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传统冥想练习?这些方法请收下

冥想就是重新认出或是发现你内在的真实自我
冥想起源于古印度,梵文称为Dhyana,翻译为“禅那”。六世纪由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将Dhyana传入中国,而现代的冥想,是由英文meditation翻译而来。
禅宗的冥想就是:只是坐着,什么事也不做
所以,不要过度严肃或觉得你正在做某种特殊的仪式;甚至不要有你正在冥想的观念。让你的身体保持自然,也让你的呼吸保持自然。
古代修行者有一个传统,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地方完成练习。所以时间场域对于练习来说至关重要。
尽量把冥想的时间位置固定下来,并且只留作冥想练习,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冥想振动在那个特定的场域。
即使你没有打算成为更资深的冥想练习者,如果可以持续一个月、半年、一年天天进行规律的练习,哪怕每次只有几分钟,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对于灵性修行者来说,冥想的修行是探寻灵性道路的最重要也是最漫长的过程。
而对于日常生活的普通人来说,冥想的练习可以带来全面的身心平衡与健康状态,并且对于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有极佳的效果,同时对于记忆力、专注力、敏锐度等大脑功能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当代伟大的瑜伽士萨古鲁,谈到了他的一次神奇的冥想经历。
一次,他在一块石头上冥想,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围了很多人,有人献上花环,有人触碰他的脚,有人请教问题,这块石头周围仿佛变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有人对萨古鲁说,他坐在这块石头上一动不动,已经过去十三天,所以大家觉得他进入了三摩地,认为他是位圣人。
但是,萨古鲁感觉自己闭眼才过了半小时。
这就是冥想的神奇,当你进入深度的冥想,时间感会消失,对周围的感知也会消失。
冥想从制感经由专注、冥想直到三摩地的逐步递进阶段。它代表着普通人从身体粗钝的体验直至深入到内在极致体验的全过程。
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如果冥想练习可以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习惯,那样你才能更顺利地进入进阶的练习。
冥想的进阶练习,大致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将思想固定在一个冥想练习上:一个物体、声音、呼吸、图片等等。这会使头脑平静下来,并开始转向内在。
第二阶段:引导念头、情结、愿景、记忆等从无意识的心智区域自由流动。探究人格和下层心智,并移除不良的内容。
第三阶段:当下层心智被完全探索时,就可以开始探索超意识的领域。至此,真正的冥想就开始了。我们每个人体内无限的知识和能量开始自发地展现出来。最终,你的存在开始和宇宙以及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
第四阶段:最终,甚至是心灵也被超越了,冥想者与最高意识达到合一,实现自我了悟的目标。

