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自信

人总是很难认识自己。
直到后知后觉五年后,我似乎才真正意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五年前父亲生病带来的冲击,我以为我早已消化顶住和消化,事实上也确实顶住了。但没料到,这种变化仍有后劲。前两年我总感觉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又很难具体辨明到底哪儿不一样。
直到今年我才蓦然看清,不是我的年龄大了五岁,不是我的体重胖了30斤,不是我的头发越来越少,而是,我失去了一部分自信心。
而我,居然也会失掉自信心,这件事对于我本人而言,就是很难想象的。
但事实胜于雄辩,的确如此。
家庭变化之后,我们家每个人都扛上了巨大的压力。
放到我身上,25岁到29岁,我的确一下子失去了松弛感。很多日子里,我没法松弛,我总要担心会不会再有意外发生,如果突然发生,我用什么方案应对。这几年来,我学会了好几个科室的医学知识,感觉也像读了个研究生。意外和无常,让我经常紧绷着神经,而我的解压方式就是化压力为食欲。
我还有一些焦虑感。对未来的焦虑。我需要赚很多钱,而且不能等太久。至于感情,过去四五年里我基本不考虑,我当然遇到过心动的女孩,但很多时候,都不用对方表明拒绝,我自己很早就打了退堂鼓,因为我的思虑是——我现在处在低谷,未来渺茫,来我的家庭要承受不小的压力,我买不起房也没车,我真的要让眼前这个心动的女孩陪我吃苦吗?
是的,在爱情上,我居然也会失掉不少信心。
既然如此,那就无所谓了——放开吃吧,发福就发福,不妨感受一下胖人的快乐;穿衣打扮发型很邋遢,邋遢就邋遢,反正恋爱也不指望,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是的,后知后觉,现在我才真正看清楚,自己过去几年里的所思所为,固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核心原因还是——我的自信心折损了不少。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自信心。
尽管凭借写作的解压和自省,凭借常年的学习和实践,在风浪里我的确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但我依然没能全身而退,我没料到的就是居然会折损我这艘战船上的桅杆和旌旗。
我想,原因应该是,在25岁之前,我的人生太过顺利了。独生子独享宠爱,上学一路都是标兵,考上大学乃至选择工作到哪工作,所有决定都是我自己全凭心意做主,我风华正茂,也意气风发,我的自信是从小到大的,“自卑”是什么我从来没感觉过。
现在,我把之前我的这种自信,称之为“原生性自信”——也就是,主要归功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孕育培养出的自信。虽然其中也不乏我自己的努力,但核心因素还是成长环境。
比如,文章开始聊天记录里我提到的那位博主,19岁的西安体育学院的@A豪,号称“陕西人自己的欧豪”,他身上就有一股原生的自信和松弛。还有之前我分享过的在山西读大学热衷骑行的重庆妹妹@梦迪,也肉眼可见她这个年龄应有的原生自信。
我甚至想起了一封信,在我22岁大四时收到的一封女生写的表白信,我猛然回想起这样的字句,“之前就怪你太优秀,总是高高在上伫在那里,是个明眼人都知道,高攀你那想都不想”……以前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女生会喜欢我,喜欢我什么呢。
现在我后知后觉,原来那时候的我,在别人眼里还是那样的——就是有一股自信的。
直到今天,失去一些东西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作为一个男人,打开感情之门的钥匙,其实就是两个字:自信。
一个没有自信的男人,是不会,也不值得任何女生喜欢的。
前几天偶然再看《平凡的世界》时,我才注意到相似的启发。孙少安家里一穷二白光景烂包谷,如果说润叶喜欢少安多少还有青梅竹马的缘故,那么素昧平生的贺秀莲呢,为什么方圆十里都看不上的贺秀莲,会一眼认定孙少安?
路遥给的答案是——因为,孙少安除了人长得精神,身上还有一股很强的悍性。叫一个女人觉得,跟上这种男人,讨吃要饭都是放心的;只要拉着他的手,就对任何事不怯心了。
很多不成功的男性总是抱怨和批判,指责这个时代的女性,似乎都太势利了,太物质了,太慕强。
但要我说,这些男性似乎并不明白女性真正慕的是哪种强——真的倾慕的是现成的有房有车吗?恐怕也不完全见得。我觉得更倾慕的,是这个男人的生命力,是他的悍性和自信,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孙少安也因为这股悍性,被称为“西北锤王”嘛。
上午还看到一位博主解析《还珠格格》里的尔康和紫薇的感情。尔康是绝对的好男人,是个男女平权主义者,哪个王孙贵族不是三妻四妾,但尔康只认紫薇,装不下其他人,他本可以娶金锁,娶晴儿,娶缅甸公主慕沙,但尔康只认紫薇,即便紫薇不是格格,只是平民,他也只认紫薇,因为他认定的是紫薇这个人本身,而不是紫薇的身份和条件。而康薇恋能够修成正果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对于本就敏感甚至卑微的紫薇,尔康自始至终都给足安全感。在主角团里,尔康本身也是最成熟最勇敢最有策略也最有正义担当的人,他是对感情最忠贞的人,而不只是他的显赫身世,这是尔康的魅力和自信。
所以,我似乎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了,比如我妈前两年时常嘀咕,“那个村的娃,家里条件还不如咱,那娃学历也不如你,工作也没你好,人家那娃怎么就能领女孩回来结婚呢?那结婚我一去看,娃长得也没多帅嘛,咱跟人家比起来也不差啊,你怎么就没对象呢?”
