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的想象
前一段时间,很偶然在B站发现了一对年轻夫妻畅游百国的旅行视频,《蕾儿乔什看世界》, 现在他们刚走到第19国,印度。今天看了他们印度旅行视频中的一期,讲的是他们来到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小城阿姆利则,参观神奇漂亮的金庙,亲身体验金庙提供的免费吃住,还去印巴边境观看了很神奇的降旗仪式。

百度解释:阿姆利则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最大一个寺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市中心,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这座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的肃穆庄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绚丽璀璨。
但是跟着他们的镜头,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金庙的吃住免费,每天提供上万人的免费食物,还是24小时不限时供应。其实不只是食物,应该说金庙里面都是免费的,寄存,饮水,吃饭,洗澡,住宿。这些所有的服务,都是由义工提供,想帮忙就帮忙,想走了随时走。但是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坚持一直帮忙,才能让金庙一直维持这种免费提供的模式。
更神奇的是,UP主在免费住宿区竟然遇到了两位外国友人邻居,一位是年轻的德国女孩,已经旅行到过十几个国家,另一位是一个年轻的日本小伙,计划花六年的时间从欧洲骑行回日本。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看着真疯狂呀,但是世界之大,真有人选择这样的生活。
UP主还去观看了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印度和巴勒斯坦的士兵,在边境线上面,比踢腿斗旗,但是在仪式结束时,双方的士兵也会握手,然后关上两边边境的大门。当我在网上打出印度和巴基斯坦时,自动带出的后缀是冲突交战,可是在这样一个边境的城,又有着独特的降旗仪式,双方士兵还友好握手。
这让我想起了周佚君在《中东死事门》中写道的“风云领袖随风去,黄土茫茫不知何处,芸芸众生的故事,大乱中有小静,爱恨生死旋转”。我自己在那篇书评中接了一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领袖如何变更,我们从普通的中东人生活中窥见人性和历史,现在再补上一句,在印巴边境也一样。

但是,我必须声明,今天写这个小作文,并不是想推荐这个节目,是因为看完这期节目时,我突然想到了莫文蔚的一首老歌——《境外》,这首歌不算她特别出名的作品,但是当年,我第一次听到时就非常的喜欢,曾经无数次地单曲循环。
既然想起来了,就找出来听一下,没想到,这首歌在各大音乐平台,都需要VIP才能听。可是我一个听歌很少的人,还没有培养起买VIP的习惯。(其实是Qiong)只能再次求助B站,还真找出了几个视频版本(标题都带上了冷门好歌)。但是效果都不算特别理想,在我的记忆里面,这首歌听起来是很干净,带着一点点冷淡风格, 找到了版本,我都感觉有点吵。所以没有荐歌链接。(是的,我其实是想推荐一首歌)但是歌词,是真好呀!

一半灰暗一半蔚蓝/云飞得好快/一个人瞧着窗外/移动在这漂浮城市/车往风里开/吞下寂寞/我猜也无害/一边登机一边听着/隔壁的女孩/说她似曾相似的未来/原来呀 人都一样/得谈几次爱/才会甘心/把从前移开/
想离开 就离开/走到记忆之外/没有什么需要膜拜/想回来 就回来/旅行后才明白/我把从前留在境外/不应该一路失望/又一路等待/时间它说/世界还有不同的海/但不要告诉我/现实它很坏/我想看看/自己的能耐/
我不看将来/也不问现在/我只要孤单滚开在赤道山脉/在北极冰海/我玩累之后回来想离开 就离开/跑到地图之外/降落之后一切空白/想回来 就回来/人生不是竞赛/我把明天留在境外我不看将来/也不问现在/我只要孤单滚开在赤道山脉/在北极冰海/我玩累之后回来/然后我自由自在。
每一个新的世界,未曾抵达前,都只是被大事件历史事件所概括留下的模糊印象, 而事件之外,其实是人,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个更多样的世界。最后,祝愿大家,包括我自己,终有一天都能跑到地图之外/ 降落之后一切空白/在赤道山脉/在北极冰海/我玩累之后回来/然后我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