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师
对牛老师是暗恋➕单恋。第一次读牛老师的东西大概是07年,叫给Monkey的九封信,牛老师写给某吧的电杂。我一个字一个字读完,电杂配的bgm是pyc写的圣诞冬单常青树(至今经常单曲循环),我想牛老师写的东西和pyc和常青树是三位一体的真神,一如我对ayg/冉阿让/Angel三位一体的爱。不记得任何一句pyc写的歌词了,但记得牛老师把pyc的名字比作咬破一颗葡萄在嘴里,拟声拟形拟味,又是三位一体的通感。我本来不看同人,那之前做博客的点名游戏,有人问我怎么看那个时候还被叫做王道的东西,我说恶心……也看不下去,后知后觉是大多写得不好。虽然创作能力一般但自小就眼高于顶,这吃不下那吃不下。后来看牛老师的麦克白拟人,看到后面记得长白山,把长白山当做东亚唯一恋爱圣地,是我与文学之神之间的恋爱的唯一见证人。大学时几次三番想跑去长白山朝圣,大概是少数不为了某张姓男子去的人。后来因为上山要坐五小时以上盘山巴士。晕车癌晚期想要吐一路的话确实难捱……于是也就算了。所以没朝圣成功。牛老师的滤镜之二是后来她跑去鲁汶,又跑到非洲去做疾病防疫,所以写一篇文第一章pyc就是hiv携带人,写HIV携带人如何有些爱情动作,那篇后来收到她唯一出的一本也是我唯一买的一本同人志中,于是对在比国搞防疫的人都有了浪漫滤镜,后来在法国交换时碰到的人权法的老师是比人,中间闹很多笑话出来,当时写了几千字日志缅怀此比人,比人对我写的小作文说你说的没错,但这个世界属于western Christian white guy...

牛老师之滤镜三,不好说什么滤镜。但我后来看繁花,时时想到牛老师的一篇文。牛老师一篇同人写到六个女孩。于是文名就叫女孩。其中一个女孩是她本人套壳,角色名和她当时的贴吧ID一样。放到现在估计会被撕碎。虽然牛老师在产文近十年后也被撕碎后退圈。
牛老师只写一对产品。我不吃那对产品。其实当时不吃任何产品。除牛老师外一共长期死磕三位老师的文,还有墨老师和易老师,牛老师写我推左位文,墨老师写我推右位文,易老师写我推梦向文。三位老师都爱得深。不知道怎么直接说文字,但比作画画的话,牛老师算线稿起得好,墨老师算上色好,易老师是分镜好。后来坚持给易老师写长评,和易老师加了QQ,知道易老师也是东北人。东北人再次成为我心中无法撼动的浪漫文学之都。现在想起易老师都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和她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她都听着然后问我,关心我,想起来是和别人说早就把我拉黑一万次的那种话,易老师说等家装修完请我去玩,我说好啊,可是后来我QQ丢了。去年还去找她微博,但弃号已经好多年。于是给那个号留了言,有缘不知道能否看见。易老师头像是冯巩,最会说相声,我跟易老师凑一块时也说相声,但我说那些是要气死人的,易老师说的总是让我高兴,不知道她现在还记不记得我……一直觉得我算她头号读者,应该没人比我爱她更多,更深。
说回牛老师。牛老师被打了之后就不在贴吧写了。后来去微博写点小段子。又被打。当时也不止她被打。你推都被打碎了何况粉丝。于是她微博也弃了。百度空间也不写了。去博客大巴写。写了几天又跑了。后来来豆瓣了。写日记,每篇三百字以内。每篇固定11个浏览量(她自己说的),那么我也是其中一个。现在我也关注她。大概16年开始不更了。从头到尾没给她留过言或者评论。但买了出的志。就是一种阴暗爬行的爱。
牛老师滤镜之四,驼背の爱。牛老师xp是写驼背。总写一个人背弯着。后来我也觉得驼背就美,漂亮,可爱。喜欢写人驼背。一面是因为pyc确实驼背……一面是因为他驼背确实美,漂亮,可爱。
有时滤镜是时间滤镜。小时候喜欢得不得了,甚至于几个月前喜欢得不得了,再看就普通。隔了也算快十年再看牛老师残迹,哇还是好得不得了,是捏碎我脑壳都写不来的好。写得好的人其实很多。但有很多人看完就算。有如路过遇见耍杂技者。是耍得好,但我只想说相声,于是看过就忘。牛老师不说相声,但是是我(曾经)想变成的那种好。但也就是看看就完。很少推文给人。别人推我的文大多看不下去一点。想大概我推别人的东西也差不多如此。比起自己审美被糟践这事(其实不存在,你不喜欢是你眼瞎,我么得感觉),更介意喜欢的东西被粗暴对待,想牛老师和各位文学真神也不愿如此,所以极少推文给人(也不推其他所有电子榨菜)。
去年开始沉溺阿姨学无法自拔。在b站刷阿姨文学刷到落泪。想阿姨和无数我爱过的老师。因为阿姨开始爱上阿姨爱或恨的许多人,除了红红,还有牛莉,瘦冰,当然还有阿姨本人(最近又在重看欧阳兰兰了),记住阿姨说瘦冰是时代的夜莺,说牛莉这种人活着就是对我的挑衅,说红红的理想是否长存。红红和瘦冰也是东北人……于是东北就变成我心中的东亚ver.那不勒斯,那不勒斯,以及阿姨和她的天才女友们。
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时,只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因为预知了结果。想太惨了。受不了。最后还是看完了。莉拉的消失一如许多人的消失。我也经历许多天才女友的走散。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机器人。所有怀念的心情都通过模仿实现,习得。知道此刻要心碎的,于是也就心碎。但阿姨与埃莱娜都笔耕不辍,于是更多人为之心碎。为阿姨与埃莱娜的心碎而心碎。其中包括一个机器人。
牛老师写六个女孩的那篇文名字就叫《女孩》。看繁花时想起女孩是因为繁花里有雪芝,贝蒂等人。我一直觉得繁花和三国演义写得像,但不好同人说怎么像,但我很爱看那种写法,能写单字词就不要双字词,能短句就不要长句,能白描就不要修辞,一种中文比较过时的写法。短句和白描现在还有人写,且以为风格,但坚持单字词的就很少。因为确实难写。后来看繁花话剧上本,彼时刚经历一次堪称浩劫的“消失”,从剧院出来想起姝华给沪生的信,细节记不得,只记得开始说我们不要再联系了。
(以前看纳兰老师痛批四字词,后来就几乎不用成语。后来又对双音节词开始看着不爽。ŏ_ŏ一步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