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国》雪中的足迹
今日读川端康成的《雪国》。
说来惭愧,其实很早就听闻《雪国》的盛名,可是一直未去找来读读。那日在图书馆,漫无目的地穿梭在书架与书架间,先是被三岛由纪夫的《爱的饥渴》这本书的书名所惊讶。取下书,翻了翻,想看又不想看的。正犹豫是否要借走,像是上天指引般,余光扫到了边上的《雪国》,忽然又忆起从前似乎有人向我推荐过这本书,是谁已记不清,只是再看这一熟悉的名字,像是在异国他乡见到了同胞一般亲切,于是将三岛先生的书归还原位,取走了这本被读得破破烂烂的《雪国》。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很诧异,当然不是因为小说中的文字,而是书页的白边上有着用铅笔细细写下的字,起先我倒以为是前面的读者留下的感悟、批注,认真看了会内容,发现是书中一些句子的摘抄,又将整本书随意翻了翻,倒是在书中有着多处的摘抄。
这是我第一次在图书馆借到的一本书上留有他人的多处笔记。说实话,我一直有些反对在公共图书上涂涂画画,认为这样会影响接下来借阅的读者的观感。只不过这位读者一是用铅笔轻轻记录,后面的人若是不喜欢,擦去便是;二是字写得实在漂亮,看着就感受到眼目愉快,或许是我一直倾慕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士,因此不但不反感他的记录,反而对这位素昧平生之人徒生好感,很是想探寻他在读这本书时,在每个桥段的感受。因此发现只是摘抄后,不免有着失望和落差,似乎错失了一次偷偷地探寻他人内心的机会。如此说来,这可算是双标?
读时,我在春天,可书中的文字一次次带我去向那个一片白芒、积雪熠熠生辉的雪国,倒是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紧了紧身上薄薄的外套。笑我是文盲也罢,不过川端的作品我确实读得少,因此书中的一些景色描写实在让我有些大开眼界的钦佩,居然有人能将白茫茫的雪描写得这么美,这么梦幻,这么迷人,我不舍得停下来摘抄这些句子,我怕一旦停下,眼前那静谧雄厚的视觉盛宴就要离我而去。
这过程像是在读一本书,又像是在看一幅画。
书中有一些有趣的地方,读来我很是喜欢,比如:从火车上望去,她好像一个在乡村水果店里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也有一些比喻让我感觉奇怪,岛村将驹子的嘴唇看作是美极了的水蛭的环节,我实在欣赏不来,读着只感觉一阵恶寒。
情感叙述与景色勾勒相比,个人看来,倒是显得不那么出类拔萃,感觉有些复刻传统日本小说中男性的形象。岛村有着妻子,却一年又一年去雪国找着艺伎驹子,在和驹子相处时,却又时常想起和子的眼睛,说着带她去东京的这样的话。
读这些时确有些许不喜,感觉这种不符合伦理的关系就像是雪天的早晨踩下的黑漆漆的鞋印般。不过转念一想,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似乎文学作品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存在使故事更丰满,更能表现一些作者的独特思想。只不过,莫把小说和现实混为一谈。要是沉醉在文学的幻想中,走上有违伦理道德之路,那时候,可真是在自己人生的雪地上留下脏兮兮的印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