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系列09|哀姜:拿着孝庄的牌面打得稀碎
公元前673年,以一己之力搅乱鲁国政局的文姜去世。齐、鲁两国政治联姻早有传统,在完成了文姜的葬礼之后,鲁庄公向齐国求娶哀姜,希望延续这个联盟。
《列女传》中记载,鲁国“五世不宁,乱由姜起。”说的正是这姑侄二人。与文姜的一生轰轰烈烈满足自己的外交理想不同,宣姜的每一步都精准踩中了“最坏的”选择。
身世之谜:哀姜究竟是谁的女儿
鲁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
《史记》中记载哀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桓公的妹妹。但是齐僖公于公元前698年去世,距离公元前672年鲁庄公与哀姜订婚已经过去了二十六年。哪怕是齐僖公晚年所生之女,哀姜的年龄未免有些大了。而且之前没有关于她的任何婚姻记录,这都不太正常。
从年龄上推测,大约是齐襄公或者是齐桓公之女。先来看一下哀姜的婚配时间线,公元前672年约定婚事,但到了公元前670年才正式嫁到鲁国。根据古人十五岁及笄成婚来看,很有可能二人订婚之时,哀姜并未到适婚年龄。
按照这个推断,哀姜有可能是出生在公元前785年。那看回公元前785年这个时间点,正是齐襄公被政变杀害的第二年。而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之后,公子小白即齐侯位,即齐桓公。
历史记载中,齐桓公是有一个女儿的,那就是后来嫁给晋献公的齐姜。如果哀姜也是齐桓公的女儿,那为何没有相关记载呢?
按照这个思路,哀姜应该是齐襄公的女儿,很有可能是遗腹子,或者是出生不久齐襄公就死了。
出轨之谜:成盛宠到失宠
在齐、鲁两国约定婚姻之初,鲁庄公是十分尊重的这次联姻的。公元前672年,鲁庄公亲自到齐国下聘礼。公元前671年,鲁庄公到齐国访问顺便探望哀姜。公元前670年,终于迎娶到哀姜的鲁庄公命令宗妇携带玉帛等礼物前来朝见。
这些行为在当时都是逾越礼仪规制的,当时鲁国大臣纷纷出来劝谏,但鲁庄公对此充耳不闻。关于鲁庄公的这个行为,可以看作是对齐国的尊重和礼遇,但是如果对于哀姜一点动心都没有,恐怕不会接连做出这么多出轨之事。
然而,哀姜与鲁庄公之间的“恩爱”事迹也仅此而已。哀姜并未生子,而是将陪嫁滕妾叔姜所生之子公子启方视为自己的孩子。也许是过了新婚的新鲜感,鲁庄公对于启方也并不喜爱,反而是对于庶出的公子般更为看重,计划立为继承人。
也许是鲁庄公的这一举动,让哀姜开始为自己筹谋,她与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暗通款曲。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庆父逼死自己的兄弟叔牙,杀死公子般,逃亡齐国,在齐国的支持下,立公子启方为鲁国国君,即为鲁闵公。
哀姜从捧在鲁庄公的心尖尖上,到鲁庄公离世,与情人合谋拥立鲁闵公不过用了十年的时间。很难想象,那个及笄之年踏上联姻之路的少女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满心期待到心死的。
杀子之谜:一步错跌落神坛
如果鲁闵公顺利继位,哀姜以齐国公主、鲁国嫡母的身份,想必能有一个不错的晚年。也许她还太过年轻,也许她还是不甘寂寞,也许政治谋略背后她只是个单纯的恋爱脑。公元前660年,她做出了令她一生都后悔的决定——与庆父合谋,立庆父为嗣。
用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这是哀姜所有选择里面最坏的一个。倘若不满意鲁闵公,以哀姜的身份,与齐国联盟另外扶持一个鲁庄公的儿子她也有胜算。但是她偏偏放弃了自己背后的齐国,跑去与庆父合谋。且不说庆父的成功率有多高,就是真的让庆父成功了,哀姜以前国君之妻,庆父嫂嫂的身份,真的能凭借这点可怜的感情得到自己的理想生活吗?
果不其然,庆父杀死鲁闵公后,被鲁国人追杀,他只好逃到莒国。而哀姜也受到牵连,被迫逃到邾国。
齐国的目的是在鲁国扶持一个愿意与自己结盟的国君,这个人最好有齐国的血统。如今,齐女所出的鲁闵公被杀死,齐国只得另外扶持鲁僖公继位。为了表示对鲁国新任国君的友好,齐桓公责令邾过交出哀姜,并在路上将其杀死。
前面曾提到关于哀姜出身的问题。齐国曾经有过将卫宣公妻子宣姜改嫁给卫宣公儿子卫昭伯的先例,鲁国也有接纳出轨并害死本国国君的文姜的先例。而到哀姜这个时候,她的丈夫鲁庄公和情人庆父都已死,鲁庄公虽无其他儿子,但是尚有兄弟季友在世,并且季友是辅佐齐僖公上位的重要之人。按照齐国的一贯操作,哀姜不只有被杀这一个选择。大概率因为她父亲并非当时的国君齐桓公,很有可能是那个爱“骨科”的齐僖公。齐桓公对这个侄女并无太深的感情,平衡之下用哀姜的命去换两国的交好利益更大,所以才将其杀死。
哀姜被视作乱鲁的祸水,但是她的一生远比姑母文姜悲哀被动的多。年少嫁给年长的国君,抚育独子幼年登基,与小叔子之间有情感纠葛,哀姜的人生配置倒是与清朝时期的孝庄皇后有些类似。但不得不说,作为一国之母,需要一点运气,但更需要一些智慧。这些,哀姜拥有的都不多。
被杀死之后,齐桓公将哀姜的尸体送回鲁国,鲁国仍然以夫人之礼安葬了哀姜。这大概是她最后的体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