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二三事
今天记录的三件小事,每一件都值得单独一篇,可是有点懒,那就凑一凑,凑成这一长篇。

第一件事的小标题是:公益离我们有多近
写于昨天晚上:
今天晚上因为手机故障的原因,又和苹果的客服吵了一阵,发泄了自己的坏情绪,于是打开电脑时情绪反而好了,想起来把捐书的信息在群里面分享一下,没想到这个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和触动。因为有书友直接在群里发了两张刚整理完的书籍图片,五十多本书都是他和孩子选出来的,适合儿童的书,全部捐出来。我私下发信息给这位朋友,说明运费要自理,书太多了,运费也贵。我在心里还隐藏着一句没想说,捐书的活动很鼓励大家参加,但是也就参加一下,不用太当真,捐太多。可是这位朋友很果断地告诉我,他和孩子商量了一下,这些书全部捐。这一刻,毫不夸张,我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非常感动非常感谢。
捐书这个活动, 最开始只是朋友喊了一句,然后大家一致同意做个小的尝试,三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也没有公司的资源进入,真的能捐到书吗?没想到第一次在群里发消息,就有小伙伴私信我,给孩子们买什么书合适,我直接下单。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种捐书方式,本以为捐书只是一种闲置物品二次价值的利用,但是很多朋友甚至可以直接下单购买送给孩子们。
特别感谢这些支持的朋友们,有些人我可能从来没见过面,有些人我可能只见过一次,但是都愿意支持这个活动。我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这个活动我虽然是发起人,实际上我并没有贡献多少力量,只是在群里面发一发信息,号召一下,甚至直到今晚之前,我都没有在朋友圈发过,总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成,可是今天晚上收到朋友的捐书信息时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相信这个活动能成,能让孩子们受益。
我过去从不认为我会和公益挂上钩,自己的生活都应付不来,哪有心思做公益。这次竟然会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起一个小的捐书公益活动, 完全是因为有是朋友想做这一件事,喊我一起,我是顺便。如果没有朋友的拉拽,我肯定迈不出这一步。

第二个小故事是:被朋友拽着前行是一种什么体验
写于昨天晚上:
今天有小伙伴调侃我,最近还在公众号发影评,我在心里默默的说,我是被迫的。 故事得从去年说起,那时候刚开年,工作特别不顺,整个人状态差到了极点,在一个又接近崩溃的晚上,我看到了朋友圈朋友的写作群招募信息,299押金,没有专业人士,没有盈利需求,只是单纯的鼓励我手写我心, 每月15篇500字以上的小作文。 既然生活都差成这样了,那就逼着试一试。
于是一年过去了,我竟然每个月都踉踉跄跄的完成了目标, 并且在这过程中习得了用语音识别30分钟以内完成一篇小作文的技能。上个月完成得有点轻松,慢慢发现,500字,没有考核的小作文,写得很随意,已经适应了难度。这一个月又想提高点难度,改为八篇1500字以上的公众号文章。 所以我久不更新的公众号才又开始更新。
这个活动,我都不敢称之为写作,只是作为一种对生活的记录,和对自我的跳找。还这么贵的押金,我本来是绝不会参加的,结果受朋友的鼓励试一试,就这样试了一年。我得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拉拽。

第三个小故事是:盯住自己的小目标
今天听完了新一期的《岩中花束》,是陈鲁豫和詹青云对谈。 詹青云法学出身,自己也是金斯伯格的小迷妹,所以这一期节目中谈论了很多关于金斯伯格的事情。其中詹青云提到一个关于金斯伯格的小故事,金斯伯格本人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称呼,他是Miss金斯伯格,不是Mrs金斯伯格。如果有人叫错了,她经常会纠正对方。但是在有一次庭审时,法官和工作人员称呼他为Mrs 金斯伯格,她竟然没有纠正。过后,她的助理问她,为什么这一次他纠正对方。金斯伯格回复,因为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要赢得这场官司,这些细微末节就不重要了。
恰好,最近在工作中经常被耳提面命的一句话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目标。工作最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最紧急的事情最优先,实际上紧急的事情很可能只是在救火,反而是重要的事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重要的问题往往在日常中显得没那么紧急,也就容易一再被推迟拖延。就像人人都知道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是回到当下时,总有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事。
我对金斯伯格印象最深的案件是她为一位妻子过世的单身男性争取育儿津贴,需要平等和被歧视,从来就不仅仅是女性的事。另一个印象是她对罗诉韦德案的观点,虽然这个案件推动了堕胎法令和女性的权益,但是她认为这个判例是有隐患的,罗伊案的裁决根植于隐私权,而非女性的平等权,这使得女性很可能依旧无法拥有完全的身体自主权与选择权。她坚持认为,平等才是选择权最可靠的宪法基础。
这是程序正义重要结果正义重要?也许金斯伯格追求的是坚实的法理基础,一步步缓慢的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