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日记
查看话题 >我从厦门买了一辆自行车骑回广州,准备进藏
买车
2月21日,我盯着闲鱼上一辆九九新的自行车思考良久,决定买下它。车主不邮寄,于是我买了去往厦门的火车票,一是为了提车,二也是想从厦门骑回广州,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长途骑行。
火车
2月23日下午,我坐上了火车。先是从广州南站到东莞东站,接着换乘去厦门北站的火车。
从东莞东站到厦门北站的火车要行驶将近十二个小时,晚上九点半出发,次日早上九点到达。这漫漫长夜,熬人。但这是最经济的出行方式,贫穷的我,能省则省。

我的座位对面是两位年轻人,一位男孩,一位女孩。上车后不久,男孩主动向身旁的女孩打开了话题,两人一来一往地聊了起来。我的位置不靠窗,并无风景可看,这两位年轻人的聊天,便是我在火车上最好的风景。
他们都是大学生,目的地相同,都喜欢旅行。相似的年纪,相似的经历,相同的爱好,让他们聊得很投缘。
男孩是厦门大学的学生,寒假没有回家,而是来了广东旅游。开学了,他该返程回校了。
女孩是深圳的大学生,在休学中,看了网上福建游神的视频后很心动,便想趁元宵节来感受一番。
他们刚好在开往厦门的火车上相遇了。
他们聊到学校,聊到家教,聊到教培,聊得最多的还是旅游。他们去过很多相同的地方,对方没有去过的景点则互相推荐,两个人聊得很开心。
我在一旁听着,很羡慕女生。羡慕她丰富的旅行经历,羡慕她娓娓而谈的开朗,羡慕她仍对美好事物怀有憧憬。
反观我呢,大学四年,没出去旅游过,没有憧憬过什么,也没有和什么人成为朋友快乐地度过校园时光。如果可以回到大学时代,我宁愿把无用的课业少做一点,多去做兼职攒钱下来旅行,而不是等到了毕业后,停掉手上的一切才能去旅行。
2023年我已经停滞了一年,2024年我要再gap一年去骑行。骑行,不是为了看美丽的风景,拍好看的照片,也不是为了好的心情。这次出去骑行,我想找到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才能见自己。
我不知道那个女孩为什么会休学,也许她也深陷情绪泥沼,所以通过旅行去疗愈自己。
终点站到了,男孩和女孩有没有开始他们的故事,我不知道。到了厦门之后,我的故事要开始了。
第一天
2月24日中午,我来到了厦门海沧区新垵村,在这里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钢架旅行车。
这辆车刚好符合我的身高,我根本不怕白来一趟厦门,在闲鱼上看到它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很适合我。

原车主把它卖了,准备买摩托进藏。现在它归我了。我给它取名为Suki。
离开新垵,前往漳州古塘村,据说那里有迎神活动。
骑了不久,进入角美镇,我就看到了沿途在高铁上看到的红房子,还看到了绿油油的田地。带着好奇心,我走下了农田想看看种的是什么庄稼。

一位农民伯伯刚好在田边休憩,我们聊了起来。
他说,这一片种的都是茭白笋,十二月种下,二月下旬到五月收获。
他说,这八亩地都是他种的,有专人收购,有电商扶持,可以卖到两块半(不清楚是两块半一斤还是一公斤)。
他说,他种的茭白笋是没有打药的,自己干活累了就直接吃。他给了我一根茭白笋生吃,很鲜很嫩,有淡淡的奶甜味。

他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问我有没有见过雪,他这辈子还没曾见过雪的样子。
我见过雪,以前我不知道除了年轻人想去北方看雪,农村的老人也有同样的心愿。但他们不像我们,他们离不开土地,庄稼离不开他们。
临走的时候,伯伯又给了我四五根茭白笋,鲜甜的汁液流进了我的心里。如果日后我有能力回到这里,我想请他去看一场雪。
载着茭白笋继续往古塘村骑。

路上经过一座桥,在桥上望去前面有山,三山而山,三座山连成了一个汉字“山”。我停下来,在观景台拍风景照。
这时,一位路过的骑友停了下来,问我从哪里骑过来的。我说,才刚买的车,从厦门新垵来的。他又问我,骑到哪里去。我说,广州。

