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别忘了记录生活瞬间
在过完正月初五,走完最后一家亲戚之后,又撑着伞围着村子周边转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好几丛春雨下的腊梅。终于有心思回溯一下,就心甘情愿的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东西,2023年总得留下几句话,总得在忙碌之后在纸上清晰的描摹出时间的影迹。
归去与来
田亩半遮绿办黄,台站起行川音茫;闲听落雨浣新叶,温茶浮静流车马。好像工作之后确实没在家里待几天,四川基本上已经待了快3年,去营地吃饭的路已经比我家到小学的路还要熟悉。这一年里四季更替都在川西。因为看见山上从白变黄再变绿,从绿变黄又变白,四季在川西变成了三色。

几乎每次出差都是从公司门口的这个站牌开始,2023年是从樱花盛放的那个时候出门的。

稻城亚丁机场,除咸阳机场之外来的最多的机场,海拔4411米,多少英雄好汉都高反在这里。每次到亚丁机场都会遇到同行的旅游团,有钱有闲的他们总是那么的惬意。在春季旅游的人会很少,毕竟这里冰雪封山,且路况不明,这个时候来稻城基本上是受罪。当然这些要过来出差的我们就不一样,早点到还能认真看看这人迹罕至的雪景,从一座座雪山上盘旋的神鹰,再到近处刚刚解冻还冒着水汽的无量河,随后就沿着318一路行进,一点飞鸿影下,蓝天白雪,牦牛冰河铁马。

春天走318一般都是冒险的,在海子山附近很容易遇到冰雪堵车。应该是在22年的时候曾经在海子山海拔4685m的路牌下面堵车到凌晨1点,当时吃完了车上带的沙琪玛,喝光了矿泉水,只记得怕司机大哥睡着,花了百十来块开了个音乐app会员,放劲爆的或者怀旧的歌曲以提神,终于在凌晨3点多赶到了住处。
夏天也就是川西高原这边的雨季,雨来的快去的也快,经常驱车去周边的其他县区,在路上经常看到雨幡高高的挂在半空,太阳小心地撕开一道缝,投下一方彩虹。高原的云总是非常好看,洁净的空气和无比湛蓝的天空很适合拍照。夜里月亮经常会静静得停在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高原上小河流淌在粉色的砂砾中。

因为工作不止是四川,还得经常跑西藏昌都市那边,2023年因为疫情管控彻底放开,同时各类工作也比较多。几乎是每个月都得跑一趟。所以基本上是见识了这条路上的春夏秋冬。
又到了贡觉,在这种能清楚看到月亮的地方,就没那么想家了。想来背靠着海拔3800米的夜晚,悄悄呼吸着没那么足的氧气,能清楚的听见耳鸣,像一只放逐自己的猎犬,用嗅觉和味觉重建着熟悉的梦境。贡觉的云是见到的最奔放的云,也是最鲜艳的云,大家都讲墨分五色,云则更甚,白色的云是傍晚最完美的画布,非常像jojo里面画出来的那种奇妙的反差色。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西藏是一个缺少水的地方,其实不然西藏是全国水量最大的省份,喜马拉雅山的消融的雪水,和在四月份开始的高原变切面情况带来的雨季都让金沙江上游的汛期提前到了每年的5月。
出差常驻的每一个县城都愿意用心去感受当地的气候习俗文化等等,贡觉县城旁的那条南北走向的小河还有宽敞的马路都让高原的风变得湿润,由于作息时间已经改成了早九点半晚六,晚饭后的人们会背对夕阳看见非常艳丽的云彩。再仔细想想应该是早年间在三峡看到的那段五彩斑斓的波纹重新回到了上游装点了深蓝的天空。
川菜、牛肉面、烧烤、藏火锅、天津小笼包等等塞满了空虚的胃,食客和旅行者在每一段路上都能靠着味觉和果腹感重新燃起征服前路的斗志。这两年里已经见到了足够多奇怪的藏族名字,但每次遇到拗口又奇特的名字还是会眼前一亮——比如:拥然、晋美等等颇具诗意的组合。

群山和云,路与风,在奔波的路上不会觉得浪漫,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时间就像雨水落地之后便不知去向,只有在此类喜欢翻看旧照片的人手中,才忽然发现曾经跑过那么长那么远的路,所以得感谢摄影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能让时间有一个定格,可以留存也可以分享。
秋天之后让人无比喜爱的是高原上的各种花和水果,似乎也宣告着土地这一年来的成果。已经忘记了是和哪个朋友聊起桂花,说她父亲酿桂花酒得等到10月份才等到桂花开,我说高原地区的桂花比下面平原地区的桂花开的早花期长,所以偶然发现了此类木樨科植物开花需要比较低的温度,所以在西安的秋老虎还没走的时候,高原上的桂花树已经飘香数里之外。