冥想的美就在于它的简单
几乎所有的宗教创始人及导师,都在推崇静心冥想,冥想是最基础最入门的修行方法。凯哥分享一些日常冥想的方法,你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供参考。
时间地点
冥想最佳的时间,是日出和日落前后,或是,睡前和刚醒的时候。并要求在空腹时冥想。日出日落是地球白天黑夜的交界点,能量可以得到大幅度的升扬。
日出前的时候,万物都在沉睡,此时不会受到任何打扰。
这是静心冥想是最佳的时间,凯哥一般是四点左右起床,冲澡洗漱后开始冥想。
冲澡有利于唤醒身体,并净化身体的习气,对冥想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冲澡可以用冷水或低温水,皮肤受到一定的冷刺激,再用浴巾柔和地擦拭全身。
冥想的位置,选择一个固定的,不被打扰的位置,可以是卧室、书房、阳台的一角,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持续的冥想,会创造一个宁静安定的能量场域。
当你的冥想练习精进后,冥想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当你坐在办公室的时候,可以抽空十五分钟,安静的闭上眼睛,让大脑放空一下。你甚至在排队的时候,进入冥想的状态,让头脑进入无念,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当你从“被动”冥想,升级到“主动”冥想的时候,冥想不再是一种行为,或是动作姿势,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觉知的状态,这个时候“自我”就会被放下。
此时,当一个人处于“主动”冥想的时候,会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比如当小孩专注的玩游戏或玩具的时候,或当艺术家在热心的创作画作的时候,或舞蹈家沉浸在激情的舞蹈的时候,都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体式坐姿
一般冥想的目标是保持一个姿势,并进行冥想练习。它的目的是让不安和散乱的心平静下来,并使之专注一境,这样冥想的体验就会自动跟随而来。
冥想的姿势最重要的是:稳定和舒适。
挺直腰背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的腰、背、脖子保持在竖直方向,使脊柱保持竖直。
一开始,你可以选择靠墙坐着,但不要把重量完全依靠在墙上,只是利用墙壁帮助你的背部打直。
双脚可以单盘、双盘、散盘,甚至你可以只是坐着,一旦坐下就需要保持稳定不动。
稳定的体式,一个动作可以保持持续的稳定,比如盘坐,可以长时间的一动不动。身体不能晃动,或是用手抓痒,始终保持身体的静止状态。
如果一开始你的双腿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或者关节有问题,也可以选择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进行。
舌抵上腭(Nabho Mudra),如果你的舌头足够柔软灵活,也可以选择进入咽部。“Mudra”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封印”、“姿势”或“标记”,也有翻译成“契合法”,是指手、脸或身体的微妙的身体动作。
在《哈他瑜伽》一书中写道:“我一把舌头放到上腭后面,唾液就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这样我就可以确定体液的状况。一开始它很厚,很粘稠,很有光泽,最后它变得很薄,很透明,很光滑。练习时完全感觉不到饥渴,同时变得有能力控制饥饿感,只在指定的时间吃东西,而不产生任何因为吃得少而引起的反应。”
眼睛闭着或睁着都可以。
眼睛睁着时,前方可以放曼陀罗画像(坛城),或是点燃的蜡烛(蜡烛冥想),也可以是自己上师的照片(照片冥想)。
眼睛闭着时,可以使用凝视第三眼契合法,凝视点在眉心第三眼位置(眉心轮)。如果感觉困难,可以先练习这个方法:睁开双眼,右手食指放在鼻尖,双眼聚焦在食指指尖,然后食指指尖慢慢的向上移动,一直移到眉心的位置,然后闭上眼睛。

调息
对刚刚练习冥想的人来说,适当的调息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很难改变大脑、平息念头,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呼吸模式,而呼吸模式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的状态(脑电波)。
如果可以让呼吸平静下来,就能让思维慢下来。只有在合适的呼吸基础上,你才能更进阶地去集中精力培养平静的心态。
帕坦伽利说: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呼吸,你就可以打开解脱之门。
人可以三个月不吃,三个星期不喝水,但是三分钟不呼吸就会窒息而亡。
呼吸太平常了,平常的使人忽略了他的重要性。
如果你观察婴儿或小孩子的肚子,会发现他们的肚子总是鼓鼓的。肚子会随着呼吸,前后鼓动。因为孩子用的是腹式呼吸法。
所谓的腹式呼吸法,是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
大多数成年人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你可以试着练习,将胸式呼吸改成腹式呼吸,方法是:将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而胸部保持不动。
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慢慢的,每当你觉知到自己在用胸式呼吸的时候,就用右手放在腹部练习腹式呼吸。
在瑜伽中,呼吸是连接身体和头脑的桥梁。
比如当你非常生气的时候,你的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深沉,身体不自主会握紧拳头。
在西藏,如果两个人发生争执,或是某个人心里有怒气,那么他可以绕着寺庙的转经筒跑十圈,当他跑完转经筒,他的怒气已经消去一大半了。
身体通过运动,加快了呼吸,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于是血液里的肾上腺激素水平也降低了。
通过呼吸的练习,让呼吸和意识链接在一起,规律的呼吸意味着意识的集中。

关于冥想,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试图去“做”冥想。
试图在头脑中冥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头脑的本质就是产生思想。
如果我们能从思想转移到心灵,那么我们就能在一个更好的地方冥想了。不管使用的冥想技巧是哪一种,试着走向“心”的方向,进入内心。
如果你真的专注于心,你的感觉便开始从头部慢慢向下转移到了心脏,而这种“转移的感受”是可以被你真切感受到的。
如果你想要真正的进入冥想,体验内在的极致喜乐。
你必须要从头脑的“物质追求”转到内心的“精神追求”。
如果我们满足于自己在物质世界里所拥有的东西,那么冥想只会停留在浅层,永远无法走的很深入,去触及冥想真正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