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4回:擎天神摩洛哥脊梁,生土蒂米德特堡缘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6114回:擎天神摩洛哥脊梁,生土蒂米德特堡缘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部分文字可能源于公共网络。

位于摩洛哥德拉山谷的蒂米德特古堡是著名的旅游胜地(Timiderte Kasbah),这里是阿特拉斯山脉附近的干旱地区。多年来,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部分恢复,

并保留着古时摩洛哥常见的夯土高墙防御工事,这是历史上为村民提供保护而建造的。德拉河就位于著名的德拉山谷,这是摩洛哥境内最长的河,自古以来哺育了摩洛哥大部分农村人口。

当地居民保留了自己的传统习俗。德拉(Drâa)峡谷居民的传统服饰,确有其独特之处。男性服饰通常包括一件名为达荷拉(Darrâa)的无袖长衣以及一条名为瑟胡阿勒(seroual)的薄织物丝带头饰。冬天,当地的男性会穿着精心编织的厚羊毛衫,

并且,羊毛衫带有风帽。女性则穿着名为伊扎尔(izar)的可以裹着全身的棉布外衣或者名为马勒荷珐(malhfa)的长裙,使用两个银色的胸针把一条长布扣在胸前,并且系着腰带。

居住在德拉(Drâa)峡谷内的阿马齐格人和图阿雷格人(Touareg)依然保留了传统生活方式,这个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地区特色令人着迷,我经常看到村民在棕榈树林开辟田地种植庄稼,老人出行基本还是骑驴的。

德拉峡谷海拔高的地方基本上是光秃秃的戈壁地貌,原因就是当地极少下雨,山上长不了植被,而德拉(Drâa)峡谷因为有水井和季节性的河流,勉强可以支撑一些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虽然农民很穷,

但一些村庄依然使用水泥和砖头修建清真寺,但大部分夯土建筑却濒临坍塌,我们驶过一些村庄时,依然看到妇女在水井旁边洗衣物,儿童在夯土村庄玩耍,一些山坡上依然可以看到高耸的水塔。

言归正传,上文我提到我们要去的沙漠绿洲城堡村叫 Kasbah Timiderte古堡,不能在公路上骑行抵达,决定推着自行车从绿洲棕榈林垅地穿越。

这里的绿洲保护的比斯库拉好很多,灌溉系统依然有效的运行,羊肠小道垄沟的水涓涓流淌着,几个农村给田地灌水,棕榈树下种植小麦和蔬菜,这个时候我们遇见了本地农民赛伊德,他四十岁,结婚14年养育三个孩子,穿着拖鞋的他手里提着一袋刚摘的四季豆和带泥的萝卜正往他家方向走,简短的交谈过后,我们谢过他几次在沙地上比划来比划去的大额数字后打算不去他家吃饭,价格无法谈好,鸡同鸭讲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当我们推着自行车迷失了方向,在废墟又遇见他和他妻子时,他指着我们要去的地方,路过他家,他邀请我们进庭院参观。院子不大,厨房很干净,还有一台冰箱,洗手池旁边放着一台洗衣机,房子虽然简陋,

但该有的家电器也都有,他老婆长得白白净净,我使用了他家的洗手间,没有马桶,使用的是传统的蹲厕,但非常干净,厕所外面新安装了一个热水器,他演示给我们看,如果打开热水洗手。

其实我们是带了干粮和水果,想着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那有什么游客来,村民没有什么收入,队友就拿出谷歌翻译写下,能否让他们给我们做煎鸡蛋和配点蔬菜,两个人50个迪尔汗。等他同意,我们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告诉他等半个小时后再过来吃饭,就跑出去找 Kasbah Timiderte古堡。

中午在烈日下我们离出赛伊德家右转,看到一座保护完整的四角楼堡(kasbah),起初我们以为这里就是Kasbah Timiderte古堡(实际上不是),

我们走进庄园就碰到一个青年男性,约二十多岁,他领着我们走进黑暗幽深伸手不见五指的古堡里,

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这个古堡属于Kasbah ighrreghar家族,年轻人说这个四角楼夯土城堡是他们家族的私人财产,不对外开放的。



