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是如何一步步跑偏的
查看话题 >工作十年,致不安分的自己

一转眼,我毕业工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首起来,除了一阵唏嘘之外,更多地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自己的青春也在这样的流逝当中一去不返。我只苦笑了一番,没有泪水,阳光炽烈,在它的照射下,我紧紧闭着我的双眼。
写这篇文章,除了想记录下此刻的感受,回顾自己十年来的变化之外,更想揣度下所谓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工作了十年,我深刻领会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工作毫无意义,我们只是渴望在工作中,掩盖我们对于人生的迷惘与彷徨。工作着工作着,我们就老了。
与大多同龄人相比,我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时间稍晚,主要原因是上学留级耽误了,上学的时候晚个一两年可能看不出来,因为彼时大家都小,脸上都还没有皱纹,站在一起相差不大。
但长大后你会发现,即使这一两年时间,也会形成巨大的落差。大学的时候你比别人大一两岁,工作的时候你比自己的同龄人晚工作了一两年。走向工作岗位后,比年轻的你年长了,与同龄人比你工作经验又没有什么优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走向了工作岗位。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最后阴差阳错第一份工作去做了展馆策划,也写过公司新闻稿,写过故事脚本,给老板写过发言稿,同时也打过很多的杂。工作经验是积累的,而不是学来的。社会规则显然不同于学校规则,许多时候你感受到的并不是温暖,而是世态炎凉。
人是需要成长的,人也是在逐渐成长,日复一日的工作,创造着所谓的社会价值。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先要创造大的社会价值然后才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个人价值。那时候我们以为的确如此,创造社会价值是大道,创造个人价值是小道,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显然要走大道啊。
就这样拿着微薄的工资,写着毫无共情感的文字,有时候厌倦,但在忙忙碌碌当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我记得某一天凌晨三四点钟,老板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公司处理一件事情,我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当中听到电话铃声,但却并没有骂娘,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公司把事情处理好。
后来实在觉得没啥意义,裸辞了,裸辞成为了此后我每一次辞职的选择,我从没有想过在辞职之前就找好下一个坑。我也一直好奇,为什么全社会好像都对所谓的裸辞嗤之以鼻?人就必须一直工作而不能有丝毫休息的时间吗?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似乎依旧毫无改变。

第一次裸辞后,我一个人背着包从南京坐绿皮火车一路向西,第一站到了西安,去夜爬了华山,然后去了西宁,在青海湖边上的西海镇租了辆自行车花了近三天的时间骑行了一圈青海湖。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走得如此之远,我并没有一丝的胆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与美好。骑行在青海湖,烈日骄阳,人影寂寥,我却感受到了大地久违的呼吸。如今回忆起来内心还是充满激动和感动,曾经的一切似乎仍然历历在目。
回来后又重新走向工作岗位,远方是暂时的,工作才是所谓的永远,我们从未怀疑,我们也都按照这样的轨迹和路径在走着。
新的工作仍然以文字为主,也圆了我进入一家“杂志社”的梦想,不过至今我仍然不能断定它是否确切属于一家杂志社。它属广告行业,相比,其实我更想进入一家文学杂志社。
但不论怎样,这份工作更贴合了我的所长,我工作的很顺手,也在一步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找到自己的节奏。近六年的时间,从名不经传的新手做到了部门负责人,收获了很多,也很是感恩。
但“文人”始终有一个特性,就是对看不惯的东西始终嗤之以鼻,也不大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渴望人与人之间是简单的、透明的,但大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很隐晦,各怀鬼胎。你将心比心,他视而不见,你只不过是一颗小小棋子罢了,何足挂齿。
这个社会本就很不公平,这是我后来逐渐认识到的。作为一个极度“本分”的人,永远渴望的是公平,当不公平的齿轮转到了你的身上,许多人可能碾过去就算了,而你绝无可能,“自尊”成为了你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职场上,我很少会讨厌某个人,但我特别讨厌那种胸无半点墨、阿谀奉承的人,这是骨子里的讨厌,或也注定在职场上我走不了多远,我深知。

