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创新药物双抗法瑞西在厦门眼科中心开出首张处方
2024-03-13
来源: 人民资讯
环球网
中国眼底疾病治疗的双通路时代正式到来。
2024年3月13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开出罗视佳®(法瑞西单抗)在国内的首张处方。这意味着,在时隔数十年后,眼底病患者终于迎来了全新一代治疗方案,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传统药物未能解决的临床难题。
法瑞西单抗是全球首个眼内注射的双特异性抗体,其同时靶向抗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双重作用机制和持久性优势可以同时守护眼底血管内外双层,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提升长期视力获益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药已于2023年底先后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成为中国眼底病领域强效、安全的全新治疗选择。
在DME领域,YOSEMITE和RHI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显示,负荷期治疗后可实现75%的患者无积液,约80%的患者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4个月。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法瑞西单抗个体化治疗组75%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50%患者可达到16周,视力提升相较对照组更优,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在nAMD领域,TENAYA和LUCER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80%的患者在接受负荷期治疗后积液得以彻底消除。约60%的患者给药间隔可达16周,约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达12周及以上。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法瑞西单抗个体化治疗组87.3%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67.3%患者达到16周,比例高于全球研究,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眼底疾病作为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在我国有超过4000万患者人群,DME和nAMD是主要的眼底疾病类型。厦门眼科中心医院总院长黎晓新教授表示,“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治疗多种常见眼底疾病的传统治疗手段。但眼底病为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仅针对单一致病因子VEGF家族的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效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既往仅拮抗 VEGF 治疗需要每月连续注射,也导致我国眼底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佳。多重因素导致目前大部分眼底病患者未能取得理想的治疗结局,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有效的治疗选择。”
厦门眼科中心业务院长、眼底病科主任吴国基教授表示,“积液反复、治疗频繁是过去眼底病治疗的两大困扰,传统单通路药物因为机制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双通路药物罗视佳在机制上迭代创新,有效消除积液、稳定病灶,并将治疗间隔从每月一次降低到一年3-4次,大幅减轻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治疗负担。”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已经正式将眼底病新增为重要防治病种,并明确提出要关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旨在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黎晓新教授指出,“靶向Ang-2和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的成功研发与上市是眼底病治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期待不断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及患者负担轻的药物能够尽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多的选择,造福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为他们带来长期视力获益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拥抱‘临床治愈’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