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行动
上周自己特别焦躁,自己回想了下几件事一起发生了,自己就很焦虑。
第一个,月经快来,加上吃辣的零食,肚子和腰都很不舒服。
第二个,小孩姑姑说要过来,想着还得照顾她,烧饭给她吃,一想就觉得累。
第三个,周六为娃新报了少年宫的一个围棋训练课,担心要起早,还有上课时间比较久,我得自己找个地方能呆的地方;
第四个,lofter作品集的长文网址访问就报错,不能访问,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导致自己变得焦虑起来,精神不能集中。后来这些问题似乎也得到解决了:
第一个问题,我就靠热水袋,休息、睡觉解决的;
第二个问题,实在搞不动,就叫外卖,或者她自己弄;
第三个问题,前一天早睡了,后面在上课学校附近发现一个很好的图书馆和一个不错的公园。不得不说上海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真是到处都有,而且空间也做得很好。
第四个问题,周五花了4个小时左右,重新整理作品集,直接发文章,不要弄长文,然后能展示出来了。
现在发现:年纪长了,睡眠问题和肠胃问题,得自己多注意,以前能吃辣零食,但今时不同往日,吃了同样的东西,肠胃已经经受不住了。身体好是一切事情的基础。
由此想到日常中的微小习惯,问了下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微习惯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微习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微习惯。
书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什么是微习惯:微习惯是指每天做一些非常小的、容易实现的行为,以此来培养良好的习惯。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开始行动,哪怕这个行动小到几乎不可能失败。
- 微习惯的作用原理:微习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通过设定非常低的目标来避免传统目标设定中的动力和意志力策略所存在的问题。它让人们能够轻松开始行动,从而逐渐建立起积极的习惯。
- 如何应用微习惯:作者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来帮助读者将微习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字等。这些小目标易于完成,可以带来连续的成功体验,进而积累成巨大的改变。
- 大脑与习惯的关系:书中还探讨了大脑如何通过重复行为来形成习惯,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机制来改变不良习惯或培养新的好习惯。
- 习惯养成的时间:根据书中的描述,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平均大约66天,但这个时间可能因人而异。
- 微习惯的好处:微习惯能够帮助人们超额完成目标、收获惯性、避免未完成目标的消极情绪、不被巨大的目标吓倒,以及减少目标实现后的内疚感和缺憾感。
总的来说,《微习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简单且实用的方法论,帮助人们通过设定微小的目标来逐步实现改变,无论是在个人习惯的培养还是自我管理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这有点用行动改变思维的意思。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而新的行为可以带来新的体验。通过行动,人们可以开始发现改变的好处,并形成良性循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