他们家族一共30多个家庭成员,我们的到来引来年轻人的漂亮姐姐、姨妈以及其他家庭女成员的好奇,

他姐姐带我们看了庭院和家畜,各种类别的羊圈养在不同的围栏里,最后临别时我们互加了联系方式。

我们与夯土筑垒村堡的人道别之后,就返回到赛伊德家。

走进赛义德夯土老家,他给我们倒茶喝,他老婆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我们席地而坐,在他们的客厅吃饭,客厅铺设了很多地毯,赛义德说他们晚上就睡在客厅里。

赛伊德是1984年出生的,他拿出纸和笔写下他家庭的成员基本情况,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连蒙带猜的了解到一些情况。

夫妻俩结婚14年,有三个孩子,其他两个孩子在外面上学,只有6岁的小女儿在家,他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小女儿在外面一直喊着爸爸。


赛伊德给我们展示了阿拉伯人如何倒茶的真功夫,他老婆煮的茶非常好喝,房间的墙上贴有一张很小的世界地图,他找到中国的位置指指我们,我们微笑应允。

随后他上菜,煎鸡蛋、摩洛哥沙拉、煮四季豆、罐头鳗鱼和馕,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吃得很快,想着还要骑行20多公里的公路赶回去。

队友用翻译软件告诉他饭菜很好吃,你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点头回应,走的时候他拿出纸和笔问我们的名字,我写下名字拼音,他很准确的念出来了。

付过钱,无以回报,把一个全新户外喝茶的小杯子送给他们做纪念,他和他老婆拉着小女儿送我们到院子门口,我又塞了20个迪尔汗在他女儿手里,无数的谢谢也最终要离别。

在赛伊德家旁边有一所小学校,我们骑出去就发现真正的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Kasbah Timiderte)就在村庄的边缘,如是又骑车过去寻找,在几株大树右侧看到一处夯土建筑群,它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
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一直绕着它骑行,遇到一群施工的农民,原来他们正在维修夯土外墙,有驴子走过,我绕到村庄的后面,在高墙里继续搜索,从夯土墙一直找到棕榈树林的边缘,一直没有发现入口,如是决定与队友骑车返回到大道上。

队友骑在前面,我因为拍照耽误了时间,我在后面不紧不慢地骑行,经过一个广场时,无意间扭头一看,赫然发现一个刚才忽视的小门上面写着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的名字!我忙将自行车停在门口,冲进土堡参观,这时广场上只有一个老农民骑着驴子经过,之后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我独自经过夯土过道,径直走到城堡的院子内,果然发现保存较好的夯土雕塑,院子内种植了一些棕榈树,从马拉喀什过来的侯賽因·阿查巴克(Hussein Achabak)负责经营这家酒店,当地村民对它的评介好坏都有,我们不做评判。

我参观了一会,又返回到门口,才发现村里一个疯疯癫癫地人正站在我的自行车前面自言自语,他笑嘻嘻地打算将车架上的背包拿走,不幸的是我突然出现了,他恨自己下手太晚了。

我骑上自行车去追赶队友,看到一对欧美老夫妇驾驶豪华房车驶过,他们停车咨询了几个村民,却一直找不到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酒店,我就主动给他们指路,他们非常好奇地问我是哪里过来的,我说是东土大唐过来的旅行家。

下午三点我们骑上另一条公路,太阳主宰这片大漠,热力四射,公路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我们奋力的骑着,直到越过一座桥才有绿洲村落出现。

这个时间段的骑行是真正的沙漠之旅,目之所极全是戈壁荒漠,太阳炙烤,偶尔有机动车驶过,尽管这段公路非常罕见地修建了自行车道,但骑行的难度比扎古拉德拉绿洲另外一侧要难很多,我们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