拍完照,我继续往前骑。他见我是新手,和我并行骑着,问了我许多问题。我说我搞不懂变速调档,他很热心地教会了我,还帮我调了坐垫高度。帮我解决问题后,他继续陪我骑了一段路,直到到了国道分岔口,为我指明古塘村的方向后才回家。
这是我第一次在路上得到陌生人的帮助,很幸运,学会变速了以后骑车轻快多了。
很快就到达了古塘村。
这是一条安静的村子,房子挨着房子,屋檐抵着屋檐,家家户户紧紧依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说着我听不懂的闽南语,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到来也不见怪。
我不了解福建的习俗,只在网上看过长乐游神赵世子。古塘村有自己的神明,但大型游神活动在上午结束了,也就是我刚到厦门的时候。我询问着村民,有一个村民告诉我,下午的活动在庙那边。
我推着自行车找到了庙,这里果然聚集了许多人。
庙前有几个小轿子,上面坐着神像,由小孩子和年轻人抬神。他们在地上放起鞭炮,抬着神轿在上面摇着跳着,结束后抬着神像出去在村里巡游。虽然是民俗传统活动,但气氛并不十分严肃,特别是在小孩子的参与下,欢笑声常有。


看完了抬神,天快黑了,恋恋不舍地离开古塘村,想往前多骑一会再寻找露营地。
往回骑到了漳州芗城区,这里的街上挂满了元宵花灯,微风把一朵朵灯吹活了起来。我喜欢漳州的城市风景,这里的道路规划合理,交通秩序好,而且到处都有干净的移动公厕。在广州,公共厕所永远藏在居民楼小巷子里。

骑到了国道旁的加油站旁,再往前就没有路灯了,于是在加油站旁边的空地露营。
第一次露营睡得并不安稳,半夜时候被外面的爪子声和啃骨头声惊醒。我不知道是狼还是流浪狗,这两者都有攻击性,也许它在试探我是否熟睡,如果我贸然钻出帐篷,也许会被攻击。
等了好久,才听见脚步声远去。但没过多久,它又回来了。就这样折腾了三次,我一直不敢睡,到第三次它远去时,我拿起三脚架决定去向加油站工作人员求助。
就在我来到加油站时,我看到了帐篷外的那只神秘动物,是一只黄狗。我们一人一狗对视了好一会儿,最后是它先离开了,后面没有再回来。
第二天
早上七点半,收拾帐篷离开加油站。国道上的车开始多了起来。
这天早上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没有准备任何早餐吃,因为我在家吃早餐很随意,经常不吃。前一天晚上没吃晚饭,早上又没吃早餐,这导致了我全身无力发软,只能靠巧克力补充能量。
那一段国道在山里,道路两边根本没有小卖部,我想着如果实在不行了,就停下来向路过的司机招手求助吧,给口吃的就行。
走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一个村庄,我当时可高兴了,总算不会饿死在路上。
这是平和县黄井工业区,道路两边是统一化的招牌,弥漫着一股为工业而生的气息。
我向路人打听了早餐地点,来到一处不大的农贸市场。我看到有一个阿婆在卖自种的黄瓜,于是买了几斤,防止后续的路再遇上刚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
市场很小,只有寥寥几家早餐店。我选了有广东肠粉的一家,在新垵村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很多肠粉店,我想试试福建的肠粉和广式肠粉有什么不同。后来我觉得自己是个傻子,在福建不吃当地的扁食、米线、稀饭,而是吃了两份肠粉。

第一份肠粉是我自己点的,第二份肠粉是老板娘听错了,我说“要一份炒粉”,她听成了“要一份肠粉”,等我看到的时候木已成舟,浆已成粉,我不好意思说是她的错,于是半被迫地接受了。
吃惯了广式薄薄的肠粉,吃不惯这里厚厚的软绵绵的肠粉。以后来福建不会再吃肠粉了。

吃饱喝足,又有力气上路了。
一路上基本都是上山,下山,无数的坡在等着我。幸好沿途有柚子花的清香,让我感到一丝的安慰。
平和县盛产柚子,琯溪蜜柚是这里的品牌。马路两边都在种柚子,柚子的收购、包装和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离开柚子花的清香,继续往前骑,骑过了风景很好但很山的国强乡,这是一个革命老区,地名很有时代感。
在晚霞时分来到了霞葛镇,进入广东前的最后一个福建小镇,我想在离开福建前好好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霞葛镇上有一个安静的公园,里面有一个户外营地,解决了我的用水用电和上厕所的需求。后来营地的主理人过来邀请正在搭帐篷的我去他们二楼的天台看电影。
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小男孩,由于我们都有自行车,也就有了共同话题。这小子很大胆,竟然要求我和他比赛谁骑得快,结果是他赢了哈哈哈。他跟我说,他在广州还有一个家,他要像我一样骑回广州去。年轻人啊,前途无量。
小男孩离开后,我一个人到镇街上逛,观察两边的店铺,看出了许多福建和广东的不同之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美食——隆江猪脚饭。
到了十点多,回帐篷睡觉。这一夜睡得很安稳。
第三天
早上七点起床,在公园里洗脸刷牙后,就去霞葛农贸市场吃早餐。
水面是这里的特色,我来到了一家老字号水面店,要一碗水面和五块钱的灌肠。实际上水面并不“水”,是一种粗壮结实的面,这也是我在南方除了热干面外吃过的最粗的面。

