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练纯净与坚定——京都国立博物馆平成知新馆
感谢上学时代有豆瓣大学做引领,让我在那个年代知道了一个水平极高却低调到甚至没有官网的建筑事务所:谷口建筑工作室。主创谷口吉生,日本建筑大家谷口吉郎的后代,工作室8人,一年同时做的项目不超过两个,现年80岁的他依旧不断有项目更新,将自己朴素的建筑手法和材料认知从MoMa开始,一直到铃木大拙美术馆持续不断延续,简练如此,风格如一。他最新的作品Ginza six,可真是从里到外的高级,是midtown典型日式细节的优雅,而不是麻布台之丘那种动线混乱,只有造型,分不清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全靠大牌招商的高级。京都国立博物馆平成知新馆2014年完工,历时10年。隔着20年的回望,依然拥有永不过时极简纯净的美。

从东京法隆寺珍宝馆到今年的京都平成知新馆,看到同属国立博物馆系列风格下的传承发展,外廊立柱已是谷口吉生的经典手法,在多个项目中重复。墙体、板材、体块的运用,创造出有节奏的、流动的静谧空间。现代建筑常用的不锈钢、玻璃、混凝土等材料,由他变得独具日式纯净静谧之美。



入口就很吸睛。不同于法隆寺珍宝馆通过前庭院围合出明晰的边界,是在老区域里做建筑。新馆将入口拓展到整个场地,重新构建了一条新的轴线与旧建筑场地呼应。旧馆西洋建筑风格,古典且理性,东西方向上构建出一条明显的中轴对称轴线。新建筑转了九十度,南北方向上偏心轴线对称,有呼应又很现代性。


当然日本建筑师的含蓄和体验感,一定不会让一览无余的参观直接发生。通过入口的回环转折,将直白地进入化成几个立面和情绪的酝酿,用墙体与路径引导视线方向,随着人的主体位移及视线变化,空间变得丰富。










沿用了法隆寺珍宝馆使用的德国米黄石材,继续石材+不锈钢的材料搭配,强调交接和对缝。不锈钢工艺精湛,整体呈现出稳重又轻盈的简约感。



本身就很喜欢横平竖直简洁风格的我,拿起手机就是一顿狂拍。总感觉这种场景感的营造非常眼熟,国内设计师已经驾轻就熟。想来想去可不就是展示区么。



随意找的展示区都很像
路径、空间、序列、仪式感
材料、工艺、收边、细节控
间隔、分离、秩序、水平性
能想到的设计和细节语汇,只要你拍照,都能看到。
栏杆高度与立面石材通高,严格的地面立面到顶面的对缝,适度的分离展现水平性,长长笔直路径尽头的端景,材料质感的碰撞和简洁,处处考虑周到。

沿着路径往前走,建筑长长的立面水平展开,立面材质水平线与垂直线分割得极为清楚,极简的两种材料让整体建筑充满祥和宁静的禅意。入口设置长条水景,倒影整个建筑。无边水池+小量涌泉,让极度严肃的场域有了点活泼生气。镜面般的水体下有着整齐排列的不锈钢圈状标识,这是因为建筑基底本为庙宇遗址,设计师在设计时将此遗存以标记的形式可以展现在景观中。





玻璃竖向金属格栅线条与纤细的立柱序列,是日本住宅中最基本的素材,也是谷口吉生的标准手法。深远的挑檐在阳光下形成暗色阴影区,让本来通长的石材立面有了体积感。光线通过水面反射进入室内,抓住了日式建筑透过和纸过滤强光的精髓,建筑内部的光影变得温柔。





室内使用米黄色石材和木色饰面,中和掉不锈钢的冰冷,让西方设计手法极强的建筑有了日式的温软。





大堂空间右侧的咖啡厅,和正立面的手法一致,通过垂直遮阳的磨砂玻璃与水平带状长窗隔断高度的比例控制,刻意将虚实比例压低。开窗的空间低垂,将人的视线定位在一定的高度,完全是日式建筑低矮水平的坐望姿态,不会因为大尺度的博物馆建筑而让参观者失去人的尺度体验。


展厅和存储区完全隔绝了自然光,并采用最新的气候控制技术来保护其中的珍贵文物。整个展厅完全服务于展品,错层的挑高在严格控制的总高下,为每一尊艺术精品雕塑提供了更富裕的空间。展厅内全场黑色材料,将背景暗下来,把注意力还给展品本身。
最让人感到舒心的是展厅的灯光设计,谷口吉生仔细隐藏了建筑内的所有灯具,避免其暴露而引起视觉混乱。室内的基础灯光绝对都是漫反射,不喧宾夺主,不过度明亮,也不乌漆嘛黑,不会因为你走到展品前因为自己的阴影区左躲右闪都无法避开而看不清展品,也不会因为展品的造型和灯光高度不匹配而永远有黑影。每个展品都有自己的专属打灯方式。底部的射灯,局部的小射灯,顶部的射灯,四角的射灯,甚至有专门为雕塑佛像打眉宇阴影的小小灯。首层通过一字动线其串联织染,陶瓷,雕刻,绘画、书法,莳绘漆器不同门类的工艺宝物,内外部楼梯让整个参观自然而然发生,不用担心走回头路。上二层走道,金属网做隔断,透过影绰的密孔,让整展厅的黑色不那么实。展厅内部不能拍照,只有现身体验才能感受到沉静的力量。


在北侧面向京都国立博物馆后庭的区域,建筑师又放出一个细长的平台。走出密实的黑色展厅,在木平台和竹影中,感受到日式风和的美。



整体室内使用的不锈钢、金属网、整体的材料不超过5种,暖黄色和黑色石材,不锈钢,实木,玻璃。没有复杂的形体,没有多余的修饰,纯粹的基本建筑语言,营造了具有感染力的空间。现在大家看苹果店多了,总是惊叹于他的施工细节和超高预算,但其实更离不开设计师对节点的仔细推敲。看过谷口吉生的Forum Building细节图纸,女儿墙、窗间墙、设备空间、窗框、落水管、批水板、接缝、空调出风口、间接照明的天花板,这些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有也没法避免的东西,他都让其“消失了”。所有的消失都是各个维度的综合努力,是巧妙的设计推敲才得到一个极度纯粹的建筑。


建筑优雅,展品高级,没有喧嚣,值得记录。明年再去看他的铃木大拙美术馆~