在海拔较低的(2800m左右)的河谷地带,也是能长石榴树和苹果树的,只是这里的苹果全是这类青苹果。很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星野的那个青苹果。多数家的苹果树都长得瘦小,每一颗高大茂盛的苹果树都有一个宽敞日照充分的院子,从门前的果树摘苹果果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平地颇少的河谷,居住面积甚少,在开发土地方面藏民有天然的驱动力。在这里就想起来有一次带司机大哥去白鹤滩那边做调查工作,下面平坦的耕地看得他两眼放光,绿油油的桑叶和蔬菜在红色的土壤中伴随着蜿蜒其中白色的水泥路,果然土地才是这个荒诞世界的根基,农业才能喂饱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隔壁的白玉县有这么一个如仙境般美丽的湖唤作“巴巴沟”,巴巴沟蓝松湖——这里人迹罕至、不乏神秘感属于完全没有开发的状态,全网知道的人很少去过的人更是人寥寥无几,但是这里植被茂密含氧量高并没有高反,时隔两年路过巴巴沟,治愈了一个多月的舟车劳顿。那是在工作转完四个县城之后,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在白玉县中午出发,经过路口发现防火季节(全州森林草原防火期为1月1日至6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其中2月1日至5月10日为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已经过去,不需要更多的手续就可以进山。所以赶紧出发去两年前曾经被迷住了的那片蓝色。通过网络传播等方式,有很多来此自驾的游客。这片玉石般的湖以其独特的颜色和四周清幽的原始森林构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画面。让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游客在此驻足,静静得欣赏——“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冬天同样因为工作需要,和一起的同事们第一次走318川藏线的下半程,冬季里冰封的然乌湖,处处暗冰的怒江72拐,冬日的魅力时刻染白桦成灰叶,许古松以长青。一路上不知名的雪山,直到林芝境内满眼绿色的冬季秘境,让人一路惊叹,在高原地带还能有一个如此湿润且宜居的地方,传说中的南迦巴瓦就在举目可及之处。

从一件事情躲在另一件简单的之后,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总是在不断地怀柔和回环,“逃走分为两种,无目的的逃走和有目的的逃走。一般我们将前者称之为浮游,后者称之为飞行。你的俯瞰风景属于哪一种这要你自己来决定”(摘自俯瞰风景)。在这里就得重新提起出走和回归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记得上半年记录故事的时候关于英雄回归的一些说法里,就有出走的终点必然是归途,寒风盛遂起莼鲈之思,金沙穿林海,初雪落长安。
在返回西安的飞机上,依靠着舷窗感受着这个星球的脉搏。飞机上的日出,地狱的业火燃烧着地平线,黑色的尘世被点燃,跃动的火苗驱赶着黑夜,天空只是变成蓝色的外焰,淹没了渺小的星辰,平流层上云都是静止的,荒芜的苍穹下是苏醒的清晨。
完整的睡了三个懒觉,醉氧的身体彻底恢复过来了,就像自己朋友圈说的“家门口的灯亮着,结束了这一整年的《奥德赛》”。坎贝尔《千面英雄》(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关于英雄之旅的神话原型会经历一个出走、探险、再回归的过程。
坎贝尔总结出,当世界各地的先民各自创作神话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模板”:“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平凡的人,TA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TA被外力推着离开家园、踏上了旅程。TA经历磨难和危险,遇到好心的朋友和导师,最后,TA带着胜利回到故里。”
这个“英雄原型”是人类集体的、先天的、普遍的经验凝结。这个“英雄原型”穿透了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隔阂、地域的差异,唤醒了每个人类精神深处的力量。在很多平凡的事情上,总要赋予一些不一样象征,让事情本身变成一段传奇。爱与自由这个被追求至今的东西,应该在旅行者的故事里。而我这个旅行者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十年时刻
在8月11日,十年前的下午,应该是在理工大曲江校区的宿舍,躺在上铺。原来已经能轻易的说出十年前这个词了,像电影屏幕黑屏跳出来十年后三个字一样。翻了翻班级群里的照片,原来十年前大家那么年轻,那么瘦。
在毕业的几年里,当沙发客在师弟的房子里留宿过几次,从那边去公司上班要经过曲江校区的门口,周围的小区、创意谷街区、甚至地铁站都悄悄的说:“时光除了让石头长满青苔,也能让忘却帮着现实泛黄五彩斑斓的记忆”。追不回的记忆像重修了的高数一样,再也没法在脑海里泛起波澜。关于大学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野千鹤子关于女性主义的言论。“你们一定是秉持着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念,一路拼到今天的,但是就像我一开始提到的招生启事。今后等待着你们的会是一个努力,也未必有公平回报的社会,而你所秉持的努力就会有回报这个观念。我请你记住,这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环境也造就了你。你现在之所以会认为努力就会有回报。那是因为你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人鼓励你在背后推着你走。在前面提醒你,肯定你的点滴进步。这世上还有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想努力却无从努力的人。太过努力而身心俱毁了人们。还有想要好好努力,但一想到反正轮不到我,我这种人还是算了。就打退堂鼓的人。所以请你们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个人的胜利。”
从十年前踏入大学,已是长路逾千里然归期未有,赴川藏数载实马齿徒增。早都不是学生,但是学生思维依旧在脑海里固执的留着。在很多的事情上不愿意付出,而在工作中耗费太多的心力,以为工作必须做到最好,所以才出现了很多报告之类的为了高质量而没有赶上进度,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来才发现就算是公司里走流程的东西,也都有校核,核定等等环节。大家都得对产品负责人,按照时间提交产品并进行修改才是编制人员该做的事情,就是那个60分万岁理论,也像是上文说的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个人的胜利。完美主义可以放在自己最在意的事情上,没必要事事都要争取完美。
可是十年已经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从2016年开始正式写每年的年终总结也已经是第八年了,应该有很多东西被记录和抛弃,16-17年的跑步、18-19年的周末写小楷、19-20年自学模拟软件等等。懒惰和其他不好的习惯总是支配着自身,变得越来越精明和利己,已经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历练了接近4 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老的这句话透彻的解析了数千年来读书人都在做的事情。十年是一个时刻也是一个时间尺度,代表不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也无法否定一个人就这么老了,请大胆的去探索未知,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不要怕跨文化的碰撞,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生存下去。要掌握生存的智慧,学习的价值不在于掌握既有的知识,而是孕育出人类尚未开发的智慧。
保持好奇