奋力骑行了几个上坡路之后,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极长的下坡路,队友胆小,遇到长下坡的拐弯处就下车推着自行车走,我则全程骑行,尽管我的破车的后轮刹车是坏的,我还是一鼓作气地冲下了长下坡路,为了节省了至少五公里的徒步路程。

沿途的棕榈树林更漂亮了,我经常下车拍摄照片,一边等队友追上来,一边岁月静好地欣赏风景。

我们还特意停车去一处棕榈树林参观,很难想象,在被称为地球上最贫瘠荒凉的撒哈拉沙漠附近,在时断时续的河床中,还有丛丛棕榈、芦苇婀娜摇曳,一泓碧水旁,一群头裹纱巾的柏柏尔少女也趁着阳光丽好,在河边清洗着衣物。

清浅的小河缓缓流过土黄色的河谷,绿色的林带蜿蜒在河谷,视野中的萧瑟和荒芜被一片开阔的绿洲平原所取代,大团大团的绿意簇拥着鳞次栉比的卡斯巴斯建筑群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摩洛哥和非洲最著名的绿洲。

如果不是近前绿意葱茏和新旧共存的夯土建筑群还有人间烟火的模样,视野尽头那无垠的戈壁荒漠和锥形平顶的死火山,

分明用那火星表面一般刺目的赭红色彰显着死寂荒芜和了无生机。德拉绿洲因棕榈树林得名,戈壁包围的绿洲内,棕榈林郁郁蓊蓊,田园阡陌纵横,宣礼塔高耸,时值中午,炊烟渐起,恍然间如同跨入《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

高处望去,德拉绿洲鳞次栉比的卡斯巴斯夯土民居在谷底绵延浩荡,铺呈开去,岸芷汀兰,炊烟袅袅,绿意盎然的棕榈、椰枣、橄榄树林环抱着托德拉河冲积平原上的块块良田,国家十号公路从远处蜿蜒划过城市,

更远处是广袤的荒漠,在它们身后,连接着的就是那浩瀚的撒哈拉沙漠!极目所视,可见绿洲边缘地带的一些红色夯土房屋土崩瓦解,已被当地柏柏尔人废弃。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逐渐征服了勇猛彪悍的柏柏尔土著人,并改变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但是古老的柏柏尔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地蛰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交融又形成现在令人啧啧惊叹的摩洛哥绿洲风情。如此氛围,在德拉绿洲骑行自然也别有一番情调。

一看到绿洲这个词,人们就不禁想到沙漠边缘甘甜的泉水、棕榈树荫下的阵阵清凉,以及穿越撒哈拉沙漠时商队梦寐以求的庇护所,但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绿洲的地貌发生了彻底变化:棕榈林遭砍伐,土壤因缺水而龟裂,绿洲地区异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但这里依然生活着200多万居民和摩洛哥境内的大部分动物物种。

幸运的是,德拉绿洲躲过了城市化的浩劫,它的绿洲正在顽强地抵挡物欲横流的商人的破坏。

后来我们又途径了一个不知名的残破的筑垒村堡,忙下车查看,有一次还误入别人家里,到处绕行,才找到出口,另外一处筑垒村堡还有一口井,

一个村民拿着桶打水喝,夯土墙系着一头黑驴,再骑行一会,又看到另外一处精美的筑垒村堡,连排的拱门保存较好,一处角楼旁边还有一颗大树,在筑垒村堡对面,我发现了一处相当罕见的石砌的碉楼,巍峨屹立。

我们骑行到一处村庄,在清真寺旁边有一个筑垒村堡,一群老人坐在清真寺门口聊天,队友下车之后冲上坡,她询问几个老头是否可以拍照,老头们摇头,这时一个男童骑着驴走过来,我拍照时,他非常不高兴,我只好收起相机。

我们继续骑行了一会,突然看到了远处的塔穆恩古加尔特城堡,它耸立在平顶山上,巍峨壮观。

骑骑停停,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骑回塔穆恩古加尔特村庄,在这里我遇到了全天唯一的一对同路骑行客:

