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的两座天空之城
如果要列举西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汉族文化圈中,最有名的就是松赞干布,他统一西藏各部落,迎娶文成公主,加强藏汉文化交流,极符合汉文化中有为君主的形象。现在作为拉萨象征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与他和文成公主的传说一道,成为松赞干布留给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如果说拉萨是松赞干布实现统治的光荣之地,那么西安(历史上的长安)就是松赞干布的梦想之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令藏族的有识之士心驰神往,最终以和亲这种方式实现了汉藏之间的互信与交流。
一、神奇的日光城
在青藏高原一片崇山峻岭之间,拉萨河冲击形成了一片平原,公元633年,松赞干布把都城从山南琼结,迁到此地,建立了拉萨城。拉萨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在日光城呆了几天,没注意防晒,皮肤被晒得通红,脑门开始脱皮,大概是除了心灵净化以外的另一种重生吧。7月正是拉萨的雨季,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毫无征兆。早上去布达拉宫,还是阴雨绵绵,出来时已是艳阳高照。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1645年重建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达赖喇嘛灵塔之地。“布达拉”是梵文译音,原意是“佛教圣地”,许多藏人一生的梦想就是到布达拉宫朝拜,宫外磕长头的、转经的藏民络绎不绝,满脸肃穆庄严,与兴高采烈、叽叽喳喳的游客恰成鲜明对比。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坚实墩厚的花岗岩墙体,金碧辉煌的金顶,鎏金宝瓶、幢和经幡的装饰,红、白、黄颜色对比鲜明。布达拉宫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风格,与汉族规整对称的传统建筑,形成极大的反差。从正门拾阶而上,可以俯瞰拉萨全城,远处的高山白云,近处的河流绿地,令人心旷神怡。当年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成为西藏历史上少有的具有全中华影响的杰出人物。到了宫殿内部,就仿佛进入了迷宫,光线昏暗,熏香味道浓郁,佛像和达赖的灵塔肃然而立,令人油然而生庄严崇敬的感觉,无人再高声谈笑。殿内房间都不大,楼梯陡峭,大概是藏族的精英们有意为之,提醒自己不可耽于世俗的享受。
从布达拉宫沉重悲怆的氛围中出来,回到蓝天白云之下,明媚的阳光把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映照得更加壮观,有种心灵经过一番洗礼又重见天日的感觉。我没有宗教信仰,也一直无法理解那种虔诚的感觉,但是对于有信仰的人们,依然充满敬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世俗诱惑这么多的情况下,依靠信仰保持内心的平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拉萨是个神奇的城市,户籍人口三十万左右,但是一到七八月份,有两百多万人在此生活,有虔诚朝圣的、有猎奇游玩的、还有试图寻找人生意义的,当然更多的是怀揣淘金梦想的普通人——承包商、工人、司机导游、餐厅老板以及形形色色的娱乐业者。一方面是梵音缭绕的庄严肃穆,另一方面是大兴土木带来的灯红酒绿,所谓净土,不是湛蓝的天空,也不是新鲜的空气,而是我们内心的憧憬与希望。
二、大自然的严苛与温情
大自然对西藏的严苛有目共睹,高海拔下的氧气含量不足,导致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藏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都异常艰苦,内地人初到拉萨,饮食不惯,又缺氧,经常夜不能寐。但是大自然也有温情的一面,纳木错、羊雍卓、巴松措、鲁朗林海,都是对于西藏的美学补偿。这次日程调整,只去了纳木措,虽然从拉萨市区往返将近九个小时,但仍是非常值得。崇山峻岭环绕间,蓝天白云掩映下,只有潺潺的流水声伴着蜿蜒的公路,虽然车辆络绎不绝,但总让人感到天高路远、甚为寂凉。偶然来到一片开阔地,就能看到成群的牦牛,牦牛并不怕人,有的还到公路上闲庭信步,司机说以前经常有游客撞了牦牛就跑的,有的还会把牦牛顺走,这几年各处的检查站查得甚严,情况有所好转。由于云层较厚,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顶峰的皑皑白雪,算是略有遗憾。
进入纳木措景区以后,山路蜿蜒而上,到达那根拉山口的时候,将近五千两百米。上次到青藏高原的时候,是到昆仑山口,大概四千八百米左右。从山口远眺纳木措,仿佛一颗宝蓝色的珍珠,镶嵌在高原之上,让周边的山峦叠嶂瞬间黯淡无光。天地山水的明艳,奉献了一场光彩夺目的视觉盛宴,蓝色、绿色、白色的和谐匀称,起伏的山体与波光淋漓的湖面遥相呼应,构成大自然的杰作,确非人力可及。
走近湖边,依稀还能看到建筑拆除的痕迹,听说是当地政府借助地震的机会,把一些酒店和餐厅都拆掉了,高原生态脆弱,确实不宜搞过多的服务设施——地方政府的这一决定很有远见。纳木措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仅次于青海湖,但景色又似乎略胜一筹。湖水清澈寒冽,海鸥在湖面翱翔,鱼儿成群地游来游去,为这美丽壮阔的风景,增添了不少生趣。在湖边漫步,看着一望无际的湖面和远处的群山白云,不需构图,随手一拍就是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三、一日看尽长安花
原来计划十天左右的行程,缩减了一半多,但是来西藏,无非是感受宗教的肃穆与自然的壮丽,这两个元素在布达拉宫和纳木措都有呈现,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本来打算从西安机场直接中转回家,但天气原因航班取消,只能在西安停留一晚,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从青藏高原的不毛之地,一下子来到繁花似锦的千年古都,看哪里都是人间烟火。去年《长安十二时辰》大火,大唐时期的长安盛况令人心驰神往,当时众多少数民族的贵族仰慕长安的文化和饮食,常年在此居住,也就可以理解了。2005年毕业的时候来西安,被大唐芙蓉园的恢弘大气所震撼;今年再来,又被大唐不夜城的华丽斑斓刷新认知。西安不愧是千年古都,其手笔和气魄,都是国内其他城市所难及。大唐不夜城位于大雁塔脚下,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南北长2100米,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突出唐风元素,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创领新时代广场四大广场,大唐佛文化、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武后行从、开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
夜幕之下,大唐不夜场灯火辉煌,人潮涌动。这是新一代的商业街区范本,既有盛唐时期的特色建筑、雕塑,又有歌舞表演、花车巡游;既有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又有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布局;既有手工艺品、唐朝文创的精心构思,又有全国各地小吃的香气扑鼻;既有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普及,又有科技互动游戏的沉浸体验……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诸多功能集于一体,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如果说在拉萨感受的是诗与远方的神圣与高远,那么在西安就是眼前的世俗与安逸,藏族有首传统诗歌,恰好说明尽管精神层面的追求重要,但是物质从来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尽管他引进佛教,还是要靠汉民族的文明来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