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人生没意义是我有毛病么?
觉得人生没意义,那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所有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农耕社会的人是不会追问意义的,因为他们种地变成食物,织布抵御严寒,盖屋居住,养儿防老,没有一件事情是无聊的,一切都直指生存本身。但是现代人呢?有的人住得好,有的人住得差,但几乎没有无家可归的,有的人吃得好,有的人吃得差,但要把自己饿死还是个技术活。而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呢?财务算账?这些钱都不是我自己的;设计建筑?盖出来的房子也不是给我住的……
社会分工切断了“所做”与“所需”的直接关系,于是在温饱不成问题之后人们就会反思:我为什么要做这些呢?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本身提问,为什么你要追寻意义呢?一个在游戏中乐此不疲的孩子不会追问做这个游戏有什么意义,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不会问这段感情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开心啊。追问意义的原因是:你已经不快乐了,你已经失去了内心的热情。
问题不在于人生有没有意义,而是你为什么不能再感到快乐了?
我们曾经质问的“意义”,如果用另外一个词语替代,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这个词叫做“功能”,做A是为了服务于B,于是A就有了功能,这种假设的根基是将人工具化,成为满足社会运作的部件,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为了买房,买房为了成家,成家为了生育,生育为了……这个问题最后总会被问死,地球都可能爆炸,你这点生命算得了什么?
跳开这个死结的唯一方式,就是恢复人的本性,人不该是工具,也不可以是工具,人就是目的本身。我可以看到花的颜色,闻到草的清香,抚摸水的轻柔,品尝蜜的甜美,感受目光的温柔,拥抱的温暖,相爱的热烈,甚至分离的悲痛……因为这些瞬间,我存在着;我活着,不为任何目的。
但也有人会说,一个人可能永远在体验么,他不需要为现实利益奋斗么?当然需要,我不怀疑追逐功名利禄,我怀疑的是去除了内心意愿和消解了主动性的盲目的追逐。最简单的区分的方式就是:你不再追问意义。
其实,最接近意义的词是“信念”。信念是主观的,不是他人定义的,是被我们自己建构的。经过了内心检验的信念,就是意义。
福克纳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叫《野棕榈》,一对相爱的恋人,女人死于非法堕胎,男人被判入狱,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他不仅要饱受牢狱之苦,还要承受丧失爱人的心灵之痛,这样的活着有什么意义?!但最后他没有选择自杀,因为有一个信念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一旦我死去,我对爱人的思念也就消失了,她就彻底在世界上消失了,只要我活着,她就还可以以另外一种形式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在悲伤与虚无之间,他选择悲伤地活着。这就是他最后一段人生的意义。
Gustav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在共情宫琳时,我们在共情什么? (57人喜欢)
- Deepseek可以替代哪些心理咨询的部分? (8人喜欢)
- 向着死亡之镜 (3人喜欢)
- 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 (4人喜欢)
- 咨询室里的性爱议题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