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7 傅佩荣 道德经 论语
读道家,从上往下,形而上学落实到人的生活。
有物混成(undiferentiated),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虚空),独立而不改(超越),周行而不殆(内在),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认知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区分
德:人与生俱有的认知能力,区分好坏。
天下人皆知美之为美,是恶也(既然有了标准,丑出现了)
第二层,把认知作为“避难”。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三层 ”启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从道来看一切 (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一切,毕竟自己一直在改变)。庄子《秋水边》:“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二十七章》
“不自见,故明。”《第二十二章》
念论语,从人类生活往上推到最高。 行善避恶,成君子。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仁有三个层次 :
1. 真诚。 “巧言令色,鲜矣仁“
2. 《述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面对每个人真诚,发现人性向善,择善从之,至于至善
3. 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六十而耳顺 -> 顺天命。心之所欲,来自于心之所向,心之所向来自于天之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