六年的积累不易,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一篇一篇文章写出来的,但周遭显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一种质的变化,再加之自己不安分的内心,对于逃出牢笼的渴望,最后索性离开了。
离开之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情薄凉,六年的时间你换不来一句“往后好运”,你终还是两手空空地离开了。所以人千万不能把自己寄托在所谓的工作上,工作纯粹就是获得劳动报酬,千万别谈什么感情,当初感情谈的有多深,离开的时候你就会被伤的多深。
那时候太年轻,不懂,待懂的时候,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
又一次的裸辞,又一次的放飞自我,这一次我背上背包一个人去了西藏,深入阿里,深入无人区,在荒凉的大地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寂寞。藏羚羊在藏羊群中穿梭,独自放羊的藏民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寂静无声,不远处就是湛蓝辽阔的色林错,涛声拍岸声声落。
人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在你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你说你没有去过西藏,看过西藏,一心向往西藏。而那些生在西藏的人,许多人自始至终都在西藏,都与寂寥的大地相伴,他们从没有想过我应该去看看这个所谓的世界。殊不知在你不以为意的时候,你所在之处就是世界。
近一年的时间我彻底脱离了职场,做着自己所渴望做的事情,旅行、读书、写作,但是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于我而言,到底是有益还是无益?或者说,给我往后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一种影响?
有益与否可能无法剖析和完整定义,但是带给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更多地去思考自己,它让我听到了自己更多内心的声音,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让我更加懂得感恩。
但另一方面,它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不安与忐忑,我似乎很难再困囿于工位,很难再仍由别人颐指气使。
后来来到上海后我尝试着重新走入职场,但是在新公司也并未能够待得长久,除了其他的因素之外,这种心理的变化或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有时候我自问自己,我还能够进入职场吗?
从待了十多年的南京抽身而出,说实话并未感到如何的失落,或者说失望,我就好像一个被来回踢的早已麻木的皮球一样,失去了知觉,离开也只是一个没有丝毫感情的行为罢了。

虽可能也有过短暂的伤春悲秋,但我似乎从没有将南京视为我的家,或者我无论在哪里,都始终感觉自己在漂着,大概就如这句话说的那样,“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于是,我又流浪到了上海,兜兜转转,跌跌撞撞,一年又过去了,经历了很多,认知了很多,也赚了些钱,但也都花光了。上海是一个更大的“陷阱”,你置身其中,根本找不到你所渴望的边界。
但所幸,每个人的边界感都很强,你并不需要刻意逃离。我就像个“老新人”,在这座城市呼吸着,积攒着重新出发的勇气。我一次次怀疑,一次次退缩,但我知道,留给我退缩的时间也不多了。
那天我去上海徐汇区的龙华寺烧了柱香,有个人盯着我看,说我有福相,要给我看看命,我看他没有多少胡子,也没有戴着墨镜,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算命先生大相径庭。于是不相信他,最后就没看。
烧完香后,我看许多人在距龙华塔不远的地方围聚在一起,我凑过去看了看,是人工开凿的一个小水塘,水很浅,里面有几只鸭子,但它们没有叫,还有许多只小乌龟,我盯着其中的一只乌龟发呆,它爬的很慢很慢,它永远都爬不出这个两丈长都不到的小水塘。
我工作十年了,但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我毕业十年了。十年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人正年轻,有人走向衰老,我自己也恍然若梦,从南京回家,又到上海,四处穿梭,似乎并没有感受到时间如何的锋芒与残忍,天真地以为自己仍然年轻。
但不得不承认,在时代的一阵又一阵浪潮当中,我已经越来越靠后了,我早已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之际,他的遗作《我们八月见》出版了,他曾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那是不是尝遍了所有的痛苦,往后余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意义呢?马尔克斯不会回答我,也终究回答不了了,但我沉浸在他写的一个个故事里,人生就是一场亦真亦幻的梦罢了。
时下,重启人生似乎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人觉得活得不够好,不开心,就脱口而出重启人生,但重启如若如此容易,又何必陷入彷徨。重启自己的人生,它似乎更像一种“励志般”的宣言,自我安慰的迷药罢了。
毕业十年,工作十年,虽有失望、失落、迷茫、踌躇,但我的人生不需要重启,因为它是属于我的人生,我依然充满热情和向往。未听到落锤之音,我就仍然不会缴械认输。
#人气创作计划#
由于发布者的设置,不展示所有人的转发
陈禄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年度总结:断断续续,离职一转眼快三年了 (4人喜欢)
- 2024年度阅读记录:九十八本书的曼妙旅途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