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之春 | 寻春莫迟,光阴似金
🌸🌸北平春迟,暖意姗姗。
当寒冬的冰冷逐渐被春风的温暖驱散,这座城市重新生生不息。
春日的北京,有玉渊潭的樱花如云似雪,有天坛的杏花娇艳欲滴,有颐和园的柳树摇曳生姿。
尽管短暂,但北平之春却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春天是没有国籍的”。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赏春,也读书。春光潋滟里,最是读书好时节。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的北平之春……
✨✨✨林海音《城南旧事》节选: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春光明媚,一骑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的下午,有时风沙也很大,风是从哪儿吹来的呢?从蒙古那边吹来的吗?从居庸关外那边吹来的吗?春风发狂,把细砂送进了你的眼睛、鼻子和嘴里。出一趟门,赶上风,回来后,上牙打打下牙试试,咯咯吱吱的,全是砂子,真是牙碜。“牙碜”是北平俗话,它常被用在人们的谈话里。比如说:
“瞧,我这两天碰的事儿都别扭,真是,喝凉水都牙碜!”——比喻事不顺心。
“大姑娘哪兴这么说话,也不嫌牙碜!”——比喻言语粗鄙。
“别用手指甲划玻璃好不好,声儿听着牙碜!”——形容令人起寒战的感觉。
“这饭怎么吃着这么牙碜!掺了砂子啦!”——形容咀嚼不适的感觉。

春天看芍药牡丹,是富贵花。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的开,跟着就是牡丹。灯下看牡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的品赏,或者花前痴望。一株牡丹一个样儿,一个名儿,什么“粉面金刚”、“二乔”、“金盆落月”。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无雨不怕,就是怕春风。有时一夜狂风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样子。几阵狂风就扫尽了春意,寻春莫迟,春在北平是这样的短促呀!
十月文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自序:种书的人 (1人喜欢)
- 愤怒的瓦尔登湖 (4人喜欢)
- “如果我还能选择,我还要做一个编辑” (3人喜欢)
- 怀念门罗,感谢她所有深渊般的冷峻与温柔 (21人喜欢)
- 何大草《坡地手记》:她赶了千里之路,正看见一蓬蓬油菜花盛开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