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的电影创作流程与习惯:纯粹的艺术创作往往是随机/靠艺术家直觉产生的
最近在探索独立电影的制作流程和剧本的写作,找了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洪尚秀的一些采访来看。原本是想学习一些洪导的剧本写作技巧和控制成本的创作方式,没想到看了一圈以后发现,他的创作真的“学不来”,也无可复制,更无可替代。所谓天才艺术家,是没有章法的。
根据洪尚秀的采访,总结了一些他的创作/拍摄习惯,希望可以启发/激励到各位艺术家。文字全部根据洪尚秀的英文采访音译,由于现场他常常吞字,部分词句不清晰的地方依据上下文来理解,如有偏差,欢迎大家指正~
“My concern is to be concrete. I want to make a film that is constructed like everyday life,” wrote Korean director Hong Sangsoo back in 1998 for his second film,The Power of Kangwon Province.

以一些洪尚秀非常“凡尔赛”的零星回答开头:
问:你拍电影是为了什么?
洪尚秀:不知道。我拍电影是因为,我需要拍。
问:为什么电影总会围绕男女关系?
洪尚秀:我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最强大的motivation。这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话题。
问:为什么《之后》要用黑白拍?
洪尚秀:“ I feel like it, so I did it.”
关于剧本创作:
洪尚秀撰写的对白是我所认识导演中我最欣赏的,所以对他写对白的方法和过程格外感兴趣,没想到他的回答,可以说是,毫无内容。
问:写对白遇到过困难吗?
洪尚秀:没有
问: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
洪尚秀:我不知道是怎么写出这些对白的
问:是否曾经遇到过“writer’s block”?
洪尚秀:我听说过,但我自己没遇到过。永远有人在等着我的剧本,所以我到最后怎么也会写出点什么来的。
在拍摄之前,洪尚秀并不会撰写完整的故事梗概,也没有大纲,只有几个选定的场景和演员。
定下拍摄日期后,他会每天早上4点开始写作,写4小时左右(因为喜欢在紧张的气氛中工作,所以采用这种模式),然后打印出来给演员背诵。99%-100%的情况下,洪尚秀会在开拍前1-2小时完成当天的剧本写作,一般会涵盖3-4个场景。
由于没有故事大纲,每一天的剧本创作都是基于前一天/前几天拍摄完成的故事,所以洪尚秀的剧本创作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完成的。
一般而言,演员有最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记台词,差不多80%就可以开始试拍。
制作流程与团队:
制作团队:一般7-8人,有时候会找学生来兼职
制作周期:一般不超过3周
制作成本:小于10万美元
挑选演员:直接预订演员2-3周的时间,会提前和演员一起聊天,但不会涉及剧本(因为还没有)。演员在真正开拍之前,对于电影本身一无所知。“actually come to set knowing nothing”。
一般在锁定演员后,洪尚秀会让演员基于一些指导原则,拍一些自己衣服的照片给他挑选。开拍前一周,洪尚秀会让演员带自己的衣服来试拍。
如何指导演员:
-写让演员说起来舒服的台词
-不提供任何有关角色/背景的解释
基本上因为演员来之前一无所知,来之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背台词了,所以也无法将一些“先验经验带到角色中来”。只有当演员无法理解某些台词的情绪时,洪尚秀会给予一些指导。最终的成片中,99%演员都是根据剧本来演的,几乎没有即兴的成分。
拍摄:
观众:为什么电影里经常使用“zoom in”?
洪尚秀:这都是我根据直觉拍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我可以不用剪切镜头,更好地接近角色。
每个场景不会拍超过10条,一般7-8条。
拍摄素材到最终成片中,有95%的利用率。
剪辑:
洪尚秀的多产和效率时常让圈内人惊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莫过于他在电影节期间(一周)完成了《克莱尔的相机》的拍摄和剪辑。洪尚秀对此的回应是:也不是很难啊。就是把他们剪一剪再拼在一起。真正用来剪辑的实际上只花了一天。然后我会把它放在那里一个星期,什么也不干,最后再回来看一遍。
最后发现,洪尚秀的创作模式和王家卫有点像?
洪尚秀目前的电影融资均来自自己的电影公司(如有偏差请指正),所以他也习惯了小成本创作电影,在很短的周期内,用有限的团队,讲述很简单的故事。其实非常适合小团队借鉴,无奈他的创作模式太私人化了,实际上是很难被挪用和模仿。
我们会发现他的电影对白都很日常,但一部片子总有那么几段对白会讨论一些洪尚秀可能当下正在领悟/思考的话题。他说得很对,要让演员在荧幕上显得自然,需要给演员“舒服的台词”。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富有哲理的“人话”呢?
收,到此为止。下次准备再研究一下侯麦的创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