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说关于“即之也温”
前几天我在微信上看了一篇关于陈永正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做《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我读书时曾去旁听过陈老的课,还有一次冒昧登门拜访的经历。以我对陈老高山仰止的印象,这篇文章题目里的两句话用来形容陈老是非常恰当的。
读到“即之也温”这个句子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前两周我们从新西兰旅游回来以后,女儿西西跟我说的一句话,她说:“我觉得新西兰那边的人都好友善,说话都好客气”。
当时我是这么回答她的: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天生就比别的国家的人性情温和。所谓温和,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没有压力,不争不抢,心态自然就好。但是你要知道,像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步晚,人口密度这么大,人均资源这么少,要争要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决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比新西兰人就贱,什么民族劣根性之类的,根本没有的事儿。他们要是穷他们也紧张,也内卷,也绷得要命。那么解决之道在哪里,最重要的就是你们这代人争气,好好学好知识,大力发展生产技术。我们要是富了,什么温和呀儒雅呀,那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西西已经小学六年级了,类似这样的观念我一直都在给她灌输。所以她不会像我这代人里的很多人,或者我的上一代人普遍那样,凡事就要反思,活活活成个反思怪。她心里有足够的底气来面对整个世界。
说回关于陈老的话题。陈老有一套非常精彩的书,叫做《诗注要义》,是我的案头读物,常读常新。

这本书里面我发现了一段儿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关于陈老对于饶宗颐先生的一段评价:

“出身名门,一生平顺,晚享大名。”这一看就是话里有话。我接触过不少富家翁,就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里所说的:不是因为善良而富有,而是因为富有而善良。像复圣颜回那样贫而不改其乐的人,我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是我见过的道德顶峰。

我并不是一个温和的人,我是个刺儿头。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陈老年轻的时候也刺儿,老了以后该有的都有了,也就不刺儿了。我曾经无数次想要让自己变得温和起来,但是以我现在这个年纪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现在终于明白,做不到也不去强求那个什么温。毕竟按孔夫子的说法,不温也没关系,刚毅木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