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如何备考啊?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我一直认为,很多看上去很难的事情,如果能够找对思路和方法,解决起来就会毫不费力。就像阿基米德说过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遴选上岸的关键就是找到这个支点!
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喊着遴选遴选,但实际上对遴选却一无所知,更别提找到上岸的支点了,支点找不对,使出洪荒之力也难以上岸,说不定还是赔了力气又折了杠杆!那么,究竟如何运用杠杆思维找到遴选上岸的支点,一举上岸呢?我今天就来给你说道说道。

注意:以下内容都是我从个人的备考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重点针对基层乡镇公务员的遴选考生。
一、确定支点,做好准备
想要确定支点的大概位置,我们需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1、报考要求是什么?
一般而言,参加遴选考试都需要有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求服务期已满,否则都是不能报考的。也有些地区或者岗位要求三年或者五年工作经验的,具体的可以登录目标地区的人事网站,查询一下当年的招考公告,如果还没有发布的话也可以参考往年的,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备考工具有哪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备考效率,我总结了比较好用的工具,大家可以参考下。
(1)选岗工具:公考雷达
这个APP在应用商店可以直接下载,登录之后把个人简历补充完整,系统会自动筛选出和你匹配度较高的岗位,不仅可以把多个岗位放到一起比对,还能够查看该岗位往年的招录情况,省心又省力。不过,有些功能是需要开通会员之后才能使用的,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就好。
(2)学习工具:教材+网课
其实一开始我是只买了粉笔的精讲讲义,想着自己考公的时候分数也挺高,自学肯定没啥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自己已经六七年没有认真坐下来学习了。看书的时候根本坐不住,自学了一个月我都没有把案例分析题弄懂,所以后来又入手了姜宇遴选全课,跟着老师学的效率确实高,只花了半个月的功夫就掌握了案例分析题的各种解题技巧,并且很多方法技巧不仅能够解决试卷上的问题,还能够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真的很实用!
(3)刷题工具:专项+真题
只学理论不做题,那就是纸上谈兵,结局只能以失败告终,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在所有的题目当中,真题的含金量是最高的,所以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多做题、做真题。除了打基础阶段用专项题册做练习之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真题卷,除了用真题套卷模拟之外,我还会把试题打乱重新组合,然后再进行刷题,近几年的真题卷我做了四五遍。

