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也在卷?国产智能机赛道的修罗场
提起电池,恐怕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初的可更换锂电池的年代。进入智能机时代后,手机背板逐渐转变为不可拆卸的形式,人们对它的认知也仅仅只是电池容量“多少毫安”这一话题上。

但在手机行业疯狂内卷的当下,就连电池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开发。蓝海电池、金沙江电池、青海湖电池,各大品牌陆续推出了自身的高密度电池,提升手机的续航能力。为什么硬件那么多,电池技术如此得到关注呢?

一个手机的重量,其实有不小一部分是来自电池;不论是重量还是占据的内部空间,都占了手机的大头。在手机逐渐讲究轻薄化的当下,电池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高密度电池通过更换电芯材料、调整内部电液溶质的结构等步骤,提升电池在同等体积下的储电能力。

以小米为例,最近上升的小米14 Ultra就采用了其最新研制的金沙江电池。该电池采用新一代的硅碳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了779Wh/L。相较于一般电池,有了十分明显的优化。在体积方面,金沙江电池相较于小米过往使用的电池缩小了8%,重量也有所减少,但电池容量却从5000mAh上升到了5300mAh。

不过,电池之所以也要“轻薄”化,其实与折叠屏机型的崛起也有关联。折叠屏手机为了控制折叠时的侧身宽度,不得不削减单边机身的厚度。虽然轻薄的电池并不是没有,但那是在牺牲续航所带来的“瘦身”效果,属于治标不治本。而高密度电池本身体积更小、容量更高,因此更能胜任这一份工作。
当然,除了体积与容量之外的变化外,当下的电池技术不论是在安全性、可循环次数还是充电速度上,都得到了新一轮的升级。而电池的升级,也为我们的使用体验带来了进一步优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