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老袁
在工地,有句俗语,叫做“不要命的包工,不要脸的点工”。包工,是以量结算,点工是按天结。
至于不要命,说得是,包工恨不得一天做24小时,面积或者方量做到人类极限。就比如抹灰的老殷,四点起床,闷一锅饭,带着饭五点开始干活,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离开工作面。
而不要脸,说得大概是,按天结算,反正来了,但能少干活就少干,比如老袁,老袁就经常在工头没巡视过来时,偷偷猫在哪,然后歇着。
老袁已经跟着工头干了十几年,据说是因为这个工头讲信誉,从不克扣钱。但实际我有时也听他碎嘴跟其他点工说过,这个工头身子沉,不太巡场。
老袁个不高,有点瘦,多年的工地生活刀凿斧刻,五十多的脸看着像七十,也因为这个,总包的管理总觉得他已经超龄。
老袁干活时总显佝偻,可不干活时又身形灵活。我有幸见过老袁下班,真就让人看着都高兴,那种蹦蹦跳跳的样子,从背影看甚至有点像个孩子。
我有个文学之心不死的朋友说过,故事?故事怎么来?搞一杯茶,实在不行弄一场酒,请你觉得有故事的人聊聊。至于怎么聊?一句话就够了,“回头看去,这辈子有没有什么遗憾?”
老袁还是我头一个问的。这种走心的话题,我原本就没打算成功,可谁知道,这一个问话还真有魔力。
老袁了一大堆,大体意思,按我理解,就是曾经有一个现在看起来绝佳的机会,他没有珍惜,到现在后悔莫及,假如上天能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会跟小何说一句,他加入。如果要给这份坚定加个砝码,那他希望要参股。
老袁说的小何,是他老板,当年也是跟老袁一起出的村,按老袁的说法,小何当年还跟他学的工。
可小何就抓住了大兴基建的浪头,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眼瞅着三年、五年、十年,车子、房子、票子,这些东西就在老袁讥笑小何不懂江湖水深之后化为泡影。老袁咂了一口浓茶,往身后的红砖堆上一靠,伸直双腿,粗糙的双手摩挲着沾满尘泥的双腿。
老袁叹息,“人这一辈子,时也命也”。这时日头高照,老袁扯出屁股下的纸板,往阴影里靠了靠,上半身舒展而又挺拔。
“扣你工钱信不信!”严厉而又虚张声势的粗粝嗓音从砖堆后头响起。
老袁下意识去摸手套,在声音转出来之前套好,整个人又表现得佝偻,就近捏了两块砖,扔进斗车里,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很难想象,几秒前,他还背靠砖堆,舒展地按摩自己晒得有些发热的双腿。
转出来的是小何,我知道他已经四十五,但看起来跟老袁差不多,就是身上的衣服明显整洁许多,但我得叫他老何,或者何总。
“老袁!又偷懒!扣你工钱信不信!”说完,老何朝我眨眨眼。我没吱声。
“一有机会就偷懒,几十年了!”老何作势就要踹老袁屁股,老袁也假意躲闪。
老何没真踹,但老袁却像真躲。就演技来说,我觉得老袁略胜一筹。
老何跟我随便聊了几句,说要去找领导。挥手告别。老袁难得的在老何跟我闲聊时,哼哧哼哧拉了三趟砖。
老何一走,老袁又挺拔了起来,摘掉手套,又拿起已经泡了一早上的茶,茶杯打开,一股茉莉清香。
“人这一辈子,时也命也”老袁又捡起刚才的话头。
老袁的老婆娶得挺早,孩子也早就大了,老袁说他在孩子没工作之前也拼过,给儿子买房那几年,老袁几乎每天买四个馒头,水壶里灌面馆的面汤过活。过年过节从不回家,听老袁说,是他老婆不让他回的,又省车票,又拿工钱,一进一出顶好几天工钱。
现在儿子大了,结婚了,老袁也觉得自己干不动了,靠着多年在工地干活,积累了众多工种经验,只要是活,就没有他不能干的,无非就是出活慢点,但哪个工队又能缺了这种万能工呢?可即便是万能工,到处救场,可老袁依旧,每天二百。
老袁有计划的存一百养老,给媳妇三十,自己留七十,这七十能让他吃点好的,起码不用馒头泡面汤的凑合。
老袁媳妇干啥的我不知道,但老袁说家里还有地,估计老袁媳妇就在家务农。不得不说,老袁规划养老钱也不是没有道理。
老袁儿子比我大,说是有俩孩子。老袁曾经给儿子看过孩子,但老袁说自己看不惯儿子,说两口子,天天不做饭,就是点外卖,老袁媳妇来了,结果家里菜都是老婆子买,这儿子也不想着给一分钱。老袁索性就让老婆子回去了。自己又开始当小工。
听老袁说,他们亲家后来又去了,亲家只管做饭,儿媳妇每月给亲家补贴钱……
老袁又突然佝偻了起来,然后闭嘴开始搬砖。我站起身才看见老何大摇大摆地走来,“领导,晚上吃个饭!”
“今晚不行,我得回家一趟。”
“啥事啊,明天回不行么?”
“不行,我都半个月没回去了,再不回媳妇不跟我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