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自由爵士内页笔记 Vol.2|丰住芳三郎 & Mats Gustafsson《北斎》
本文翻译自立陶宛厂牌NoBusiness出版专辑《北斎》日文内页
作者金野Onnyk吉晃(牙科医师・音乐家・作家。现住岩手盛冈)
译者:和讃
用双手描绘北斎
很抱歉地说,与丰住芳三郎的相比,我并没有听过太多Gustafsson的演奏。许多评论家和听众似乎颇为赞赏Gustafsson的力量与技巧,而我强烈感受到的是他演奏中独特的“间”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存在于这张专辑中,还在我听到他与Paul Lovens在1991年合作的二重奏《Nothing to Read》(Blue Tower)时让我震撼。这种“间”可能不仅仅是他强烈的表现力所体现出来的,而更像是对他本质的一瞥。
关于这张专辑,是谁提出了使用葛饰北斎1的名字,或是有没有提出这样的暗示,我并不知道。我听到这张专辑时便联想到了日本绘画,不,更像是水墨画,并不是因为专辑的标题,而是因为它给人一种“间”的感觉。
提到日本绘画的特点,昭和初期的西洋画家小出楢重是这样描述的,他说:“如果说追求真切写实的话,西洋绘画是无可匹敌的,但东洋绘画擅长于通过描绘自然的本来面目以表现情感。”西洋绘画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存在感。
东方绘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日本,时间的流逝被描绘成连绵的画卷,或者平静地将屋顶移开以俯瞰室内的构图也并不奇怪,画家们也会毫不厌倦地描绘来自彼世的佛像。
按照小出的说法,“东方画是极乐,西方画是地狱”。这可能是极端的观点,如果我说这也适用于音乐的东西方差异,可能会显得有些夸张。
在即兴演奏中探讨东西方的差异,或者地域性,是很有趣的,思考传统音乐的即兴与爵士乐的即兴也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无论如何,我在Gustafsson的演奏中观赏到了水墨画的空间感,即所谓的“间”。“间”与“沉默”是不同的。“间”充满着深意和潜在的生气,可谓是一种主观性,而“沉默”则是个人内省的一种形式。Gustafsson的“间”或将在下一刻爆发,他在等待着下一击的契机,细致地调整着步伐,迎接那爆炸般的声响。而另一方,毫不在意这些、挥舞着笔槽的墨汁的,便是丰住芳三郎——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是我——是在这宇宙间独一位的丰住芳三郎。
就像北斎能够简洁地捕捉动物和人物瞬间的姿态和动向一样,用两根棍子,自如地在空间中挥动,交相辉映着伙伴的声音,蓄势待发,灵活避开又迎难而上解围脱困,这循环不息的架势仿若“二天一流”2的继承者。
什么呀,原来丰住芳三郎不是画狂人北斎,而是宫本武藏吗?是了,武藏也是一流的画家。在“打狂人”3身上,我看到了既是游兴者的北斎,又是求道者的武藏。
我在丰住芳三郎和佐藤允彦的合作专辑《The Aiki(合気)》(NoBusiness)的封套中写道:“‘合気’一词,在古代指的是在战斗中动作的停滞,但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解释为存在的生命能量的流动相合,而道即是道。”这张专辑的合作并非是“合気”,也不是“道”,而是两位高手共同创作的一幅屏风画。谁准备了这面屏风呢?是末冨健夫。又是谁将其展示出来的呢?是NoBusiness Records。即使有多么优秀的作品和记录,如果不为人所知,也就不了了之了。有时候,听众可能只专注于演奏本身,但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提供演奏场地、录音和发行的一系列专业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牙科医师・音乐家・作家。现住岩手县盛冈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