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成功机率大么?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准备的越充分,上岸的几率越大!
我参加了两次遴选才上岸,第一年抱着试水的心态没有好好准备,第二年因为准备结婚(我在基层,对象在市区),考虑到结婚之后不能再和对象一直异地,所以从考前半年就开始做准备了。好在幸运总是特别眷顾有准备的人,虽然面试排第二,但笔试差距足够大,我还是成功上岸了市直。
你要问我上岸有没有捷径,那还真的没有!其实,无论是备考还是工作,想要做好,都得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行。
遴选考试考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信息获取、统筹兼顾以及高层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想要遴选上岸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把自己备考中的一些心得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一、信息获取——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作为一个公职人员,信息闭塞是要不得的,虽然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下面这些信息一定要多关注、多了解。
1、家事:招考信息
这里的“家事”可不是咱们常说的家长里短,而是和自己相关的一些招考信息,比如考试要求、招考岗位、报名时间、所需资料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想要了解这些信息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
想要知道考试要求,我们可以在当地的人事网、国家公务员局官网、中国人事考试网等平台查询遴选招考公告,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报名条件;想要了解岗位匹配度,可以下载一个公考雷达APP,完善自己的简历信息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出适合你的岗位,并且还会按照匹配度的高低排序;关于备考资料,我用的是华图的遴选教材、姜宇遴选全课以及历年真题,资料没必要买太多,重要的是掌握解题技巧,把历年真题做透。

遴选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筛人,如果你真的想参加遴选,那就付出一点时间全面了解一下。如果你只想着“拿来主义”等别人“喂饭”,那还是别考了,因为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2、国事:时事热点
遴选考试是公务员系统内的二次选优,所以考察的内容大多都是和公务员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除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最新Z策文件等内容之外,还会考察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及话题,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Z治敏感度。
(1)广泛性热点积累
备考初期因为缺乏大量的时事热点信息,可以按照社会、经济、Z治、文化以及生态这五大类进行广泛了解、积累。我主要是通过可以从人M日报、半月谈、宣家讲网等一些新闻类平台进行了解的,除了当下的时Z热点之外,这些平台评论版块的热点解读也可以为我们利用时事热点提供一些不错的方向,文章中的一些好的标题、结构、好词好句都可以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借鉴甚至直接用。
(2)针对性热点积累
在积累一定量的广泛性热点信息之后,如果想要提升某一类型的时Z内容或者是某一岗位相关的热点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信息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积累。比如:对于领导的重要讲话不够熟悉,我们可以通过中国Z府网、地方Z府网进行了解;对于一些重要的Z策文件不了解,可以中国Z府网的文件库直接搜索关键词进行查询。

二、统筹兼顾——工作备考两不耽误
在职备考也是给遴选增加了一些难度,不能因为备考遴选而影响了本职工作,不然招致领导不满意的话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对于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基层公务员来说。那么,如何做才能兼顾好工作和备考呢?
1、八小时内求生存
遴选考试本身就是工作思路,考察的案例分析、公文处理、事务性文书等题目都是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不妨把备考和工作相统一,用考试的思路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够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如:工作中领导交代去办一件棘手的事情,看似很难,如果按照考试思维,将事情拆解,分步骤进行就会很容易解决,最后做好汇报总结,工作留痕。
虽然基层工作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偶尔也是有清闲的时候。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一个笔记本,抄录一些公开发表的简报信息、工作方案等,同事问起来就说是积累点素材,学习学习。
2、八小时外求发展
想要靠工作时间学的那点知识上岸是不可能的,功夫还需下在平时,我在备考期间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每天至少学习3个小时,不加班的情况下差不多学习5个小时,有时候十二点了还在做总结。
备考前期,我每天会花费两个小时听课学习解题技巧,姜宇遴选全课每节课差不多四十多分钟,课堂上除了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会以真题带练的形式讲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并且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延伸,由浅入深,不仅容易理解也具有很强的应试性。

听完课之后,我会先把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大致梳理一遍,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再把课上的例题做一遍,做完之后和老师的参考答案进行比对,看看不足之处在哪里,再把不理解的地方反复多看几遍,彻底弄懂之后再做几道练习题进行巩固。
打基础阶段做题没有时间限制,也不用一味的追求数量,但是力求把每一道题都弄懂弄透。比如案例分析题,我的做题步骤是这样的:
(1)先看问题,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再去材料中找答案;
(2)看材料时围绕问题思考,并结合题干标注出关键信息点;
(3)将找到的要点进行整合,合并相同信息,舍去无用信息,明确作答的要点(刚开始做这一步感觉费时又费力,但是熟能生巧,做的题多了就会又快又准);
(4)根据梳理的答题要点提出对策和观点的大纲(这一步比较考验理论水平,比如材料讲的是外贸,你要想得到优化营商环境和因地制宜提升产业。对策也要从实际出发,比较考验日常工作中的经验);
(5)把大纲细化,进一步扩充,将具体内容补充完整(这里注意答案千万不要脱离材料,最好每条观点、对策里都要提到材料里的内容);
(6)做完之后,对照参考答案再次梳理思路,反复修改优化答案。
三、高层思维——提高站位打开格局
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看待问题的高度!根据往年的出题情况,公文写作中考察频率比较高的也就是讲话稿类的题目,给定的身份一般都是某某领导,所以讲话稿的内容必须符合领导的身份和眼界,如果你用普通科员的身份作答,能得高分就怪了。而公文写作又是拉开笔试分数差距的“分水岭”,所以想要遴选拿高分就必须从思维层面提高自己的站位,打开自己的格局。

说到思维,就不得不提到姜宇遴选全课的老师,在讲公文写作的时候,老师直接带着做题,从问题的剖析角度到大小标题拟定技巧,从立意构思框架到扩充具体内容,每一步都讲解的非常细致,并且会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跟着老师学习的方法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在工作中也是帮了大忙,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文字水平提高不少,一些信息报送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2021年有十多篇被省市县两办信息录用。
除了听课学习,在做题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多总结。很多题目都是有共性的,我们需要在总结中发现不同题目的特点以及解决办法,比如:看到问题需要反推措施、对策,看到某个关键字词就知道答题的方向是什么,看到一个问题就知道作答的思路怎么写等等,把做过的题目按照不同的题型分类整理,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这道题要这样答,再或者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题目中的“当事人”,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自己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必须跳脱自己的站位和思维,站在出题人或者当事人的角度,把题目当做是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
当然了,提高站位打开格局也需要我们多了解时Z信息,建议利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看看领导在重要会议中的讲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得多了你的思想、谈吐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梦想留给肯努力的人!
仅靠空口白话是上不了岸的,做一个行动派,用努力的汗水去换取一纸遴选上岸的通知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