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后劲儿很大的影视剧
查看话题 >从宽容到批判——致中学时最喜欢的电影《玻璃之城》
39岁的今天,我第N次看《玻璃之城》。这次触发我观看的源头是罗启锐去世。如果从道德观来分析这部电影,可以打0分。但是从艺术角度,每次我都选择了打5分。由此可见,对一样事物的喜爱是不会理性的。我可以理性地分析其他的电影,但是对于触动内心的影片,难以用道德的对错来掩盖他的优秀。这部电影见证了我的爱情观的成长。
(一)高中时看《玻璃之城》:产生对浪漫爱情的向往 17岁,高中。那时是2001年,距离片子上映不过3年。当时资源匮乏,也没有豆瓣。但是或许是黎明的影响力,所以中学时期忙碌的自己,居然能够有幸看到这部电影。并且这是我中学时代少量观看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 当时和异性朋友讨论过这部影片。他没有看过,但是对这部片所展现的道德观无比厌恶,从而对我的三观也表示了否定。所以在那个时代,我连和朋友表达喜欢这部电影的勇气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一部三观不正但是意境美好的电影。同时,我也很惊讶,电影的导演居然能够把一个违背道德的故事变得让你同情和理解。原来艺术世界是这样的魔幻和影响力巨大。
中学时我家里能收到凤凰卫视中文台,所以让我看了很多日剧。日剧《魔女的条件》的师生恋、《恋人啊》的婚外恋都能让中学时的自己,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对爱情观的塑造产生了影响。换句话来说,那时对爱情的宽容度很高。甚至偶尔的时候会冲动的认为,只要是爱情,很多都可以是对的,哪怕婚外情。所以这样的思考也让我害怕,因此曾经一段时间不碰那些三观不正的电影。 但是从内心来说,这部电影给我编织了一个浪漫的梦。我不向往婚外情,更不希望最终伤害其他人,只是我向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部影片中,双方曾经这样自然、真诚地表达对对方的爱,而且都是对方的初恋。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经历。
所以在那个不经世事的年代,在那个你不会去分辨谁更值得你爱,谁未来可能和你分离的中学时代,你会对这样的电影表示宽容并且对人物产生同情。
因为那个时候,我不懂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假若帅气、自信、温柔、浪漫等因素汇聚在一位异性身上时,哪怕得不到天长地久的承诺,也愿意相信对方,也敢于追求没有结果的爱情。就像影片里的他们能依旧幻想活在学生时代,假装自己单身,有权利延续自己曾经错过的爱情一样。这是否也表达了导演和编剧们内心所认可的价值观呢? (二)大学时期看《玻璃之城》:单身时的精神慰藉 上了大学,看到了很多情侣在大学期间浓情蜜意,但是毕业后为了彼此的前程,果断分手。此时再看《玻璃之城》,心中开始怀疑,空有浪漫激情,但是没有对未来的承诺的爱情是真爱吗?假如最终两人也是分手的结局,那么这些美好的回忆是否值得经历?假如我是港生的妻子,自己信任的丈夫,背着自己在外面有其他的情人,自己能否接受? 这时的《玻璃之城》,留给我的美好只是他们中学恋爱时的唯美画面,所以我会只看前半段电影。那些画面令我动容,为了帮韵文送冰淇淋,港生骑车带她穿过迷乱的路灯;在客座教授发言时,港生偷偷地给韵文送玫瑰,并且告诉她可以每天在水中放阿司匹林,这样玫瑰就能多活几天;在港大舞会上,港生和韵文相拥着起舞......
也许对这些影像的着迷,是对帅气的男性的向往,是对纯真爱恋的憧憬,对学生时代爱情的美化。电影的魅力之一正是如此。他让你怀念或者向往。
也许只是一些人们所经历过的普通片段,但是在艺术的加工后,让人欲罢不能。每次看完电影,就像谈了一场恋爱。哪怕知道下一个桥段是什么、台词已然烂熟于心,但是当大学单身时,仍然会把看这部电影当成一种精神慰藉。
(三)婚后看《玻璃之城》: 经历过了爱情的失意,如今有了一份稳定的婚姻。此时再看《玻璃之城》另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终于开始理性地思考影片的价值观,我开始懂得韵文的苦和伤悲。
她爱上了不能爱的人,这个人并不能为了她而抛弃家庭,而她自己也难以对丈夫忘恩负义。尤其是当我看过情感记者安顿的《绝对隐私》后,看过多少女性为了爱情而失去理智,走向深渊后,我更明白了女主角处于极度的情感危险之中。韵文让David告诉港生,“我们玩完了。我再这样下去会发疯的。”这句话说明了韵文在这段感情中,痛苦已经大于快乐。那些美好的过往,由于港生的不负责任,彻底地被摧毁了。
那些令我少年时代迷恋的浪漫桥段,当变成了痛苦的根源后,不再吸引自己。试想自己如果遇到一个很爱的男人,但是对方已婚且不离婚,自己真的愿意一辈子成为地下情人吗?不管两人过去有多么美好的过往,多么浪漫的情节,这都比不上婚姻的承诺。你能经历着两人今日浓情蜜意,明日随时分手吗? “要么结婚,要么滚”。对于成熟女性来说,尤其是年长的女性来说,这句话就是护身符。但是韵文看不透,走不出。如果她和港生的事被丈夫知道,而且被知道后港生依旧不离婚,或者努力离婚却失败,韵文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她自己的婚姻将无可挽回,而未来新的幸福也不存在。电影所描绘的浪漫将会成为过眼云烟。39岁的自己,觉得真实而长久的婚姻,比随风而逝的浪漫更重要。
为什么《廊桥遗梦》比《玻璃之城》评分高,是三观符合了更多人的价值观吗?
其实我并不认为《玻璃之城》无法完美,我支持他们和彼此的另一半离婚,净身出户。因为他们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家人,为什么不能诚实地坦白,让自己的另一半仍有寻找新的爱情的权利呢?而只有坦白,他们也才能对自己真正爱的人忠诚。
用欺骗的方法来维系婚姻,是一种奉献和美德吗?有些看上去美好的婚姻,碎了就是碎了。为什么仍要为了孩子、地位、名誉而虚假地表演?因为黎明很帅,画面很美,所以我们不忍心把他定义为渣男。但实际上,心和肉体的出轨,已经是对婚姻彻底的背叛。如果港生永远不离婚,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说,这就是个渣男电影。
如果我的丈夫有一位更爱的女性,一位让他愿意长厢厮守的人,我宁愿他和我坦白,也不愿意他抱着施舍、欺骗、内疚、责任的心和我过着虚伪的人生。 (四)总结:辩证地分析也许才是最好的 虽然电影三观不正,但是我仍然愿意给他打五分。因为影片的镜头、音乐、演员都很出彩,是少有的自然、真实、浪漫的文艺片。但是它只适合成熟的男女观看,而不适合爱情观尚未成型的少男少女观看。因为我希望这部电影不要培育出更多的第三者,我不希望它的三观影响了它自己本身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