我对我没对象这个问题兴趣不大,但,对这些条件确实算不得好的男孩能够修成姻缘这个现象,倒是让我产生了兴趣。
经过我的分析和思考,我得出以下结论: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有这么一类孩子,家里条件确实不行,且家里还有兄弟至少两个,也就是说,他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父母靠不住,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奔。那么,这些早早进入社会甚至早早辍学的男孩,反而在感情婚姻中更为积极主动,因为只能靠自己,也习惯了靠自己,所以更容易有一种对自己的自信,甚至闯荡社会磨炼的些许匪性——而正是这股自信和匪性,也的确可以吸引到身边的一些女孩。
所以,最自信的人,是两种。一种是从小锦衣玉食的,一看就有一种没经过社会毒打的眼神。另一种则是光脚的,本来就没多少可以失去的,凡事只能靠自己,所以也自带自信气场。
而,最尴尬的,最容易出现自卑问题的,反而是中间不上不下的。
我的尴尬则在于,24岁之前一路顺风顺水,自带原生性的自信。但到了25-30岁,正好要成家立业的关键阶段,一直在身后支持我的大后方出现了溃败,而我不得不回头收拾旧山河,感受到现实真切的逼仄之后,我的确没法像很多同龄人在感情和婚姻的博弈中拿出一家三代积累的筹码,交织的关系紧绷着我也让我折损了不可忽视的原生性自信,让我在与女孩交流中总是难以松弛展现真正的自己,在与女孩相处中总是容易悲观和自我放弃,让我面对未来时也总会多一些忧虑。
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也是我一切处境和遭遇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并不是父亲的疾病,也不是所谓的经济压力,而是——我的原生性自信心受到意料之外的折损。
搞清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把自己剖析得明明白白,我也才恍然大悟,我最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人的自信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性自信,但还有另一种,可以叫做“后育性自信”——我自己取的名词。意思就是,后天有意识培养的自信。
这样的例子也需要参照外部的镜子。
比如,刘思毅,比我大一岁的刘思毅,长得帅吗?一般,有我高吗?好像也没。比我有钱吗?那倒是。但最关键的是,刘思毅有着土匪一样的性格,他很细腻,但也很勇敢。尤其,当我知道他母亲去年检查出癌症,刘思毅带着母亲看病治疗的经历后,刘思毅的自信就不太一样了,他的自信没有折损,反而更加勇敢。
他的自信是——“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这是更坚实的一种个人自信,后育性自信。
很显然,还有两个月就要“三十而立”的我,最需要瞄准和建设的,就是培养起自己的后育性自信。这种信心的支撑可以来自多方面,来自事业的进取,来自颜值身材的形象提升,来自人格的持续修炼,来自技能的丰富……但归根究底,来自于真切而深邃的自我认识。
而我能写下今天这篇,恭喜我自己,已经认识到这一切了,已经站在了走向后育性自信的山脊上。
而减肥、恋爱、事业、自媒体等等所有事,在我看来,都是这份自育性自信会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想到2016年大学毕业晚会,想到22岁的我,大学四年没有一次登台演出,但毕业前我决意勇敢地站上舞台演出,我演唱了一首歌《不再犹豫》。那时候我还很羞涩,只有原生性的自信,我并不知道在不久之后的人生里,我会经历怎样波诡云谲的风浪。
那是一场很尴尬的表演,我的大学同学们可能还记得。
那也是我对偶像黄家驹和BEYOND的致敬。
但那时候,冥冥之中,我还有一层考虑的意味,这首歌我是唱给以后的自己的。因为《不再犹豫》里有几句歌词让我刻骨铭心:
问句天几高心中志比天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Oh 我有我心底故事 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BEYOND《不再犹豫》
这些年,我的确做到了“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而我还需要修炼的,就是——“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终于,22岁我唱出的歌声,像一颗子弹,在八年后射进了我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