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回想
八十三岁的宫崎骏历时七年制作的告别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4 年 4 月 3 号在国内上映,4 月 4 号晚上看了这部影片,影院灯光熄灭后在昏暗中默默开了小瓶梅见青梅酒,像是隔空在和这位老朋友做告别的私人仪式,在酒精的催化下,经典的彩绘画风和久石让的配乐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第一次接触宫崎骏电影的时候的感觉,在内心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怀念之情。画风比以前软了许多,老爷子好像真的拿不动笔了。两个小时极其富于想象力的情节蕴含着各种隐喻,嘲讽法西斯主义,对日本政府对待昔日错误态度的不满,对日本政府排放核废水的批判,对世人盲目跟随失去自己判断力的警示。同时也参考了很多宫崎骏自己的人生经历:
6 岁的时候,母亲美子就长期受神经性肺结核的折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待在家中,足足有九年的时间。也正是因此,后来他的作品里,很多主角总是在失去父母的状况下苦苦挣扎,这也是他对童年恐惧温柔的清洗。宫崎骏在纪录片回忆,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哭着要求母亲抱他,母亲含泪拒绝了他。小时候的宫崎骏尚难以体会那么多痛楚,他只是不解并且内化出更负面的情绪,从此不再向母亲撒娇,甚至经常想:“为什么要生我?”但后来,宫崎骏才知道,因为那时母亲连自己翻身都做不到,根本不可能拥抱他。 在《风之谷》漫画连载大获成功后,宫崎骏心想,终于可以有一次机会,好好地做一部作品给母亲看。 但 72 岁的美子,还是在和病魔顽强搏斗 35 年之后,在《风之谷》电影上映之前,永远离开了他。
宫崎骏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有了名气,做出了第一部成名作《风之谷》,并在后面又创作出《千与千寻》,《起风了》和《龙猫》等等伟大的作品,感谢他对自己热爱的执着,坚持本心的创作出富于想象力寓意深刻而美好的动漫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宫崎骏在自己最后的一部影片以自己十岁时看到的一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作为电影名,这本书也在电影中出现在了主人公真人的书桌上,翻开的内封是真人母亲写给他的赠言,我想这本书的内容其实也是宫崎骏送给后人的赠言。这几天每天深夜我都会翻开这本书看上一两章节,全书共十章,十六万字,很简短的小说,大概看了一个星期,每章我都仔细的勾画出我觉得很好的环境描写,对人细腻的内心刻画,还有富有智慧的文字,在空白处记录下引发共鸣的感受。
全书共十个章节,从阴冷滞重的冬日到万物苏醒的春天,恰好契合少年从自我迷惘向清醒认识自己与世界的转变。每个章节都以寻常事件打底,重点在于篇末舅舅写给少年的笔记或信件,这是作者力图向读者阐述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涉及的范畴极广,从天体运动到人文艺术,从经济策略到人际关系,从历史人物到佛陀由来,细品这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深邃的内在原理,何止是让青少年们受益,阅历甚众的成人亦不妨一读,从中或许可照见曾一度失落的梦想。正篇中关于少年的趣事与副篇中的科普论理结合得相得益彰,既达到规训教化之目的,也避免了说教的枯燥乏味。
我们这代人,得到太少温柔的教育了。有些道理能在成长中慢慢习得,可是温暖阳光的心思,却不会轻易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书里小主人公的妈妈和舅舅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者,循循善诱。人,应该着眼于自身的价值,永远懂得尊重其他的人。
以上是我看到豆瓣短评中最富共鸣的两个,这本小说以几个少年生活的片段展开的故事,与舅舅和妈妈的谈话循循善诱的教育,有情景有道理,很好的在读者的心中种下一颗颗种子,看完我和室友说,读过这本书和没读过这本书的人生一定是不同的。以下我想简述我的部分收获,可能写不完快凌晨了,明天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 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思考;
- 守护好内心最真挚的感情,成为一个人,而不是“鹦鹉”;
- 语言具有局限性,要用行动去体会真实的世界;
- 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对周围的事物多一份耐心而不要在短视频横流的快餐时代失去自己的专注力;
- 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大胆猜设,小心求证;
- 整个人类的社会是一个联结网络,思考自己在其中存在的价值所在,物质上,情感上?
-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问题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
- 从内心去尊重这个社会上每一个支持着运转的人,好好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条件;
- 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波澜不惊,而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的有价值,善良需要勇敢,心中有温暖美好的思绪后,就将付诸行动;
-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会犯错,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
- ......
伴随着音乐《solitude》,清脆的火焰从炉子中燃烧的声音,缓慢的钢琴乐,慵懒的猫叫声,让人发困,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