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阜南:走近百岁守陵老兵,聆听身边“雷锋故事”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4年3月6日整理
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阜南县开展“走近百岁守陵老兵,聆听身边‘雷锋故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学生看望义务看守烈士陵园62年的抗战老兵邵国敏,聆听老人的革命故事和无私奉献事迹。
邵国敏祖籍河南省鹿邑县,自幼跟着父母外出讨饭,在阜南乡下长大。1942年,17岁的邵国敏入伍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曾在山东与日寇交战。朝鲜战争爆发,他再一次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了工人。

1948年3月,阜南县曹集区人民政府成立,临时驻地在郭圩孜。1949年1月,300余名土匪偷袭郭圩孜,因事发突然,加上敌众我寡,最终除少数战士突围外,其余人有的牺牲、有的被俘,后经过确认,事发当晚共有22名战士牺牲。郭圩孜惨案发生8年后,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建立,10位当地烈士的遗体被家人带走安葬,其余12位烈士则长眠于此。


走进曹集镇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翠绿挺拔的松柏,12座英烈冢令人肃然起敬。
1962年,邵国敏搬迁到阜南县曹集镇,从当地民众口中得知了发生于此的那一场惨案,出于军人的情结以及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和敬仰,从那时起,邵国敏便开始了他的义务守陵。
邵国敏的家,距离曹集镇烈士陵园仅100多米,在这条100多米的道路上,他走了整整62年。
邵国敏
曹集镇守陵人

我有义务,我活一天,就守一天烈士陵园。

邵富恩
邵国敏之子
父亲已经在这义务守陵62年,小时候我跟着父亲来这玩,到他年纪大的时候干不了了,我就帮着干。这些墓碑都是用驾车子从山上两块两块拉下来的,以前隔着三河尖镇,一个人拉不了,跑了好几趟。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雷锋精神。
我县大力弘扬、传承、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入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日常,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学习“雷锋精神”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号召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杨芷涵
阜南县曹集镇阜濛学校学生

今天来到烈士陵园看到12位烈士在此长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和平。还听了邵老的革命故事和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方旭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
组织参观烈士陵园,拜访邵老,能够让我们时刻谨记革命故事,发扬革命精神,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学雷锋活动中来,把学雷锋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从每件温暖的小事中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力量。
来源:阜南新闻网 徐娜 吴守魁 潘井福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