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人两日闲逛
清明节突发奇想,去趟京都吧。约同伴未果,断然决定,独自一人,说走就走。
目标明确,一日“下馆子”,一日中轴线闲溜达。

直奔国博
国博第一站——中国古代。
得益于这些年的国学学习,对古代文化兴致较浓,但这次只看了石器时期、夏商周这两个部分,宝贝太多了,留存几张我影响较深的吧。




转站

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这是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展。
虽然没有动物园、海洋馆的真实生物,但我更愿意动物是在大自然中自在的生活。
更加理解了天人合一,天地合而万物生。
原来,很多物种近年来陆续灭绝,有的动物濒临灭绝;原来人类对雪豹比较陌生,因为它不好被观察;原来冰川消融到北极熊都快没有栖息地了;原来直升飞机是根据蜻蜓仿生创造的......噢,我是如此贫瘠,哈哈。真愿万物各得其何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还有三个展馆:
数说犀牛展
体会了申论里古代文物与数字科技的融合。这是一个:前沿数字技术与古老文物相遇、相知、相伴而进行的展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观众与展览合而为一、相互成就的展览!这是一个:由参观者“变身”为探索者的展览。
再写申论也言之有物了,太功利了。o( ̄┰ ̄*)ゞ
科技的力量。
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取得了辉煌的古代科技成就,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也曾落后于新时代的屈辱挫折,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艰难地走向复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也希望自己在学习文学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科学常识,不断尝试学习新兴事物,不要成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古董”。
中国古代书画。
进去了,出来了。一头雾水、一无所获、顿觉惭愧。
九点顶门进馆,五点闭馆出来,但也仅看了一半不到。
出来后,锁定一位弟弟帮忙拍照。果然,弟弟人帅心善,拍的可认真,选出一张我觉得最好玩的。


第二日的北京中轴线
当我第一次来到天坛,穿过两旁耸天的苍翠古柏,抬头望见圆圆的石基上那座圆圆覆盖着三层海水般蔚蓝的琉璃瓦的古建筑时,我竟流下了皈依的眼泪!
其次就是景山,只因为从这座小小的山顶下望,北京伟大的紫禁城全景,尽收眼底。
——冰心
冰心先生力荐的这两个景点恰巧是我中轴线citywalk的两处观赏选择。
天坛不可不去
这次是东门进,南门出的,算是逆行,下次一定要从南门进, 再走丹陛桥,北行而上,步步登高。
逛天坛有三点感受:
第一,身临其境,哪怕只有建筑,也能更近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站在祈年殿下面,我想无人不心声敬畏,无人不深受震撼吧。
第二,每一处建筑都体现着易经文化元素。诸如以“元、亨、利、贞”命名的四道门,“天坛走一走,处处都是九”是源于乾为天,天为阳,九为阳数之最。真是先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才更有趣啊。学无涯~
第三,教育资源的差异。生活在北京的孩子,随时可以组织学生研学,博物馆、天坛里随处可见的是北京当地学校的研学活动。生活在如此厚重的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孩子,他们的教育和成长,又怎是东北小孩可以相比的呢。

景山不可不上





最好的季节、最好的安排,旅行完美结束。
我还是蛮喜欢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