吃完面后,经过大榕树下的早餐档,忍不住又吃了一份早餐,来福建还没吃过扁食呢,不想留遗憾。除了扁食,还有一种奇奇怪怪的小吃,老板说当地叫粄柳,后来我查了一下,感觉和潮汕的老鼠粄差不多。别听这个名字惊悚,其实就是一种很朴素的纯米浆制成的食物。

这又是充满清香的一天。
进入潮州地界后,第一个村庄是水美村,属于饶平县管辖。饶平盛产单枞茶,我沿着乡道骑行,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晒茶。到了浮滨镇后,茶叶作坊和直销公司多了起来,一个村子就有一条完整产销链。

茶叶很清香,但茶山也很难爬。一直在推行上坡,我觉得我像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而自行车就是我的石头。

茶山上有很多摩旅的人,他们骑着摩托车倏地一下就从我身边过去了。但其中有一个人回头停了下来。
这个人叫我叫他洋哥。
他说,在山顶等了很久都没见我爬上来,就下来看看我需不需要帮助。他让我开他的摩托,而他帮我骑上去。
但是坡太高了,而我也不会开摩托。他帮我推行了一段路后,我自己继续推。
很累,但也有快乐。有一只还太会飞的小黄蝴蝶停在了我的驼包上,我问它,你是不是想跟着我回广州呀,可惜我带不了你。

到了山顶,洋哥在这里等我。接着一路下了几公里的坡,那感觉爽死了,肾上腺素飙升。当然也怕死了,紧紧地抓着车把,怕拐弯处对面冲出什么东西,怕下坡时摔了被后车碾压。
下完坡后,就是平路。洋哥邀请我在他家借宿一晚,晚上带我逛逛潮州古城。
从霞葛骑到潮州,只有六十多公里,还没到天黑,这个距离我是不满足的。原本我想往前多骑几个小时,但转念一想,出来骑行就不是要多体验吗。于是我决定在潮州待一晚。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值得。潮州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城市。
在口腹之欲上,潮州绝对能满足任何一个旅人。潮汕美食遍地,这可不是吹的。
我第一次在这里吃到了潮州特色小吃粿条卷,看起来和肠粉一样的做法,但实际上和它没关系。我超级喜欢这种面皮中间夹馅的食物,像肉夹馍,煎饼果子。

粿条卷是在粉皮上面铺一层辅料,一起放进肠粉箱里蒸熟,然后再卷起来。它的粉皮晶莹剔透,看起来像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咬一口下去,先是软糯的粉皮抵达舌尖,接着卷起来的菜脯在口腔中散落开来,带着一丝甜咸味,温柔地唤醒沉睡的味蕾。
写到这里我又馋了,真想回去再吃一次。
除了粿条卷,洋哥还给我买了甘草水果和手信店里的特产。那一家特产店在上埔市场对面,最好吃的是紫菜饼和宝塔饼。我们就带着小吃边吃边逛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很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已经彻底商业化,但展示的都是本地的特色产品,长沙臭豆腐煎饼果子之流是不可能在这里出现的。
除了吃的,这里还有瓷器、古玩、茶叶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


正月十八的潮州,新年的氛围还没过去。潮汕地区的新年很长,我的新朋友洋哥告诉我,过了正月二十企业才陆续复工。

古城很大,我们没能逛完,到了七点半就去广济桥岸边等八点的灯光秀了。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然而世人只知赵州桥。广济桥横跨着一条江,这条江叫韩江,是为纪念韩愈在此地任地方官时治理江中之鳄所起的名。
来看灯光秀,原本我不抱任何期待,之前在别的景点也见过,给人的感觉是视觉污染。但这次广济桥的灯光秀还是震撼到了我,不亚于我第一次在武汉江岸看灯光秀的震撼。