一对年轻的欧美情侣,他们的自行车非常专业,是那种长期骑行的人,那个洋妞身材矫健,骑着车像风一样驶过,真是风一样的女子。

沿途有一些夯土城堡改造的酒店,有些欧美自助游客住在里面,卡莎巴伊特郎酒店(Kasbah ITRANE)是地理位置较好的一家传统民宿,

很多自驾车抵达我们酒店之前,可能就已经被卡莎巴伊特郎酒店抢走了生意。客人可以使用带露台的花园。内部提供私人停车位。 设施齐全的私人浴室提供浴缸或淋浴设施和免费洗浴用品。

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脑海中的理想国是一个大杂烩,旗下拥有200多家大小公司,涉及航空、金融、铁路、唱片、婚纱,直至是避孕套!这是要承包国民生产生活的节奏啊。为了让维珍生活更富情趣,

这位世界上个性十足的亿万富翁又怎会忘掉酒店业。于是,一个属于酒店控们的宝藏之国——维珍臻选集团横空出世。在摩洛哥探险的旅途中,理查德·布兰森意外发现了坐落在山谷中的筑垒村堡,如是就将它改造成了酒店。

无独有偶,像理查德·布兰森这样的富人很多,他们将摩洛哥乡下很多筑垒村堡改造成了酒店。
我们再追上骑驴的人,很快就抵达了广场,把自行车还回给酒店。
前文我提过,塔穆恩古加尔特(TAMNOUGALT)筑垒村其实有三家酒店,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在筑垒村的中间,左侧还有一家规模更小的,但右侧却是一家比我们更高档的酒店,骑行回酒店之后,我就一直惦记着去哪里参观。

塔穆恩古加尔特不愧是筑垒村之母,我们走进院子,发现它真是规模宏大,一个庭院比我们酒店的那个更壮观,更高大,一楼通常是黑不溜秋的,我们要打开手电筒才能看清道路,我们穿过几条巷道,才发现里面正在维修,

我正寻思如何上楼,就碰到了一个值班的年轻人,他说自己在这里打工,然后开始介绍筑垒村,我们跟着他上楼,他不断给我们介绍一些摆设品,筑垒村有几个区域改造成了博物馆。

远远望去,断壁残垣,如废弃古迹;移步至内,扑面而来的却是一股奢华民风,让黄剑博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真正“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存在。

最后他将我们带到楼顶,我才见识了那家筑垒村酒店的真面目,看到一对欧美时尚年轻情侣住在里面,美女坐在地毯上玩她的电子产品,肥硕的男人趴在庭院上面的凉亭里睡觉,这个酒店非常高档,视野开阔,是看日落的好地方,那个年轻人带我们上到筑垒村的最高层,我们打算坐在这里等太阳下山,

但那个年轻人也搬来一个凳子陪我们坐着,让我们极为别扭,权衡了半天,我们放弃在这里发呆了,如是又下楼,经过了另外一处更古朴的夯土庭院,开井更原始,到处是农具,陶瓷罐子摆在架子上,那个年轻人终于还是不能免俗,他伸手找我们要门票和小费。

从摩洛哥马拉喀什驱车南行,一路层峦叠嶂,苍劲的阿特拉斯山宛若一道绿色屏障,横在粗犷的沙漠与生机盎然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间。在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是“擎天神”,被宙斯降罪用双肩支撑苍天,因此阿特拉斯山也被视为“摩洛哥的脊梁”,它是北非地区的最高峰。

然而与“擎天神”“摩洛哥的脊梁”这些坚实有力的形容形成对比的,是阿特拉斯山区的民居。在这里,黄剑博见不到混凝土和钢筋水泥,见不到坚固的预制板,也见不到亚洲遍地的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在山腰上、山谷间、山顶上以及山与山相连的平原地带都是灰土色或红褐色的“泥房子”。

