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给对方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全文字数:2316字
阅读时长:约6分钟
文章作者:Nina (微信:ninaclasses)
【近期动态】
最近,阅读了崔璀老师的《做自己人生的CEO: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术》,书中有特别多触动到我的点,我将分不同的专题,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主题:激励,是给对方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崔璀老师在书中分享到:“我们想要的自觉、主动,是我们不用去“要求”,对方就能靠自己内心的驱动去做这件事,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或者超出我们的预期。可是,我们一旦去“要求”对方“主动”了,那么无论他做还是不做,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我们很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激励对方,但往往因为我们一早设定了“下限”,对方不管如何努力,似乎都很难达到我们的预定标准。而只有我们抛弃这种预设的“下限”,才能激励对方不断“摸高”,最终符合我们的预期。
激励这个事情,真的很神奇。我们最常见的做法是,给定标准、设定规则,通过“条条框框”来激发大家不断努力“往上”。
而往往,真正的激励,并非如此。尤其是在激发孩子内驱力这件事情上,我有很深的体会。
我认为:激励,并不是让人为了获得眼前的“甜头”,而是给了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一起划重点。一是,并非眼前利益;二是,真实可见可触摸到的目标。换言之,那些虚无缥缈、看不见、碰不着、感受不到的一切都激励不了人的内驱力。
从去年开始,我和孩子共同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从传统的绘画学习“跳转”到数字绘画学习当中。
有朋友告诉我说:孩子已经考到速写最高级别9级了,也获得过很多的奖项,突然间转换赛道,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对于这个事情,我和孩子一起经过了深思熟虑。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呢?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未来可实现的更多的可能。
在刚接触数字绘画的前几节课,孩子抱着对电子产品以及各类绘画app的好奇心走进了课堂。
他会好奇:一部ipad,一支电容笔,竟然可以创作出王者荣耀的经典角色?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一张画,如何变成CG,又如何变成各式各样的产品的呢?
他有了一堆的好奇、一堆的疑问。
在那一刻,我并没有像其他科目学习一样,给他设定目标和要求,我也没有因为他做成了什么或者赢得了比赛,而给予他“物质奖励”。
但我告诉他,你创作出来的作品,看看可以“变”成什么,从中你又能“获得”什么?
于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他发现,数字绘画作品可以通过建模,打造出很多的周边产品,也可以进行商业插画投稿……
就这样,他发现了“商机”,发现了“无限可能”。同时,也构建了他新的思维模式。
他发现了,“零花钱”再也不是父母定期“支付”或者奖励给他,他才能有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自己“获得”的。一下子,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升级了,眼界也开阔了,他也更愿意主动去发现和创造。
因为,实实在在可看见的目标,给到了他行动的自觉和激励。
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类似的情景比比皆是。如何在工作中有效激发员工主动作为,相信在孩子的案例中我们也能得到启发。
樊登老师曾说:当你能处理好与孩子间90%以上的问题,生活上、工作中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便是我从孩子身上看到的,激励“自主”激发内驱力很好的例子。
如果孩子学习、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类比应用,相信,父母以及企业家们将无需再为如何激发主动性、积极性而苦思冥想。“强扭的瓜不甜”,最好的激励,是自我激励,自我成就。
要激励“作用到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深层次需要】:激励不能总通过眼下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一笔带过”,看到长远的可触摸的目标很重要。因此,我们要认清当下、善于发现,尤其是每个人内心的深层次需要。我们可以像《小狗钱钱》那样,建立“梦想相册”和“梦想储蓄罐”,让内心的深层次需要可视化,激发自己的行动自觉。
2.【激活内在驱动力】:每天翻翻“梦想相册”,看看自己能够做成、有能力做成的事情,给自己建立自信心。而这里的重点是,要将“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是浮云。而能够激发你行动的,必定是你看到了做成这件事情的价值。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给你的“梦想相册”中的每一件事情“明码标价”。
3.【及时的激励兑现】:只有真实、及时地获得“激励兑现”,激励的效用才能显现,人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就如同你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小红薯变现,获得了更多人的赞美和认可,这就是一种正向的激励反馈,会不断强化你的行为。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自己真的“做到了”“实现了”,该奖励自己的,就要好好奖励。把这一份“兑现清单”贴在房间随处可见的地方,让自己感受当下的“荣耀”,让正向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你是如何应用“激励”的呢?一起来聊聊如何有效激发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