看完灯光秀我们就回去了。
这是骑行途中第一次借宿陌生人家中,感觉缘分还挺奇妙的。我们聊了许多话题,有不少都是关于骑行。在摩旅之前,洋哥也骑行过一段时间,他清楚骑行意味着什么,所以白天在茶山上会主动帮助我。
他说,后来还是觉得骑自行车太慢了,才换了摩托车,前几年已经完成了环华旅行,现在平时有空就出去周边游。墙上挂着他在旅途中拍下的照片,我觉得这很酷。
别人都是劝我不要去骑行,找个工作上班。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一定要出去。
第四天
早上和洋哥一起去吃早餐,来到了他常吃的一家粿条店。我还有点吃不惯这边的清淡口味,对比之下广州的粿条店调料味太重了。

吃完早餐简单道别后,我就继续上路了。
离开潮州,进入揭阳。
一路上都是平路,但我不喜欢在城市骑行,太多红灯要等,太多车辆行人要避,还有吸不完的汽车尾气。在山间爬坡虽然辛苦,但没有这么多困扰。
揭阳这边也还没过完年,有一条街道路两边铺满了鞭炮残骸,应该是前一天晚上在进行民俗活动。
骑出主城区,往洪阳镇方向。
在靠近洪阳镇的路上,我发现国道边有一处村寨,看起来很有些年头了。又是出于好奇心,我停下来走进去参观了一下。

这个村叫屯埔新寨,属于屯埔村,据说是由明代军屯发展而来,大概也有四五百年历史了。寨子规模不大,布局整齐大方,巷与巷之间宽敞通畅。新寨还有不少人家住,不是空巢村庄。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属于上个世纪的痕迹: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窗口、开着一个小口子的小卖部、可以装电话机五金店。

斑驳的墙面染上了岁月的颜色但没有倾颓之势,房屋被修缮得很好。抬头看见样式独特的厝角头,这是属于潮汕的建筑特色。厝,即府邸、民居。厝角头,即山墙脊头,它的形成与“五行”学说有关,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造型,根据建筑物所在的方位、地形、布局和主人的生辰八字等决定样式。
屯埔新寨这边的厝角头属于木式山墙。

从屯埔新寨往前再骑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洪阳镇。在国道边一家很地道的苍蝇馆子吃了洪阳粿汁,至此又解锁了一道洪阳美食。之前我只吃过洪阳炒饭,它的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吃粿汁的时候,一边拍视频一边给手机充电。吃饱了,视频拍完了,歇一会,手机也充好电了,然后继续出发。
出了洪阳镇,就进入普宁市。
普宁盛产油柑子和青榄,青榄我没见到,但油柑子在马路上见着了。我有点想摘一片叶子尝尝,很多年没有见过油柑树了,我觉得树叶比果子还好吃,脆脆的,微微酸,不会苦涩。

这一路骑来发现了不少宝藏,先是古塘抬神,再是平和柚子,然后是饶平茶叶,现在是普宁油柑。
进入陆丰,还有一个更大的宝藏在等着我。
来到陆丰东海南堤路,本来是导航来这里的一家喜德盛门店的,但它关门了。上午离开潮州时在路口撞上一辆电瓶车,前轮有异响,想找个自行车店修一修。
南堤路这边是夜市一条街,烟火气十足。我找了一家老字号咸茶馆,要了一份十五块钱的炒粉套餐,配上咸茶。
咸茶又叫擂茶,顾名思义,就是将绿茶叶、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入擂钵,用擂槌来回搅拌搅碎,放入少许盐,加入开水即可冲成擂茶。再把炒米、花生米等佐料放入擂茶里泡着一起吃。
一开始看见咸茶绿油油的颜色,我心里想该不会是什么重口味的东西吧。别看它颜色重,但吃起来就是淡淡的,微苦微涩微咸,口感比牛奶还丝滑,味道有点特别,但我觉得不难吃。

