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游后记
一
飞机十一点落地,我们马不停蹄赶往酒店,虽然时间仓促,但第二天还是一大早就到西湖排队坐船。公园附近有不少叔叔阿姨在晨练、跳操,因为衣着明丽,也衬得八月的夏天更加灿烂。夏日早晨八点的西湖边微弱的风还裹挟着水汽,熠熠的阳光透过“画舫”的玻璃照进来,赶来坐窗边的大人和小孩都拿出帽子和衣服遮挡,其间还有嗡嗡的蚊子在耳边说话,虽有些狼狈,但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还是时不时躲过阳光,急切地观赏起湖中山水色。
西湖有个景点名叫”柳浪闻莺“,而西湖或整个西湖周边城区,也种植了不少柳树。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中想象的江南,一到西湖,便是眼前俯拾皆是的现实。荡漾着粼粼波光的湖面,穿过柳岸轻拂脸颊的微风,高举明丽美色的青荷粉黛,单这三美,就能轻易调和出最令人沉醉的画卷。我和朋友一路下来,热汗挥洒,却也停不下流连的脚步。累了,就在苏堤柳枝底找一处长椅坐下。虽然我们带着打卡的任务来,但此刻也耐不住西湖温柔乡的轻哄,听着柳浪徐徐的声音,感受被柳林柔化的和煦阳光和从湖面扬上来的凉风,风光旖旎,恍惚间,我们也入了这般惬意的画卷。




二
第二天刚起床便听见了雨声。这雨来得很轻松,不携雷带电。因为提前做功课,知道有可能会下雨,再听到劈里啪啦的雨声,我们也平和地接受了。但杭州八月的雨,就像一个刚满月的小孩,想哭想停没个准,轻飘飘地,突然就在骑行的我们脸上留下几滴;有时兴起,毫无预兆,没通知大家便兴冲冲直下,淋了一城又突然停了;当我们穿好雨衣,刚刚还淅淅沥沥的雨又戛然而止,我们被这雨耍得没脾气,便干脆穿着雨衣,一路骑行不停。虽然没有在路上停下,去看看地图上标记的必游景点,但雨中在杨公堤上骑行也是另一种独特的感受。
杨公堤路旁大多是高大的梧桐树,整齐又繁茂的梧桐不像庄严的水杉也不似柔美多姿的柳树,他们被修整成一个翠绿的穹顶,雨滴敲打在他们交叠的叶子上,发出如大提琴般醇厚温润的低吟,轻轻回荡在穹顶下的杨公堤。沉稳的雨声敲得人心安定,水洗过的碧绿一一掠过眼底,微凉的清风透过重重树影,骑行在杨公堤上,一身轻松,真不想停。
但因为骑行,没有拍照,真是可惜
三
西湖风景中还有另一种独特的美,在傍晚时分,也在曲径幽处。有一日晚上六七点,雨消云散,我和朋友便放下赶路的包袱,随意找了一处入口,漫步进傍晚的西湖里。柳暗花明中,我们也差点迷了路,好在西湖沿岸湖面有点着亮光的石塔,帮我们引导到西湖边。在一处翠光亭下,我们站定,被天上的流云浮霞和水上的残影碎彩吸引住了目光。开阔而平静的西湖在眼前和胸中展开,对岸连绵的兽甲似地山逆着光,在黑魆魆的山里,点点金光错落,落日沉寂,被掩映在山,余晖和霞光涂抹着天空最后一隅缝隙,流云赶来相会,在天上挥洒浓厚的水彩画。湖面残留着丝丝天光,被清波揉碎在层层叠叠的浪花里,像莫奈在黑纸上的画作,一两盏石塔的灯光更是点睛之笔。自然美景全凭这灵活的光影点彩,就像永福寺黄墙上凌霄花独秀的只影,又如云栖竹径洗心亭小方池里一剪光影。西湖很美,在光影艺术里的西湖更有灵气,那一份自然赋予的独到悟性,让我们赞叹和感慨。






四
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藏在西湖里的还有我和朋友都念念不忘的城市温度。在西湖很多地方,猫咪像放浪不羁的浪客,倘然睡在路边,肆意在青苔石阶上打闹,在绿化带花坛上旁若无人地清洗毛发。一个个洒脱自在的主人——它们是我们随处可开的盲盒惊喜,静静地与它们相视一会,很容易便能被它们治愈。
我们去往杭州博物馆时,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大爷。穿着白色开衫灰色阔腿裤,手拿一把折扇,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大爷听说我们也是去杭博,热情地跟我们讲解。他爽朗而客气的话语,像一个老师,诚挚地向我们讲述博物馆的亮点和近期的展会,也像一个许久不见的亲戚,热切询问我们旅游的原因。可能是一问一答的方式过于像老师教学,我们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推辞了大爷善意的带讲。



五
短短几天旅程眨眼便结束,提笔时总不知道如何写下在杭州的时光。记忆总会在不经意间光临,关于杭州,重翻相册时,还有很多美好偶尔点亮平凡的日子。郭庄里被裱起来的一处处美景、满觉陇氤氲的桂花香、水如天上的望湖楼、灵隐寺斋菜食堂轻声细语的阿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