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毁庙议(刘歆)
毁庙议(刘歆)
注
成帝崩,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书,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建昭五年制书,孝武皇帝为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臣愚以为迭毁之次,当以时定,非令所为擅议宗庙之意也。臣请与群臣杂议。」奏可。于是,光禄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五庙而迭毁,后虽有贤君,犹不得与祖宗并列。子孙虽欲褒大显扬而立之,鬼神不飨也。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按:宗庙制度变革之议题)
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曰:
论
-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
- 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
- 宗其道而毁其庙,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
-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 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 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
意
- 汉武帝治国有功,不应毁其庙。
- 礼数若无明文要求,不应崇信疑文虚说而毁庙。
- 再以孝武之功烈立论,不应毁庙。
句
-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
- 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 其为患久矣,非一岁之渐也。
-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 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
- 夫圣王之制礼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
- 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
-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辞
- 不绝如线
- 地广兵强
问
- 迭毁之次
- 注:更替毁灭废弃。按古代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神主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 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
- 注:亲尽,宜毁。皇室祖先如果超过四世,血缘关系远到可以不用祭祀这位祖先。
- 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 断1: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误)
- 断2: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正)
- 注:推及,连用。今有“推己及人”。
评
全文紧扣孝武皇帝之功烈,抵死立论,是以坚如磐石。而文气澎湃,辞句倾泻,全不松垮。文章头头是道,如连珠炮,无有迟滞,攻敌不备。若一老头势若洪波,滔滔不绝,辞压百官。读起来不累人,听起来也舒畅。好文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