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毁灭倾向
《雷雨》的毁灭倾向
梁師塵
曹禺的《雷雨》展示的,是一个腐朽的、应该被毁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所有人,我们可以尝试从作者给剧中人物安排的遭际和结局上,推导一下这个曹禺眼中的世界。
首先是周朴园,周朴园以及他没有出面的“上一代”以及他培养中的继承人长子“周萍”,是把人民当成“韭菜”和“玩物”的人。他们追求的是赤裸裸的个人利益,对别人的伤害是没有底线的。周朴园以为自己有良心,并且用一切的形式,来维护这个“良心”,也就是“侍萍”在他生活中的存在,但这个良心是经不起检验的,当她真的出现时,一切也就坍塌了,其实他的“良心”早就死在上位之前了……
周朴园和他的长子周萍,是被上一代统治阶级孵化成功、成了和他们上一代相似的人,所以可以上位,上位之后,又成了新的加害者,并且变本加厉……
周萍是统治阶级的继承者,他复刻了他父亲的事情,并且撕掉了统治阶级的遮羞布,掏空了内部基础,是统治阶级“礼崩乐坏”的表现,是统治秩序彻底崩毁的具体象征,他的情况也是曹禺用来展示《雷雨》所在的那个时代中统治阶级自我的改良是很难有出路的,只会一代比一代腐朽,直至自我毁灭。
繁漪是个点缀者,是周朴园的脸面,是封建资本主义家庭的一根象征性的支柱,在这个统治团体中,她只需要象征性的存在就好,但她也曾经是个活生生的人,在被扭曲、闷杀人性的过程中,也会有反抗,她可以影响下一代,并且使他们一代不如一代,直至被淘汰。如果把家庭比之于社会,也可以看成教育、艺术等附属于上层建筑的行业。被残酷压榨的行业,很可能也会扭曲成“繁漪”那样的变态的人物……
周冲,是不成熟的幻想和解者,他只能是家里的附属者,因为统治者认为他们幼稚,不会把权力交给他们,他们属于统治阶级中的被教育者和被培养者,或者因培养不成而要被放弃的人,也可能会被毁灭,因为两个阶级都不信任他。
周冲大概可以看做资产阶级的良心,但他并不能拯救自己在意的人,正如当年周朴园拯救不了梅侍萍一样,他也拯救不了四凤,要么他屈服、被同化为和周朴园、周萍一样的人物,要么就会毁灭,在剧中,最终他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毁灭……
侍萍与四凤的遭遇告诉我们,期待上位者的施舍,是没有出路的……
她们是依附于统治阶级,渴望被施舍美好生活的,但侍萍的被弃与四凤的死亡,两代人的遭际,说明作者认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即便是走通了,如清代的“抬旗”,也不过是面对主子做奴才,转过身来做主子的统治阶级底层。
鲁贵是另一种攀爬依附关系,渴望成为外戚,或者依靠投靠、制衡获得富贵,但一般不会被接纳,或者会被弄死,因为他们一般不敢弄死主人,他们的富贵还要依赖于主人,但如果他们失去价值或主人弥补了漏洞,他们一般会被弄死……
鲁大海,生于统治阶级,被被统治阶级养大,是新阶级的反抗者,稚弱、易骗,但不妥协,是曹禺寄予希望的人物,但结局告诉我们,失去了组织的反抗者是无力的,即便是和统治阶级有关系也不行,在利益面前,亲情是会被放弃的;谈判也不是很好的办法,因为统治阶级的欲望很残酷,他们会往死了压榨被统治者,如《红楼梦》中,黑山村缴租,寅年吃了卯年粮,但贾政依然说“这真真是不叫人活了”,还嫌少,在鲁大海参与的矿山罢工的事件提示我们,想要斗争胜利,没有武力是不行的,没有可靠的同志和组织,也是不行的,唯有走上寻找同志、团结同志和有组织的武力反抗的道路,才有希望,这正如毛泽东提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但此时的鲁大海或者说此时的曹禺,还没有看到这条路……
鲁大海,也可能隐含着曹禺的一个“认知”:被统治阶级很难自救,他们需要新思想、领路人,而这个新思想、引路人,很可能来自于统治阶级中的逆反者,统治阶级终究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无论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
而被统治阶级即便起来反抗,如果没有新思想,很可能也会陷入“循环”,即屠龙者最终长成了恶龙,反抗者最终活成了统治阶级的样子……
循环?毁灭?还是循环的毁灭?
这些人的互动,终究把这个世界推向了毁灭。
雷雨最终提出了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理清人物关系、弄清结果入手,然后尝试分析造成结果的原因
梁師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半世浮沉一苇航:〈五十年渡〉中的禅意觉醒与生命圆融》
- 《醉眼长安:暮春词境中的缄默与守望》
- 以结构胜,以体系赢 (1人喜欢)
- 不贵难得之货 (1人喜欢)
- 唐人的牡丹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