在吃咸茶的时候,洋哥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到哪了。他问我有没有用完挎包里的纸巾,我还纳闷为啥关心我的纸巾,担心我不够纸用吗。原来他是在里面藏了两百块钱,说给我路上用着。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我们只是刚刚认识的朋友,他不但给我提供借宿,还带我玩了一圈,全程不让我出钱,这已经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了。现在这让我更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了,索性就大恩不言谢吧。
最好的报答,是将同样的善意传递下去。
吃饱喝足,补充了能量,在夜市逛了一圈后,就在南堤路的凉亭里搭帐篷睡觉了。
如果那时候知道接下来凌晨四点会被吵醒,我一定会更早睡觉。
第五天
凌晨四点,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很吵,接着越来越吵,最后一声“惊雷”把我轰醒了。
我连忙掀起帐帘一看,哦哟,对面的桥上正在放炮,火光冲天。我猜测应该是某个村子在进行民俗活动。随着炮声越来越大,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强忍着困意出去围观了。走到桥上看见眼前满地的鞭炮时,睡意瞬间全无。
我活了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放炮放到要把路给炸了的阵势。一箱箱的鞭炮全铺开在马路上,随着火星勾引信子,轰的一声炸开了,一朵小型蘑菇云在桥上生起。我的前面正好站着一个还不断往鞭炮堆里丢炮的小伙子,那一刻我想起了《奥本海默》的海报。

这是个不眠之夜,许多居民都跑出来看热闹。不知道江里的鱼儿是否还睡得着?
在火光中,仍有不少勇士开着电瓶车和小车经过,他们没有选择绕去不远处的另一条桥。比这些勇士更勇的是战士,他们骑着摩托车,身后拖着一串正在劈里啪啦的鞭炮转圈,更有甚者直接站进火光里,用手挥舞着燃放的鞭炮。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瞬间就冒出来了。我觉得他们很勇敢,很团结,为了办好一个集体活动,他们如此积极地参与,牺牲了休息的时间,冒着会受伤的风险。我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陆丰发展的希望。
后来还是回帐篷睡觉了,太累了。

睡了不到两小时,又被鞭炮声吵醒。
七点,陆丰东海正式开始迎城隍老爷。在老爷夫人巡游来到之前的街道都要放炮,等巡游队伍来了才停止放炮。我到了现场时,路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等老爷夫人出巡。

等待前的心情是激动的。据本地人说,这是疫情之后首次恢复迎神活动,和上一次时隔了四年,他们等这一刻等了很久。而我一个路过的旅人,无意中加入了这一场盛会,旅行的惊喜就在这里。

上一次围观这种大型民俗活动还是在去年三月的番禺沙湾飘色活动,在陆丰东海的迎神表演中,也有一段飘色节目。

看来不同的地方民俗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都是相通的。
等巡游队伍来到我这里之后,反而没有那么激动了。大概因为不是这里生这里长的人,没有本土的信仰,自然难以融入氛围。
虽然没有陆丰这边的信仰,但看到城隍老爷出巡到我面前的,我还是升起了一股敬畏之心。

整个巡游表演大约二十分钟就结束了,在人群里吃了一嘴炮仗灰的我,拐进一条小巷子找早餐吃。
竹街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看起来就不像有东西吃的地方,然而这里藏着两家卧龙凤雏。一家是老东风碗粿,一家是东风黄记煎菜粿,这俩都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老字号。当时我并不知道,误打误撞地就选择了东风黄记。
我要了煎菜粿和煎芋丝糕。
蒸好的菜粿白白嫩嫩的,放进煎盘里几分钟,马上变得两边金黄,一口咬下去酥脆酥脆。必须要烫嘴的才好吃,还能感受到热油滋在口腔上颚的温热。
怎么形容煎菜粿呢,就是小号的韭菜盒子,但不会全身煎硬,里面的馅儿也不止韭菜。

我刚吃完,就有几号人也进来吃早餐了。
他们见到我,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向他们夸赞陆丰的美食很多,我都吃不过来就要走了。于是其中一个男生开始热情地向我推荐附近的美食。我感受到他不仅对陌生人热情,对美食更是十分热情。
我成功被他安利了一家肠粉店,幸好我没有选择赶路,而是去吃了他推荐的肠粉,不然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知道原来还有比豆腐还嫩的肠粉,和广式肠粉的口感完全不同。我不喜欢包着许多菜的潮汕肠粉,但这家肠粉的菜不是包在粉皮里的,肠粉还是肠粉,没有被喧宾夺主。它的酱汁也不会太粘稠,味道适中,还滑滑的,让肠粉吃起来更滑嫩。

至此我已经吃了两份早餐,心满意足,准备离开陆丰了。但好巧不巧,出巡队伍绕了一圈回来,刚好堵在了我离开的路上。我前后左右都出不去、也不知道从哪里能绕过去,索性在一家早餐店又吃了一碗咸粥,边吃边等队伍散去。
到了十一点,才终于找到路离开陆丰,如果再堵久一点,我可以在这里吃个午餐再走了。
由于凌晨被吵醒没睡好,那天骑车特别困,骑到了鲘门镇时困意达到顶峰,刚好路边有一处废弃饭店,直接在那打地铺睡了半小时。
阴天,温柔的海风吹过来,还是很惬意的。


