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再来画一次心情曲线
印象中上一次很认真地画心情曲线,还是21年的3月在深圳的民宿里(和🥥❄️🍉),那时我对于过去心情的划分还是以“关系”为核心标准,在小学时候是亲情和友情,中学和大学就开始为了浪漫爱烦恼。而就在今年过年往后,关系尤其是对于亲密关系的想象在我的人生中开始边缘化。
在农场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完全get over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只专注在自己的course或者说日常上。但是清明节来了戴头巾的气质大叔和长发弟弟,我还是会觉得心绪被牵引了一下。由此开始发觉一些更细微的区别。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永远存在,我也很享受这哪怕是瞬间被牵引到的感觉,就像日复一日的菜式中间忽然多了一味香料。与此不同的另一种情感链接,与农场其他伙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磨合生长出的东西,就像炖了很久的萝卜木瓜海带瘦肉汤一样。这些情感链接都是我所珍惜的,但关系是更郑重的事。所以顺怡说出“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话也没错,过去不认识,现在也只是舍友和一起劳作的同伴,对关系就要如此清醒地界定。因为这决定了我们会如何期待对方。
我觉得最近结束的一段关系和对另一段关系的想象,搭配着自己在人生/事业方面的突围,一下子让我的天平倾斜了。
就像这次在农场的清明,强哥又说起我的学历,我倒忽然第一次没有那么排斥了,因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尽管从来不会主动提及,喜欢就这样去观察和体会别人会如何对待一个普普通通的我,但如果被人知晓然后因此得到更多尊敬,我倒也觉得没什么不好,随之而来过度的让人不适的关注,也可以想办法回避。
“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我第一次这样理解到我的学历。是我自己考上、然后努力念完的学位,有什么好羞耻的。何况和大部分人打交道时,我总也需要一份叙事、一些标签,来帮助他们定位我,刻板印象也是可以节约沟通成本的。后面要去欧洲念书这样的设定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如果说之前我渴望通过更personal的东西去赢得他人的喜爱,诸如可爱、灵气、直率、自由等等的人设,我现在觉得这些不一定就“真正属于我”。无论如何,它们一定不是需要刻意营造的东西,就像学历不需要刻意隐藏;他人如何看待我可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真的不是很重要,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达成我想要的——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就像地里的野草开始生长,覆盖整片田野。
所以话说回来,情感链接是重要的,但关系更有赖于长期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亦无法强行推进。关系并不围绕我运转,而我也并不依赖关系而存在。
我依然依然愿意去想象一种理想关系的存在,就像我现在的亲人与最好最好的朋友们那样,能够彼此支持、陪伴,如果能有足够舒服的关系来进入到更日常的生活里当然也是美事一桩,但必然先要走过漫长的朋友的路途。必然首先意识到,彼此是有着独立课题的主体,并基于此去承担各自的人生。
抵达这种对于关系的认知,对于自己能够独立行走下去满怀期待——哪怕无人支持也可以行走下去。何况事实上有如此多的人与我互为亲友,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去结交新的人群,创造新的连接。重要的恰恰是这种能力不是吗,而不是进入某种单一的关系形态。
所以,如果要再画一次心情曲线的话,我想干脆现在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我无比无比清晰地看到,标准本身变了。我绝不会为了赢得任何一个人的喜爱,或是普遍他者的喜爱而活,亦不会轻易将喜恶加诸他人。更专注地去实现自身,同时看到、尊重他者的独立和丰富吧,对自己和对他人本质上是同一的。
© 本文版权归 阿蔓float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