2023年在海拔3800多米的地方见到了粉色的书店,却没读完几本书。基本上靠找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在充实自己。正如现在深受短视频侵害的大家,无法保持专注,并时时刻刻想要打开手机。总得在某些晚上里爬起来,打开电脑写写东西才算是宠爱了夜色。说来惭愧起因也是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西川老师讲他那本博尔赫瑟亲笔签名的《创造者》。那本被博尔赫斯学生赠与西川并完成博尔赫斯心愿的书——这本书应该送给一个来自远方讲者奇怪语言的翻译家(这个说法太博尔赫斯了)。再之后就是西川先生讲关于诗歌的一些趣事。喜欢诗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乏味的人。要勇于和世界脱节,并且拥有自己的爱好。
然后就刷到了一个博主讲自己从加缪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路历程。对此二者并没有多少深刻的认知,只是在微信读书里《卡拉马佐夫兄弟》已经躺了一年多了,不能就这么放下去了,立下flag今年读完一本陀。
柏拉图认为“惊奇是哲人的感受,哲学始于惊奇。”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了哲学思考。”
黑格尔说:“思想自由是哲学和哲学史起始的条件。”
所以思考才是一个人哲思的开端,思想的自由才能孕育令人惊奇的学说。
其实所有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没有人可以教我们怎么活。当传统价值崩溃、社会形态转移、家庭结构瓦解、地球村出现、网络当道唯一能教我们活的就是媒体,而你如果相信媒体所教我们的,
它唯一的讯息就是“尽量而赶快去消费吧,买买买!愈多愈好,愈快愈好!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最高指导原则了,再也没有任何指示给我们这个心灵空虚的时代了。——《干禧夜,我们说相声》
在很多的访谈中都会问道有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都会产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会有相反的声音出现。这些观点无所谓正确与否,但都阐明了一个现象,只有实践才是辨别的方法。那个粉色的书店,或者某一本有意义的名著,应该走进去,抚摸纸质的封皮,静下心来去读去了解其中的奥秘。碎片化的阅读注定是碎片化的学习。所以坚持和避免干扰就变成了必需品。
在即将三十岁的时候,竟然还有心思写一写这些,不免的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太过矫情。后来在终于写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年走过的路和风景,做的事情,甚至赚到的钱,学到的东西都是自然地成为一部分。能坚持记录当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写完其实已经是3月初,重新从家里出发到了藏区。能明显感觉到的是,比之前从容了不少,是经验的增长亦或是自信的增加都让自身感觉更加泰然自若。循着经验,在加上思考能让很多事情事半功倍。当然这一切和践行心学有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