有一个从海南来的内蒙古自驾游大叔在这里停下来露营,他给我分享了半袋子他在海南捞的小花甲,我给他分享了我在路上买的绿豆饼。这是我第一次与他人分享食物。
鲘门镇属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辖,虽然只是一个海边小镇,但很干净大气,看起来很有钱,连路边的垃圾桶都崭新崭新的。
休息好后再往前骑进入深汕特别合作区,一路上都很“鬼”。这是座正在建起的新城,到处都是建设工地,或者是建好了但没人住的楼盘。红绿灯都不亮,因为人和车都太少了,用不上调节交通。好在路灯是亮的。
有一个工人大叔骑着老旧的小电驴和我并行聊天。他看起来也有五十多岁了,在这里建设桥梁。他说他的老家在云南的一个边境城市,让我一定要去云南看看,那里的风景很漂亮。他叮嘱了我很多遍,我向他保证我会去云南的。
我问他,过年你回老家了吗。他说今年没有。如此热爱家乡的一个人,过年没能回家,他应该挺想家的吧。
告别了热情淳朴的大叔,我一个人继续前行。
当时七点半左右,进入惠东界,我被一位骑友发现了。
他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说我准备找个地方搭帐篷。他带我去了他们骑行小队队长的自行车店里,他们一行人在这里集合出发去环岛骑行。
他跟队长说,捡到一个小姑娘,能不能让我在这借宿一晚。队长看起来有点腼腆,但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带我去了二楼的储物室,空间挺大的,厕所水电都有,我就在这里打地铺睡了一晚。

第六天
早上队长帮我修好了前轮异响的问题,我在他这里买了一个骑行头盔,这样就不怕路上摔到脑袋了。
在惠东沿着海岸骑行,风非常大。进入山以后,不仅风大,坡还多,更令人绝望了。我原本打算骑到东莞,那一天只祈祷老天不要下雨,让我进入惠州城区就好了。
路上经过稔山镇吃了一碗冷粉和肉膏粉,都是我喜欢的粉,如果有机会再去惠东,我会回到这里再吃一次。

那天十点左右骑到了仲恺高新区,这里没有大风,全是下坡,如果不是太晚了怕出意外,我真想通宵骑广州。最后在一家大大的温暖的麦当劳里睡了一晚,懒得搭帐篷了。
第七天
第二天进入东莞界。东莞没啥好说的,乡镇上全是破破烂烂的道路,要么就是在修路,行人都难走更别说自行车了。
到了市中心路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自行车道是没有的,到了靠近广州新塘那边才有自行车道。路上也没看见有啥值得去的小馆子,最后竟然吃了一碗螺蛳粉打发了。
如无必要这辈子我都不会去东莞玩。
进入新塘以后,路虽然好一点了,但正值晚高峰,路上挤满了下班的放学的,人车流量增加了一倍,比东莞好走不到哪里去。

还好到了黄埔之后有轮渡,本来我想硬刚全靠骑行回番禺,但看到这个路况我还是选择更明智的做法。
在鱼珠码头坐轮渡到长洲岛,行人票2元,自行车票0.5元,只用2.5元就解决了需要骑行一个小时的路程。
在长洲岛骑了半小时小时就到了新造渡口,赶上最后一班开往新造镇的轮渡,免票。
下了轮渡,骑完最后一小时,晚上九点半安全到家。
至此,2.24-3.1厦门-广州小长途骑行挑战成功。

结
从厦门买车骑回广州,这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但当时我什么都不想管了,我只想早点见到我的车,试验自己的骑行能力,回到家后就可以准备关于骑行的东西。
我想逃,逃离窒息的环境。
我想开始,开始新的生命。
过两天我就开始真正的长途骑行,第一站的目标是西藏。这次的骑行不会这么轻松了,要带衣服和做饭工具,因为没钱,不能随便住宿和下馆子。
虽然没钱,但我也要走,因为不走我可能会死。要应对的未知问题很多,但我既然选择上路,就不能害怕。
最后,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感谢你的阅读。
Suk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记云南巍山琢木郎彝族村打歌节 (4人喜欢)
- 《动物忧伤》:蛇是祥瑞,见蛇者行大运 (5人喜欢)
- 太阳妻子 (4人喜欢)
- 春天近了 (4人喜欢)
- 太阳!太阳!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