二、自我剖析,明确动力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参加遴选,因为稀里糊涂的开始就会稀里糊涂的结束,所以不要盲目跟风,看别人考你也考。明确自己参加遴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和家人两地分居的尴尬局面,还是为了提升工作中的福利待遇,亦或是想要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快速成长等等。你的目标越具体、越有紧迫感,你学习的动力也就越足!
我在基层乡镇待了7年,从普通小科员升到副科,工作忙的一批,可以说是“周一到周五保证不休息,周六和周日休息不保证”,晚上也是经常加班整理各种资料、台账。这几年里,有好几个同事都是参加遴选离开了,不是没有动过参加的念头,但是很不坚定,因为总想着单位里的老领导退休之后自己就可以升上去了,所以就很纠结。后来我对象从县城老师考上了市里的学校,因为也是准备结婚了,所以考虑到结婚以后异地的问题,我也就在对象的鼓励下参加了遴选考试。
所以,我参加遴选的目标是陪伴家人,那么你的目标想清楚了吗?
三、明晰考情,弄清阻力
遴选考试根据招考区域可以划分为中央、省市、区县、单位等几个不同的层级,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遴选在报考要求和考试内容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很多地区的遴选都会结合当地的省情、市情进行出题,一些单位也会根据招考岗位特点以及对人才的特殊需求考察专业知识。
各位小伙伴在确定参加遴选考试之后,可以把近几年的遴选真题打印出来,认真分析每年考试的题目类型、出题数量、进面分数等等,着重关注每年的题目有何变化、特色题目是如何考察的。可以选两套真题卷自己尝试着做做,切身体会下考试的难度,同时也检测下自己的水平,看看和目标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薄弱点有哪些方面等。做的不好很正常,我在初次测试的时候也是做的一塌糊涂,但是这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越多,在后期备考的时候就越有针对性,效率就会越高。
四、确定力臂,制定计划
在确定了备考动力和阻力之后,我们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学习规划,比如:整体用多少时间备考,各个阶段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每周、每天的任务量是多少等等。
这个就要运用到杠杆原理了,我们需要为支点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建议大家把整体备考时间控制在4~6个月之间,每天保证3~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因为时间过短、任务过重则会出现准备不充分、学习吃力的情况,而时间太长又容易产生疲惫、懈怠的心理。
分享下我每天的学习安排,各位可以做一个参考:
6:30:起床,洗漱时听听新闻了解下时Z热点,然后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内容以及精读的文章,读的多了、用的多了,做题的时候自然能够手到擒来;
13:00放弃午休,自己在办公室做两三道案例分析题或者写一篇大作文,做题的时候要记录好做题时间,比如一道题需要写450字,那么做题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9:00听两小节姜宇遴选全课,一节课大概需要四十多分钟,在上课期间我会把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上完之后再结合教材梳理课堂笔记,整理自己的思维导图;
21:30把课上老师讲的例题重新做一遍,看看是否彻底弄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没有弄懂就找到对应时间点多看两遍,然后再找几道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解题技巧;
22:00精读一篇文章,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标题框架、好的开头结尾、名人事例等,不同主题(比如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责任与担当等等)的结构框架至少要准备两套,这样在日常练习中遇到相似的话题,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去用。

除此之外,在上班不忙的时候我也会尽可能的学习一些考试相关的知识,比如:做好会议记录,并根据会议内容写一篇讲话稿;用做案例分析题的方法整理工作汇报;认真阅读单位网站中的重要文件、工作报告等内容,提高自己的Z治素养。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五、调整支点,提升实力
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用真题套卷进行模拟强化了。真题模拟有两个好处:一是历年真题的难度是最接近真实考试的,把真题研究透彻也就是弄懂了考试的出题规律;二是通过模拟真实的考试,可以提前适应考试的紧张氛围,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用真题提升自己实力呢?
Step1 系统梳理
首先,在模拟练习之前,在不看教材和笔记提示的情况下,把所学的全部内容按照不同的章节系统的梳理一遍,只需要把关键内容写出来即可,实在想不起来的地方可以先画个圈做标记,梳理结束之后再对照之前整理的笔记和教材将其补充完整。然后把梳理出来的知识框架通读两三遍,熟练之后遮住提示词进行复述,看看自己能否讲出来,可以用手机进行录音。想不起来的话就反复多读几遍,直到在不看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完整的复述出来为止。
Step2 限时模拟
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进行做题,在做题之前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几道题目,分别是什么题型,考察方向是什么,分值占比多少。然后把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写在题目旁边,提醒自己不要在不擅长或者不会的题目上浪费过多时间,做完之后对照答案进行评分,标出自己的失分点。

Step3 总结复盘
我们做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模拟考试,对完答案之后都要认真分析整套试卷的做题情况,总结自己出现的问题,比如:要点不全、逻辑混乱、表达口语化等等,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参照标答修改优化自己的答案,确定最终答案之后,把答案的作答思路重新捋一遍。
以上仅仅是刷题的基本步骤,一套试卷要反复做,在第二次、第三次刷同一套真题的时候,建议把时间缩短半个小时左右,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另外,对于做过的题目要保证尽量不出错,如果反复刷还是出现问题,那么一定要重视起来,大概率是你的做题思路出现了问题。
暂时就先分享这么吧,觉得有用的话一定要点赞鼓励一下哦!如果还有其他的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岸不易,希望各位看到这里的小伙伴都能够坚持到底,早日上岸!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