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骑车半小时所见所思
老家县城,在成都平原的边缘,丘陵起伏,河流蜿蜒。这里熟悉,陌生,对我而言并不美好,它太小了。
我骑车路过的许多地方,原先是农田,大片大片的,在高高低低的山岭间开垦。农民们种了菜,除了自己吃,还担一部分到县里来卖。他们有自己的狡黠,看见老人家或者大爷大妈,就正常售价,看见年轻人,尤其是打扮时髦的,就漫天要价,卖了高价得了意,还要和旁边的人炫耀。现在这些地方都是楼房,有各种奢华贴金的名字,府、邸、苑、国际、花园……许多楼盘空置率都很高。我没有房产,我想那些房子就算空着放烂了,也不会给我,排排的窗子,黑黑的洞洞。
所有的门面,几乎有一半是饮餐饮类,低端为主,连中端都很少。一则此地人热衷美食,二来似乎只有餐饮还能支持着门面租金。骑过桥头时我想起,许多年前妈妈因为父亲在这里的馆子家庭聚餐,她又生气了,什么原因我忘了,只记得爸爸妈妈大街上拉扯,亲戚在劝,饭吃得很不开心,妈妈永远怒容愁容满面的脸。
广场舞依然很兴盛,只要有小片开阔地,依然是大妈群体为主。年纪更大的老人们有别的消遣方式,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另有一种街头表演的民间戏曲,或者应该叫做小曲,通常由男女二人扮演,彩唱,其实不怎么好听,呕哑嘲哳,但依旧吸引老人们的目光。
我骑过有一条小巷子,名叫安西巷,和安西都护府自然没有关系。我记得大学的某个假期,我在这里兼职过私人辅导机构老师,那个带我的老师给我好像是两块钱一个小时,不高,主要辅导三年级以下小朋友的家庭作业,我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想看看孩子们。有个小男孩跟其他人不同,十以内的加减法,掰着手指头都数不清,老师叮嘱我他就是这样。我不记得给他讲了多少遍了,但是我当时一点也不着急。我想他应该为此而受到过家长和老师不少的批评,还有那些难看的脸色吧,对一个小孩子,又是何必呢,或许他的聪明才智在别的地方呢?
狭窄杂乱的街道,旧房子,要拆的房子,不断映入眼帘,脏墙上,红色的标语是新的,被成渝铁路横穿割裂的城区,贾樟柯的镜头总是对准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人,这些地方人的生活
我写下这些时,头上传来飞机引擎轰鸣的声音,新修的机场,多了些噪音。现在不是杜宇在这里的时候了,也不是刘备诸葛亮在这里的时候了,也不是孟昶也不是张献忠也不是刘湘……未来会怎么样,谁能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