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潭日记196:阳医师说书
琥珀潭日记196:阳医师说书
晏弘
我和阳医师是忘年交,他比我大二十岁,我四十岁时,他已年过花甲。阳医师身材魁梧,说话中气十足,诙谐有趣,闲来无事,几个朋友相邀一起喝酒聊天。阳医师擅长中医,话匣子一打开,就说起那句口头禅:“精不足多欲,气不足多食,血不足多眠,多乎哉?不妙也!”我扑哧一笑,乍听起来那么耳熟,与隔壁孔乙己有几分相似。他正襟危坐,一副诡相,说:“此乃温馨提示!”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微恙很正常,生病了就尽快医治,早治早消停。阳医师忽然笑起来,端起酒杯又放下,说现在有人读了几页医书,无师自通,自行用药,百病大可自医,手心出汗乃阴虚火旺,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也;睡眠时背上出汗乃骨蒸劳热,服用知柏地黄丸可也;四肢发冷、腰膝萎软,以为肾阳虚,服用金匮肾气丸可也,真是想当然。各人体质不同,病患有别,名医处方也要斟酌加减,生病了尽可能问医,辨证诊断,标本兼治,耽误不得。
我接过话头说,自家和尚做不了自家斋,自家医师治不了自家病,向来如此。阳医师说不无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座的朋友有高血压,问道,中风可有前兆?阳医师压低嗓门说,中风有地域性,尤其是饮食习惯,嗜好咸鱼腌肉、重油重口味地区。他伸起三根手指说,只要问三个简单问题,就可以判断是否中风:一是笑一下,倘若患者嘴向一边歪斜提示中风了;二是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当然要有条理性、连贯性,例如:今日明日天气晴朗,倘若舌头僵硬说不清楚或不连贯提示中风了;三是举起双手,若一手上抬无力提示中风了。还有一项也是中风前兆,让患者伸出舌头,倘若舌头不能灵活屈伸甚至偏向一边,那也提示中风了。以上四个动作,如果患者有任何一个动作出现问题,就要立刻送往医院就医。倘若患者忽然摔倒在地,不能去扶起,别动,立刻拨打120及时抢救!
朋友们神色紧张,惶惶然,说都记下来了,念念有词。生命诚可贵,保养在平时!
看到大家一脸窘相,阳医师主动举杯,说:“饮酒适量,小酌怡情!”朋友们端起酒杯,问道:喝酒可有解酒药?阳医师哈哈大笑说,有啊,我有秘方酒仙饮,里面有葛花、白豆蔻、高良姜、淡竹叶、丁香、芦根等等,下次带给你们。朋友们雀跃而起,快步下桌,抢着一起围过来给阳医师敬酒,阳医师喝完,亮了一下空杯。朋友们又问阳医师,历来名医到底是怎么看病的?阳医师坐下来,举箸又放下,说道,人有百病,病有表里,千万别被表象所迷惑,他讲到一则故事,说是清代名医徐灵胎《洄溪医案》里记载的病例,我回家查了一下,原文是:
“洞庭卜夫人,患寒疾,有名医进以参附(注:即人参、附子),日以为常,十年以来,服附子数十斤,而寒愈剧,初冬即四面环火,棉衣几重,寒栗如故。余曰:此热邪并于内,逼阴于外。”
酒席上,阳医师说得兴起,说:“老徐就是神奇,未见病人,无须望闻问切,成竹在胸,了如指掌”,医学有云:热深厥亦深,热极生寒,当散其热,排于外。老徐用几两芦根,煎取清凉疏散之汤汁,三剂而去火,十剂而减衣,再服养阴之品而痊愈。如此简易乎?阳医师叹道:“高则高矣,实乃传奇笔法!”
我抬眼瞅着阳医师,随口说道:“世上没有传奇,如何收拾众生?”阳医师哈哈大笑,说:“此乃高见,人一出名就喜欢树牌坊!”他环视一圈,接着说,还是讲点别的吧,酒桌上难得开心,还是扯扯闲话松松气。酒席中,一个个讲起逸闻趣事,觥筹交错,有人对对子,阳医师干咳一声,说了一个段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医生给小姐看病,病愈后,医生回访,小姐再三挽留,欲说心曲,遂借处方药中有龙骨牡蛎说事,出一上联:
“幸得龙骨一根,生津退烧又止痒。”
医生听了心知肚明,望窗外橘树绿叶葳蕤,果实累累,一语双关,对得下联:
“犹记陈皮两片,解渴消肿还化痰。”
惹得小姐一脸绯红,双腿发软,倒向医生怀抱,成就一段好姻缘。
阳医师说完了,朋友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反应不过来,几分陶醉,猛地哦了起来,双关语啊,近水楼台先得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