的时间,但一部分因为外部工作原因,一直没有确定。本来刚有工作减少,结果又有几个老来访者找来,她就又继续接了下去,有一种看看老天什么时候让她走的感觉。她心里是想去旅居的,但似乎又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而我的做法则不同。我是先确定下来什么时候开始旅居,然后倒推我要接多少工作,我比较早就停了新个案,即使有老个案找来,我也会以不影响我的旅居状态为前提去决定是否要接。
开始旅居后,有一个当时自己中断咨询的老个案找了回来,我告知还是如当时结束时说的,建议她重新找一个面询咨询师,她表示依然想找回我,我感受了一下,觉得自己就是不想接,于是解释后再次回绝了。 我和友人都是使用n直觉功能的人,我们都会对事物形成一些抽象的理解,都会接收“上天”的讯息,或者说宇宙、神、更大的存在也都可以……但打开的方式不尽相同。似乎她站在一个靠后的位置,在去经历着,而我则站得更靠前,在去选择着。 当有一些情况出现,我们都认为上天在让我们学习某个事情,让我们在某个议题上成长,但我会觉得,有些时候上天在让我学习什么,不是由上天既定的,而是取决于我的应对方式,我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呈现在我的选择里。

比如同样的情况——老来访者回来了,她更倾向接收为,上天似乎是在让她留下工作,她就去顺应,去看看会发生什么,而我则觉得首先要回到我自己内在的感受和倾向。
如果我选择了接个案,那么上天或许是在让我学习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敞开自己去容纳自己以为很难的困难,然后发现自己如果放松下来,其实也可以应对。
如果我选择拒绝,那么上天或许是在让我学习更彻底放开熟悉的抓手,不再像以前一样通过接咨询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让我学习着更加跟随自己内心状态、并面对收入减少可能的焦虑。 而当我说完这两种状况我所学习到的东西之后,突然之间我发现,不管我怎么选择,好像我学习到的东西都是类似的,都是在学习着离开自己熟悉的感觉,都是在学习着让自己放松地应对焦虑,只不过是熟悉的东西、焦虑的对象在两种状况里有所不同。既然学习到的东西最终类似,那我当然还是要根据我内心的渴望来。 友人形容她感觉自己的经历像是在冲浪,她好像没做什么,只是走到了海边而已。而我则觉得哪怕是冲浪,需要做的也比仅仅走到海边要多,至少要穿好相应服装、在冲浪板上等待浪来,甚至有些时候我可以去造浪。友人觉得一个环境不好那就另外选择一个,可选项是既有的,而我则看重另外创造一个,它可能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新的。
说到造浪,我就想到去年看的一部很喜欢的剧……
一位年轻女性在工作场合被xing骚扰,男骚扰者被同性领导庇护,更以维护party名声为由不希望公开处理,一位女性主任非常积极地帮助本已打算放弃的女员工继续向上投诉,还找到了之前受同一个男骚扰后离职的一个女生,女性领导后来开除了那个xing骚扰别人的员工,给受骚扰的女员工写了信,其中一句是说:
我知道我做的远远不够,请等待社会追上你们的一天,我会为了这个目标前进。

我看到这里当场流泪,而社会怎么能追上我们?社会是不会所有人都在那里等就自动变好的,社会需要有人尝试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怀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推进一点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就像最后那个女生怀着巨大的勇气,接受了采访,去揭露她曾经被一位正在参选的男性用裸照威胁的事情。 我深深相信发挥主体性的力量,同时我也知道所有品质都是一体两面的,我有时会显得太想要控制事情的走向,面对失控与不完美,会感到失望和暴躁。臣服和顺应成了我在学习的东西,对我来说旅居后的这几个月尤为明显,我在不断体验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其实不多。
友人善于适应环境、顺应生命,她更关注一个比“我”更大的存在。友人非常厉害的适应能力,让她曾经在这个社会建构的主流叙事里获得了很多的成功,但过去有段时间里莫名抑郁的情绪在提醒着她生活里隐藏着什么不对劲。在听到我对她经历的看法时,她说在我找回主体的叙事中感到赋能的力量。
我们的集体文化和主流叙事很容易抹杀个体,让人趋向随波逐流、失掉本心,没有经历过形成稳定自我的过程,直接走向极度的“无我”,我个人觉得是会容易飘的。而一个更加高远的境界,我相信是放下一个大写的我、趋近天人合一的感觉,在那里,我们与万物一体,与道同在。
我想我们是走在趋向“中道”的道路上,这两种品质所运用的地方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在一些愿意放下个人偏好和执着的事情上臣服,臣服看似有些被动,但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我们先主动选择去臣服的,而在另一些关乎价值观和热忱渴望的事情上,我们也可以选择去坚定自己的方向。我和友人也都在一面善巧地运用着自己熟悉的能力,一面吸收着之前对自己来说相对陌生的那一股能量,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
-
jisup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13 19:01:56
人生体验家米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女人是如何带着创伤重新成为女巫的|读《女巫:疗愈世界的传奇》 (2人喜欢)
- 妇女节这一天,我承认自己也是一名女巫啦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