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 I 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桅座

舵孔

船货清理完成再后期处理去掉支护沉箱和船体的钢梁、钢管后的正摄影像





漆盘




“南海Ⅰ号”沉没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Ⅰ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型、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到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博物馆内。“南海I号”整体打捞的成功,开辟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新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
“南海Ⅰ号”沉船发现的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1174-1189)的“淳熙元宝”款,还有据相关金页、银铤及瓷器推测该沉船应属南宋中晚期。其后又发现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南宋淳熙癸卯年为1183年,此后至下一个癸卯年前的六十年间,南宋王朝还有十个年号,皆未发现相关铜钱或纪年文书,可推测该沉船出航应在1183年。恰又与福建“九日山”1183年石刻遥相呼应,其中关联有待考究。
“南海Ⅰ号”沉没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Ⅰ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型、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到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
爆破手Ⅰ3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4 19: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