这些民居的建筑材料就是最基本的泥土、砖块和石头。没有任何建筑师的帮助,房屋主人自己动手打造自己的家。建筑的外观一般以土色为主,融入周围自然环境。屋顶的建造也是就地取材,覆以稻草、棕榈叶、泥巴等。这些传统夯土建房的技术使房子能够适应严酷的山地气候条件。阿特拉斯山夏季气温居高不下,这样的民居有助于“降温”,保持室内凉爽;泥砖结构在冬天还有保温的效果,可以帮人们“存住”室内的能量。
我们离开筑垒村,又故伎重演地沿着老路走到平顶山上,再次走进废弃的提米达尔特城堡(注意不是山下的那个同名的筑垒村堡),我们在夕阳中走进废墟参观,今天的游客更少,倒是遇到一个鬼鬼祟祟的阿拉伯人,到处乱窜。
我们又在山顶古堡看日落,万里无云的天空表示今日没有晚霞,准备下撤时遇到一对奥地利的老年夫妻开着房车环游摩洛哥。

老年夫妻的房车是手工改造的,用的是上好的木头,老太太很自豪的把灯打开介绍他们虽小但很温馨的房车,厨房、电视、马桶、太阳能和可以调节的床铺等等,老先生向我诉说他们一路环游过的路线。
他们问,你们也是开房车过来的吗?因为远处还停着另外一辆越野卡车,我说,不是,我们是一路搭本地人坐的交通工具才来到这里,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来这里的要么是开房车,要么也是自驾过来的。只能说,我们是能折腾的两个中国佬。
下山之后我们在月光下参观了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的另外一处废墟,一条狗一直尾随我们,村里另外一头坍塌得更严重,阴森森的,我们走了一圈就返回到酒店,上楼到天台,遇到一对欧美老夫妻在吃晚餐,我们让店家给我们做二人份的牛肉塔基锅煲,期间出现了误会:我是让餐厅给我做二份牛肉塔基锅煲,阿拉伯人却给我们端上来二人份量的一碗牛肉塔基锅煲,中国人的理解是两份食物就必须使用两个碗装,阿拉伯人的理解是两人份的食物使用两人份量的大碗装一起就可以了。。。
晚上我坐在提米达尔特筑垒村堡阅读法语版本的建筑书籍,是专门介绍夯土村堡。
万物生于土,而终归于土;亘古至今,建筑亦然;
生土是自然的一部份,与天地紧密相连,取之自然,返回自然,是最亲民的一种建材,什么是生土建筑?
“生土”指的是自然界经过若干万年的沉积,自然形成的原生土壤,它颜色均匀、结构细密,质地紧凑、纯净。
以生土为材的建造传统,自原始社会开始,伴随着非洲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延绵传承至今,至少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生土建筑在非洲和中国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是传统民族历史文明的佐证与瑰宝,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遗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中非历史遗存和古籍文献之中,可以看到大量以土为材的营建遗迹和详细记载。
生土材料,是指以原状生土为主要原料,无需焙烧仅需简单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建筑材料,其传统形式包括 夯土、土坯、泥砖、草泥、屋面覆土、灰土等。以生土作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房屋通常被称为生土建筑。从事物进化与发展规律看,夯土墙的土楼最初并非圆形。馥馨楼距今已经1250年,是最早的福建土楼,便是一座方楼,如今部分已坍塌。它没有用石基,也证明它沿袭中原建筑技术和形式,充分说明客家土楼与黄河流域的建筑的渊源。
但土楼最初便夯土墙体高大,直逼城池,体量和规模远胜于四合院,雄壮亦非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可比。它天生强壮的基因与生俱来,早早便奠定民居高峰的地位。福建土楼一脉相承的摩洛哥土楼也体量巨大,只是保护程度更低。
【黃劍博采風追影】土堡之母:卡伊德城堡。黄剑博走进摩洛哥的土楼长城The Former capital of the Mezguita tribe, Ksar Tamnougalt is one of the oldest ksours that is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in the Draa Valley. On one hand, Tamnougalt had a commercial function along the caravan route from Marrakech to Tombouctou. On the other hand, it played a defensive role, protecting the Drâa Valley from other tribes’ invasions.For centuries, Ksar Tamnougalt has dominated the oasis. It offers a stunning view of the Draa Valley. After walking through the labyrinth of corridors and semi-covered alleys,
you will undoubtedly fall under its spell. Its massive entrance and the breathtaking panoramic view from inside will inspire you.Tamnougalt is a kasbah and date palm oasis in the Atlas Mountains, and located in the Draa River valley in Morocco, some 75 kilometers south of Ouarzazate. The village is close to Agdz and has a famous kasbah. The Jbel Kissane rises to the north dominating the landscape. It is the former capital of the Mezguita region and residence of former caïds. Its name means 'meeting point' in Tachelhit.
Firstly I want to emphasized that if you seek luxury and comfort living experience, never go to desert palm oasis villages, go to big ugly cities. countryside hotel can only provided basic service, it is sustainable but need our tolerance. Chez Yacob Tamnougalt is actually a rose-colored mudbrick fortification kasbah, this Ksar are formidable rising above palm oasis, towers made of meter-thick straw-reinforced
mudbrick looks amazing, I am a Chinese explorer, when I hired bikes from Chez Yacob and rode to the remote villages, many local people said that in their whole life time they never see a Chinese cyclist, it made me very happy, so I contributed lots of efforts to raise local poor people's life by paying their food. the purpose of staying in Chez Yacob is convenient to explore the palm oasis and adored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黄剑博认为夯土建筑是人类的未来。「人類沒有足夠知識恢復生態系。」「當一座森林燒毀、一片海洋受到汙染,該如何找回生機?是該重現大火前的原樣,或是還是等待林子裡未燒毀的種子再次發芽復甦,動物重新現蹤呢?」。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3190:提赛荷盖特筑垒村,垒村是一座16世纪修建的古老建筑。今天,仍有家庭居住在这个筑垒村。这个筑垒村是摩洛哥南部保存最好的、风景如画的筑垒村之一。这个赭色的筑垒村位于峡谷边缘,管理着周围的梯田。只有一个入口可以进入这个筑垒村。这个入口每晚都关闭,并且,有门卫看护。院子内有沿着一个主轴线布置的房屋,有一部分区域专供宾客使用,这个区域面向外部;还有一个区域专供女性使用,这个区域面向内部。
您可以穿过迷宫般的狭窄小巷,体验这些小巷内的通风效果如何,了解这小小巷为何能够适应炎热的夏季。通常来说,这些小巷都带有顶棚,都是阴凉的。这里的住宅都有类似的结构。任何地方的光线都被保持在最低限度。每个地方都尽量避免阳光照射。为沙漠边缘地区设计宽阔大道的现代建筑师应该能从这里的建筑中获得启发!
还有一些古堡改造成了精品酒店,比如【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3186:卡斯巴塔马多特酒店Kasbah Tamadot。但因为装修得太新了,本人并不喜欢。但对于住客而言,也算是极尽奢侈了,随风飘荡的帷幔、色彩多姿的布草、复古的橱柜、精致的地毯、金灿灿的吊灯以及摆放恰到好处的艺术品。大概没多少人可以抵挡住这种浓厚迷醉的异域风情!
城堡里共28间客房和套房,也正是因为前身是住宅,所以每间房间的内饰风格和布局都不相同。大致分为高级客房、豪华客房(有露台)高级套房(有露台)和豪华套房,还有大型游泳池。古堡房间的门中央会悬挂一个鞋子,这个鞋子可是有非常有趣的用途,悬挂红色的鞋子意为让外人不要打扰;绿色的鞋子意为可以进入清扫;而黄色则是表示正在清扫。
Tamnougalt is a kasbah and date palm oasis in the Atlas Mountains, and located in the Draa River valley in Moro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